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第34章 对簿公堂?自寻死路罢了!

看到他的动作,李治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既然陈国公不愿承认,那本王也没有什么办法,还请陛下下令严查此案,臣会在旁协助,提供确切的线索!”

把查案的时间放在朝会之后,目的是为了拉扯出操作空间。

“晋王可有话要说?”

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顾不得君臣之礼了,直接道出李治的封号。

李治想了一想,直接与侯君集对话。

但要是在朝堂上对簿公堂,就搞不了这些花活了。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侯君集犯下了什么罪,要是还重拿轻放,那还不得乱套?

既然李世民不想弄死侯君集,那就只能把案子转移到幕后。

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所有人都知道案件的细节。

只是,李治跟李世民是达成了一致,但跟侯君集,却没能形成默契。

李治的退让被侯君集当成了心虚,这个开国重臣,竟是当场驳斥:“你仗着自己是皇子,没有证据也敢弹劾朝廷重臣!朝堂之上,又岂能如此儿戏?!若是放任你胡作非为,长久以往下去,岂不是令所有朝臣人人自危?!”

说到这,侯君集带着委屈的哭腔,朝李世民喊冤:“陛下!您怎么能让一个黄口小儿,任职御史台呢?您看看,他还要您派人查案,才能定下臣的罪责,他这样平白无故污蔑臣子,这让朝臣们怎么敢全心全意地为您分忧呢?”

李世民一时间左右为难。

就算李治说的都是真的,只听李治的陈述,侯君集只是抱怨了几句,并说了几句气话而已。

这确实是“大不敬”,按照大唐律令,理当斩首示众。

可这家伙是追随在自己身边多年的老臣啊,而且为大唐做了那么多的贡献,难道就要因为几句抱怨的话,真把他给砍了?

但想要放过侯君集,这家伙还不肯服软,非要逼李治对簿公堂。

这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顾虑重重,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抉择。

不过李治就没有这个顾忌了。

你这家伙非但不领情,还想把我踢出朝堂?

给脸不要脸,这可是你自找的!

李治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哪还管什么别人的想法,当即陈述自己掌握的证据。

“贞观十六年,十月二十三日,申时五刻许,驸马都尉杜荷拜访陈国公府,酉时入席酒宴。”

“席间,不仅有陈国公、杜荷二人,还有右卫中郎将二人,国公府主簿,以及三名门客!”

“若要查明真相,只需派遣刑部调查同席之人,定能查得真相。”

“另外!陈国公与前任工部尚书、现任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也曾说过类似的话,陛下可派人前去询问……”

李治还想继续说下去。

这时,李世民震怒的声音传了出来。

“够了!朝堂之上不是胡闹的地方,都给朕住嘴!”

李治抿了抿嘴唇,把还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

而侯君集则是脸色煞白,到了这个时候他哪能不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情全都泄露出去了。

侯君集还想着跪地求饶,想让李世民放过自己。

可侯君集还没来得及下跪,李世民就已然下旨,处理的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吏部尚书侯君集行为不检!”

“妄自讨论天子是非,致使惹来朝堂争议!”

“念在陈国公劳苦功高,朕不欲削其爵位。”

“但其罪不容恕,定要严惩!”

“现,贬吏部尚书侯君集为白州刺史,领白州军事!”

“即日出发,不得有误!”

……

听着李世民嘴里念出来的文字,侯君集面如死灰。

但想到自己涉嫌谋逆,却被李世民重拿轻放,就此放过。

又不得不感激涕零,跪下领旨。

如果真按照李治所说的继续追查下去,那就不是发配那么简单了。

最少也是个死罪啊!

侯君集可能意识到自己逃过一劫,对李世民是千恩万谢。

“谢陛下恩典,臣谢陛下恩典!”

看着这一幕,李治撇撇嘴,心中颇为不满。

本来至少也应该是秋后问斩的罪行,却被李世民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放过了。

虽说发配的够远的吧,但还是太轻了呀!

白州刺史,那好歹也是正四品的官啊。

免了死罪不说,还能以这么体面的方式离开朝堂,算他走运!

不过……白州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想到侯君集被发配的边疆,是一个到处都是瘴气的危险地区,李治的心情不由好了许多。

“陈国公,您说您未曾说过这些话,本王也愿意相信您确实没有谋逆的想法。”

“但是,无风不起浪,本王手中既然掌握了一些证据,总得有个来源吧?”

李治耸耸肩,朝李世民投出一个询问的眼神,意思是:要不要弄死他?

就看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轻轻摇头。

提出问题过后,李治盯着侯君集的背影,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听侯君集喊冤,李世民把视线重新投向李治。

“本王也不想太过逼迫与您,本王只想问您一个问题。”

“那就是:驸马都尉杜荷,近日是否拜访过陈国公府?”

尤其是,其中还牵涉到了开国之君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总不好真把人处死。

就看侯君集转过身来,带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盯了过来,大声反驳:“就算杜荷拜访过本官,那又能证明得了什么?!你不要血口喷人!本王没做过,就是没做过!岂是你一个皇子能够冤枉得了的!”

得!

这是不打算合作了。

李治当然清楚侯君集的想法,也知道侯君集日后会做些什么。

但要用还没有犯下的罪行审判侯君集,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到时候不管查到了什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判决的力度。

比如本该诛九族的罪,可以变成秋后斩首,也可以变成流放,亦或者只是简单的降职处理。

所以,弹劾侯君集的重点不在于弄死他,而是……剥夺他的权力。

没办法,开国功臣嘛,总要有一些特权的。

弄死开国大臣,对谁都没有好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