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第56章 为杠而杠,可恶的杠精!

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驱使世家大族,那也将意味着他这个当皇帝的,可以摆脱士族的牵制。

不管是对朝廷而言,还是对皇室而言,这个方法都会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宝。

只是,事情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说到这里,李治与诸位执掌大权的重臣一一对视。

他咬着重音,说起了接下来的重点。

“核心在于,要如何让世家心甘情愿的出人!”

最后,还是有皇帝出面,让李治公布答案。

“别卖关子了,你有办法就说出来,也让大家听听,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讨论出更完善的方案。”

听到李世民的吩咐,李治放下水杯,清了清嗓子,这才开始讲解。

“其实办法不难,只要有大概的思路,所有人都能想得出来。”

“重点在于开拓新的县城,所出现的人员空缺,我们要拿这件事做文章,把内部矛盾变成外部矛盾!”

话音落下,朝臣们又在开始小声的讨论。

不过李治这一次,却没有给他们留下讨论的时间,而是自顾自地接着往下说。

“朝廷缺少大量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个借口,来大力发展地方教育!”

“你世家不是不愿意出人吗?”

“那行,我们朝廷自己培养行不行?”

“光靠雍州一地收集人才,那效率实在是太慢了。”

“我们朝廷在各个地方,新增更多的官学,以求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这要求,总不算过分吧?”

李治自言自语地演了一出戏之后,公布最终的答案。

“只要向士族提出这个问题,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矛盾转移过去。”

“让他们自己去选,要么选择出人,去新建设县城任职。”

“要么就开放教育,允许朝廷教育出更多的人才出来。”

“想来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根本就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大家都懂,世家也会趋利避害。”

“想来,他们应该会屈服的。”

因为要表达的内容十分复杂,李治也只能长篇大论,把具体的执行方法清楚地讲解出来。

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在于,士族阶层最忌讳的问题--官方开办学院。

士族把控住了掌握知识的渠道,以此来控制朝廷的命脉。

而一旦朝廷自己培养人才,真的把人才给培养出来了,那他们这些士族吃什么?

这是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士族阶层在这一点上,是永远都不会跟朝廷妥协的。

但现在,朝廷面临着切实存在的问题。

有大量的官员缺口,急需士族阶层输血,把人才给填充进去。

如果你能满足朝廷的需求,那这事儿还好说。

你继续掌控你的知识渠道,我们的合作仍然继续。

但你要是填补不了这些空缺,总得让我自己培养点人才出来吧?

不然你也太霸道了!

之前说了,士族在对知识渠道的掌控方面,是永远都不可能跟朝廷妥协的。

所以,他们必须要出人,把这部分缺口填充进去。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命令世家,逼迫他们出人呢?

因为事情的性质变了。

朝廷直接逼迫士族阶层,那是在以势压人,是在欺负人,会引起强烈的反弹。

而换一种方式,也就是把朝廷自己面临的问题,转嫁到士族阶层身上。

跟他们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跟他们敞开心扉讲道理。

两者在性质层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李治才会说,要学会委婉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了当的站到士族阶层的对立面。

在场的朝臣们,想了许久才消化掉这部分内容。

这时,褚遂良又跳出来了:“这么逼迫他们,很容易激起士族阶层的反抗心理。”

李治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冷声道:“放心!有切实存在的问题做缓冲,他们就算感到心里不舒服,也要考虑到朝廷的态度。”

“我们又不是欺负人,而是朝廷确实无人可用了啊。”

“事实就摆在面前,又不是刻意的去针对他们。”

“如今天下太平,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又愿意引发战乱?”

“他们会忍下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治觉得自己解释的很清楚了,虽然态度不大好,但还是回答了褚遂良的疑问。

按理来说,说到这里褚遂良也该闭嘴了。

但这家伙就是不服,还搁这头铁:“那不可能!”

在这一刻,李治真想在他的脑袋上爆锤一记,让这个杠精永远的闭嘴。

“心甘情愿这四个字是重点,必须要满足这个条件,才能妥善解决田地不足的问题!”

“否则,再好的办法,那也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现在李治说有操控他们的办法,如果真的可行,那就说明士族是可以被收买的。

这可不仅仅是政令能不能得以执行的问题。

“恕在下愚钝,想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看待这个问题,必须要学会转移矛盾。”

朝廷的政令下达到地方,就要依靠地方官来执行。

而大唐的地方官,绝大多数都是士族出身的官员。

“想要让士族心甘情愿的出力?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可问题是该如何做到呢?”

……

不光是大臣们,就连李世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虽然李世民很想说自己是天下至尊,可他也清楚有那么个利益集团,根本就不拿自己当回事。

李治现在说的,就是落实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根本性的利益分配问题。

见李治暂时停止讲解,朝臣们开始小声地讨论。

李世民想了半天,同样没想出李治嘴里说的策略。

大家讨论了一阵,没能讨论出个结果。

“这很难,士族可不会搭理朝廷的命令,只要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多半是欺上瞒下,拒不执行,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谈何容易?”

“但晋王说了,有能让他们自愿接受的办法,那又会是什么呢?”

再好的政令,得不到执行就是一张白纸。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