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第五百一十三章 员工过年礼物

“这小鲅鱼呢?”

“这个二斤头以上的是十三块钱一坨,也是净!”

也就是说这个头大的鲅鱼坨里面就冻了两条鱼。

自从沿海开始建养殖圈,海边这一带的各乡各镇都开始投资建冷冻加工厂。

尖山乡也跟着建了一个冷藏面积在三千立方米的小型冷库。

但是海边的养殖圈今年才建好,里面要有虾那也是明后年的事情。

“每个品种的鱼你们冷库有多少坨?我们企业可是有三千多工人,少了根本就不够分。”

“量应该是够的。”冷库经理乐的够呛,威来采购这一下子,估计就清库了。

江宇在本子上记下了四样鱼。

带鱼鲅鱼刀鱼墨鱼。

四样鱼,一个员工一样一坨。

既然要发东西了,当然不能全发鱼,还得发点别的东西。

下一步江宇就来到了乡粮库。

八十年代的时候,各乡各镇还是有粮库存在的,但也坚持不了几年了。

进入九十年代,这些小粮库也就慢慢的都取消了。

那时候到粮库去买豆油是要自己带着家伙的。

江宇就和粮库卖油的商量。

“你们这豆油多少钱一斤?”

“一块二!”

“你们能不能把豆油装成五斤装的?”

负责卖豆油的家伙一翻白眼:“咋装?”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供销社不是有卖五斤装塑料壶的吗?你买一些回来装上,到时候莲湖带油不一起就卖了吗?”

粮库负责人眼珠子卡巴卡巴的,好像在品江宇这话的意思。

“能有人买吗?”

“你把油装好,我买!”

“为了你买那一壶两壶的,我费...”

“我要买三千三百壶!”

对方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江宇这句话给噎了回去,噎的都翻白眼儿了。

“你要买多少?”

“三千三百壶,你这豆油一块二,一个壶一块五,一壶五斤豆油加一个塑料壶七块五对吧?”

“对!”

“我给你八块钱一壶,你不但在油上赚钱了,在这塑料壶上你还赚了五毛,三千三百个塑料壶,你是不是白捡了小两千元?”

“你干什么要买这么多壶油?”

“这不过年了吗,给员工发呀,我企业里的员工三千三百人,一人发一壶得不得这么多?”

这回卖豆油的负责人知道江宇是谁了。

“你凤窝堡的江老板?”

“我是不是姜老板这不重要,你就告诉我,你干不干吧?”

“干干!当然干了。”

“姜勇!给这位卖油的下五千块钱的订金钱,让他给咱们打个条,别到时候他赖账。”

“江老板!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要啊?你要是明天就要,我可装不出来。”

“你腊月二十三之前给我装出来就行,我腊月二十四派车过来拉。”

卖油的放心了,这还有二十多天,时间足够用了。

和卖油的扯完,江宇又来到买米卖面的。

粮库挺有意思的,卖油和卖米卖面竟然还不在一起。

“我要买三万三千斤大米,但是我要十斤一包的,还有三万三千斤面粉,也要十斤一包的。”

卖粮的非常干脆:“大米和面粉都有,但是十斤一包的整不了。”

“为什么整不了?”

“没有,能装十斤里面的袋子。”

“去想办法呀?我这可是六万六千斤的买卖,你一个没有袋子,这买卖儿就黄了,就你这做买卖的驴年能挣着钱呀。”

“做袋子不得花钱吗?”

“你是死人呀!你不会把袋子钱加进去?你这脑袋里边儿全是水吗?”

对方挠头。

“这买卖还可以这么做吗?”

“那怎么做?难道你让我给我的工人一人发100斤大米,让他们扛回家去?”

“一个袋子加五毛!”

“你还真敢要啊!袋子就用那种编织袋就行,当然你这袋子编织的质量要好一点,别整的像屁呲似的,大米可以直接装进去,面粉到塑料制片厂买些能装十斤面粉的塑料袋儿装上,一个袋子给你五毛钱。”

买一个装一百斤的编织袋才五分钱,这家伙竟然敢管他要五毛钱。

真以为老子的钱是海水潮上来的。

对方开始犹豫。

“我腊月二十四派车过来拉,干是不干给个痛快话。”

“那到时候你要是不来拉怎么办?”

“我给你下一万块钱的定金钱,我要是不来你就捡着了,姜勇!给他钱!别忘了打条,还的注明到时候他们要是没弄好,耽误了咱们的事儿,他们的赔咱们两万块钱。”

姜勇背着一个包,里面装着江宇的钱,他现在就是一个移动钱柜。

江宇一挥手,他就负责掏钱。

十斤米和十斤面,这才二十多块钱,加上五斤油四坨鱼,也才八十多块钱,这好干啥的?

钱没花出去多少,还赚个忙叨人。

李邑这货就没一点好事儿,竟给他添乱。

他到时候一人分几百块钱,多省事儿。

拉到吧!剩下的还是发现金吧,还是发现金省事儿。

这些物品发点是个意思得了。

今年过年这几样东西,一个员工再发三百块钱现金,就这样了。江宇带着姜勇来到了乡冷冻加工厂。

自从沿海开始建养殖圈,海边这一带的各乡各镇都开始投资建冷冻加工厂。

尖山乡也跟着建了一个冷藏面积在三千立方米的小型冷库。

但是海边的养殖圈今年才建好,里面要有虾那也是明后年的事情。

但是冷库建好了总不能闲着吧!

就从海边的渔船上收了一些鱼。

什么鲅鱼梭鱼黄鱼带鱼都有。

江宇是来看看这鱼怎么样,别弄的像河里的柳根子一样大可完蛋了。

本来这都是采购部门的事情,但是年根下采购部门也不知都忙什么去了,找不到人了。

再往他怕时间来不及,也正好闲的闹心,就亲自出马了。

冷库负责人面带微笑地带着江宇看样品。

“这是五斤的带鱼坨,八块钱一坨。”

“这一坨带冰有多少斤?”

“七斤多吧!”

“里边儿的鱼个头多大?”鱼自然是越大越值钱。

带鱼是八两以上值钱,八两以下不值钱。

“半斤到六两吧!”

这个分量的带鱼夏天收的时候不会超过七毛,卖八块钱一坨,一坨鱼能挣四块多。

这个利润也不低了,虽然冷冻半年电费人工也不少,但都去掉一坨鱼赚个两三块还是没有问题的。

江宇在纸上写上带鱼的名字。

“这小鲅鱼呢?”

“这个二斤头以上的是十三块钱一坨,也是净!”

也就是说这个头大的鲅鱼坨里面就冻了两条鱼。

“二斤头以下的呢?”

“二斤以下的是八块钱一坨。”

“每个品种的鱼你们冷库有多少坨?我们企业可是有三千多工人,少了根本就不够分。”

“量应该是够的。”冷库经理乐的够呛,威来采购这一下子,估计就清库了。

江宇在本子上记下了四样鱼。

带鱼鲅鱼刀鱼墨鱼。

四样鱼,一个员工一样一坨。

既然要发东西了,当然不能全发鱼,还得发点别的东西。

下一步江宇就来到了乡粮库。

八十年代的时候,各乡各镇还是有粮库存在的,但也坚持不了几年了。

进入九十年代,这些小粮库也就慢慢的都取消了。

那时候到粮库去买豆油是要自己带着家伙的。

江宇就和粮库卖油的商量。

“你们这豆油多少钱一斤?”

“一块二!”

“你们能不能把豆油装成五斤装的?”

负责卖豆油的家伙一翻白眼:“咋装?”

“供销社不是有卖五斤装塑料壶的吗?你买一些回来装上,到时候莲湖带油不一起就卖了吗?”

粮库负责人眼珠子卡巴卡巴的,好像在品江宇这话的意思。

“能有人买吗?”

“你把油装好,我买!”

“为了你买那一壶两壶的,我费...”

“我要买三千三百壶!”

对方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江宇这句话给噎了回去,噎的都翻白眼儿了。

“你要买多少?”

“三千三百壶,你这豆油一块二,一个壶一块五,一壶五斤豆油加一个塑料壶七块五对吧?”

“对!”

“我给你八块钱一壶,你不但在油上赚钱了,在这塑料壶上你还赚了五毛,三千三百个塑料壶,你是不是白捡了小两千元?”

“你干什么要买这么多壶油?”

“这不过年了吗,给员工发呀,我企业里的员工三千三百人,一人发一壶得不得这么多?”

这回卖豆油的负责人知道江宇是谁了。

“你凤窝堡的江老板?”

“我是不是姜老板这不重要,你就告诉我,你干不干吧?”

“干干!当然干了。”

“姜勇!给这位卖油的下五千块钱的订金钱,让他给咱们打个条,别到时候他赖账。”

“江老板!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要啊?你要是明天就要,我可装不出来。”

“你腊月二十三之前给我装出来就行,我腊月二十四派车过来拉。”

卖油的放心了,这还有二十多天,时间足够用了。

和卖油的扯完,江宇又来到买米卖面的。

粮库挺有意思的,卖油和卖米卖面竟然还不在一起。

“我要买三万三千斤大米,但是我要十斤一包的,还有三万三千斤面粉,也要十斤一包的。”

卖粮的非常干脆:“大米和面粉都有,但是十斤一包的整不了。”

“为什么整不了?”

“没有,能装十斤里面的袋子。”

“去想办法呀?我这可是六万六千斤的买卖,你一个没有袋子,这买卖儿就黄了,就你这做买卖的驴年能挣着钱呀。”

“做袋子不得花钱吗?”

“你是死人呀!你不会把袋子钱加进去?你这脑袋里边儿全是水吗?”

对方挠头。

“这买卖还可以这么做吗?”

“那怎么做?难道你让我给我的工人一人发100斤大米,让他们扛回家去?”

“一个袋子加五毛!”

“你还真敢要啊!袋子就用那种编织袋就行,当然你这袋子编织的质量要好一点,别整的像屁呲似的,大米可以直接装进去,面粉到塑料制片厂买些能装十斤面粉的塑料袋儿装上,一个袋子给你五毛钱。”

买一个装一百斤的编织袋才五分钱,这家伙竟然敢管他要五毛钱。

真以为老子的钱是海水潮上来的。

对方开始犹豫。

“我腊月二十四派车过来拉,干是不干给个痛快话。”

“那到时候你要是不来拉怎么办?”

“我给你下一万块钱的定金钱,我要是不来你就捡着了,姜勇!给他钱!别忘了打条,还的注明到时候他们要是没弄好,耽误了咱们的事儿,他们的赔咱们两万块钱。”

姜勇背着一个包,里面装着江宇的钱,他现在就是一个移动钱柜。

江宇一挥手,他就负责掏钱。

十斤米和十斤面,这才二十多块钱,加上五斤油四坨鱼,也才八十多块钱,这好干啥的?

钱没花出去多少,还赚个忙叨人。

李邑这货就没一点好事儿,竟给他添乱。

他到时候一人分几百块钱,多省事儿。

拉到吧!剩下的还是发现金吧,还是发现金省事儿。

这些物品发点是个意思得了。

今年过年这几样东西,一个员工再发三百块钱现金,就这样了。

但是冷库建好了总不能闲着吧!

就从海边的渔船上收了一些鱼。

这个利润也不低了,虽然冷冻半年电费人工也不少,但都去掉一坨鱼赚个两三块还是没有问题的。

江宇在纸上写上带鱼的名字。

“里边儿的鱼个头多大?”鱼自然是越大越值钱。

江宇带着姜勇来到了乡冷冻加工厂。

什么鲅鱼梭鱼黄鱼带鱼都有。

江宇是来看看这鱼怎么样,别弄的像河里的柳根子一样大可完蛋了。

“这是五斤的带鱼坨,八块钱一坨。”

带鱼是八两以上值钱,八两以下不值钱。

“半斤到六两吧!”

这个分量的带鱼夏天收的时候不会超过七毛,卖八块钱一坨,一坨鱼能挣四块多。

再往他怕时间来不及,也正好闲的闹心,就亲自出马了。

冷库负责人面带微笑地带着江宇看样品。

“二斤头以下的呢?”

“二斤以下的是八块钱一坨。”

“这一坨带冰有多少斤?”

“七斤多吧!”

本来这都是采购部门的事情,但是年根下采购部门也不知都忙什么去了,找不到人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