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1993!》
重生1993!

第20章 节目选拔

所以从宣布开始准备节目的那一天,所有被选中的同学,都要留校两个小时参加排练,有时候星期天还得加班。

被留下来的同学便开始诉苦,当然都是向那些没有被选中的人诉苦。

陈强被留下,那是毫无疑问的。

凉城海拔高,现在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节。

农村里,才刚开始犁田蓄水,准备着新一年的耕种。

燕子早已经回来,轻车熟路的入住自己在凉城的家,开始新一轮的种族繁衍。

接下来,各种群魔乱舞就开始了,老师们不得不一遍一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给每一个学生。

三天后,没有哪个拍节目的老师喉咙还清亮的。

九个班,除了一个学前班、六年级两个班外,每个班都要出一个节目,题材不限。

加上学校统一排练的两个大合唱,两个大型舞蹈,一共十个节目。

陈强班上由于有去年的陈强独唱,今年表叔班主任也不烦恼了,上课前说了句“咱们班的节目还是陈强的独唱“,之后就接着上课了。

全班的同学甚至都没来得及反应。

张雪峰是典型的书呆子,对于搞些节目这样的,基本上都认为是在耽误时间。

他是班主任,一锤定音,其他学生有怨言也没用。

陈强知道今年班里有几个女同学早早的就在“密谋“,准备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舞蹈。

此时恐怕已经将陈强恨透了吧。

不过也没办法,陈强要想上县一中,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他不可能放弃。

因为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除了本乡各校师生,还有教育局的领导也会来。

前世小屁孩一个不明白,这都快四十的灵魂,要是再不明白,那也别重生了。

绝佳的展示机会!

所以,陈强最近都在认真的练习吉他,不求能赏心悦目,至少也不能出错。

只要能够在台上完完整整的弹唱一遍,那上一中就八九不离十了。

十来岁的孩子弹吉他,电视里恐怕见得多,但是在九十年代的县城,没见过的是绝大多数。

排练一周后,各班的节目就要进行第一轮的选拔,时间不等人。

导演组自然是希望尽早定下来,如果节目不合格,还有时间来调整,甚至准备新的节目。

一台大鼓、一副镲、一架风琴,就是学校全部的家当。

这个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卡拉OK这种东西,即使有,农村的小学也配不起吧。

陈强的记忆中,大概得到上了初中,才流行vcd功放音箱这种能够伴奏唱歌的高科技,那也不是谁家都能买得起的。

所以大多数节目都是无伴奏的,用多年后流行的说法叫做“阿卡贝拉“。

这种形式,合唱倒是没什么问题,人多,各种声部都有,老师再稍微搞点二重唱之类的,一群细娃子,也算赏心悦目。

独唱就略坑了,总觉得少点儿什么。

至于学校里的那架风琴,就别想了。

陈强记忆中,全校就只有袁老师会摆置,而且一直到毕业,她都只为大合唱“我的祖国“伴奏。

歌是一样的歌,只不过换一批人来唱。

别问她为什么不给其他的歌唱节目伴奏,问就是不会!

所以,年年搞六一,年年评优秀节目,不是大合唱,就是民族舞。

挺没劲的!

陈强这边正回忆着过去,各班的节目已经陆续开演。

一年级的小朋友表演的节目是歌舞《采蘑菇的小姑娘》。

天真无邪的演唱,加上一排参差不齐的竹背篓,蹦蹦跳跳,倒是有点儿新意,一上台就收获了不少掌声,通过!

“正式演出的时候,衣服可以穿得民族一点,不一定要都一样的。“袁老师坐在评审席中间,开始对节目进行点评:“另外,背篓还是要整齐一点,你看那位同学,太大了,背不动……“

二年级表演的是群体快板《丰收年》,类似以后的说唱,不过没有那些个张牙舞爪的动作,更不会再里面加些“哟哟哟……“

陈壮也在里面,嘴巴是在张,但是以陈强的角度看,没对上几个字,跟着混了,表情倒是挺到位。

瑕不掩瑜,通过!

轮到三年级,表演的是笛子独奏,这可是报上来唯一的乐器类节目,不过今天可能笛子闹情绪,一开始就破音,演奏者一紧张,后面也就再也回不到大路上。

遗憾待定!

四年级则是表演的相声《考高中》,也是真佩服他们的勇气,跟读书一样的把台词说了一遍,同样待定。

五年级一班诗朗诵,倒是省心,倒是声情并茂,通过。

轮到五年级二班,陈强倒是突然紧张起来了。

或许是年龄大了,不想小孩子思想那么单纯。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深呼吸,硬着头皮上了。

陈强自然还是独唱,选的曲目则是比较冷门的《十送红军》。

这个年头,可不兴后世那些流行歌曲。

陈强倒是想来几首脍炙人口的民谣,那也得过得了审才行,保险起见,还是得红歌。

不过,今天陈强可没带吉他来,完全清唱,吉他那种“核武器“,肯定是要正式表演那天,来个出其不意。

清亮的娃娃音,唱不出那种悲欢离合,但也算中规中矩,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都完成得比较准确。

导演组很有可能只是假装商量了一下,给了个通过。

不看僧面看佛面,之前那些通过的节目,大多都有教师子弟混迹其中……

每年的春季,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除了考试,还有六一儿童节。

按照历年的传统,每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排练节目。

如果节目不达标,还得从参加集体节目的学生中挑选几个出来,至少得把节目凑够数才行。

一场连个小时的文艺汇演,主办校的节目至少要有一个小时,其他几个学校合起来一个小时,这都是默认的规矩了。

一个学生参加两三个节目是常有的事,毕竟一个学校也就二三百人。

随着陈强慢慢融入小学生的节奏,比起刚开始,这时间倒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儿童节当天,全乡会集中到一个学校举行文艺演出。

今年刚好轮到陈强他们小学承办儿童节文艺汇演。

得益于教师子弟的身份,加上嗓子还不错,这模样也还可以,陈强去年还得了个独唱节目。

学校唯一的音乐老师袁老师,就是这场文艺汇演的总导演。

由她牵头,又找了四五个稍微有些艺术细胞的老师,一同组成了导演组。

除了编排大型的民族舞蹈,还要负责各班选送的节目审核。

除一二年级那些不好带的、六年级要准备考初中的学生外,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都在选拔范围之内。

陈强也将在今年参加他这一世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六一儿童节。

于是,他又将经历那别上课更加让人崩溃的节目排练。

崩溃的不是排练节目,而是和一群小鬼们排练,光是等老师维持好秩序,就花了两天的时间。

除了独唱,还参加了两个民族舞蹈。

这些少数名族特色的舞蹈,几乎是每年六一的保留节目,年年都有,今年肯定也逃不掉。

所以,四月刚刚开始,全校便已经动员起来。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