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1993!》
重生1993!

第23章 一鸣惊人

这时候的人,上班真的是尽心尽力,没有人掐点儿。

老妈把陈强的吉他带去了她的办公室放好,自去忙了。

兄弟二人按照昨天说的,去找管迎接的老师,领了花环,并入迎接队伍。

天还没亮,兄弟俩便被老妈喊醒。

今天对于小学来说,恐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了。

为了迎接乡里的领导以及兄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本校所有的老师,都被要求要在七点之前赶到学校。

学生们也都很兴奋,毕竟能够参加欢迎队伍,就是一种殊荣。

等到兄弟学校一到,两边的迎接队伍齐刷刷的挥舞着花环。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

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喊得还要猛!

校长带着一些校干部,早已经在路口处迎接,寒暄了两句,便让维持秩序的老师,将友校的师生们领到大操场休息。

没过多久,另一所学校也到了,同样的流程,再来一遍。

一共六所小学,直到八点半,才全部到齐。

小迎宾们,好多都喊哑了。

陈强坚持对完口型,胳膊也都有些酸了。

九点钟,所有学校集合完毕,然后就是升国旗仪式。

接着乡里的领导讲话;教师代表讲话;学生代表讲话……一套下来,十点了。

乡里今年似乎花了点力气,竟然还弄了台摄像机过来,应该是县电视台的,不过县里领导讲完话,机器也就关了。

随着主持人一句:文艺汇演正式开始!

沉重的鼓点跟着响起。

第一个节目,那便是换汤不换药,雷打不动的本县少数民族舞蹈。

一大群人,随着鼓点,做着一些农事耕作的动作,变化着各种队形。

说真的,动作虽然简单,却相当的震撼。

尤其是今天,小演员们表演起来空前的认真,就连平时最捣蛋的家伙,也像换了个人一样。

几分钟的舞蹈,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本校的节目,穿插了其他学校精心准备的节目,一共二十多个,按照时间表,至少要到中午十二点后才能结束。

陈强的独唱,被安排到了二十号,有得等了。

除了民族舞,陈强还参加了一个大合唱。

之后便可以安心的欣赏节目了,再上场要到十二点了。

黄伟的脱口秀,意料之中获得了满堂彩,稚嫩却满怀诚意的表演,让黄伟一时间成为了场上的明星。

很多外校的都在打听他的名字。

本校的学生与有荣焉,黄伟的名号不胫而走。

后面的两个寡淡无味的节目,让大家索然无味。

等到六位小女生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始,伴奏选择的是磁带原声,一台老式燕舞收音机,将大家的视线再度拉了回来。

青春无敌的面容,柔美的舞姿,再次点燃场上的热情。

主席台上一阵的交头接耳,频频点头,乡领导很是满意,那边的摄像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机了,也没有放过这些精彩画面,摄影师老练的一一捕捉下来。

其他学校的节目,表演不错,但是都比较传统,缺乏些新意。

这两相对比,愈发让本校的领导们脸上泛光。

今年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好好的在乡领导面前露了把脸,估计翻修学校厕所和食堂的经费问题不大了。

“下一个节目,请欣赏独唱《十送红军》。”

终于轮到陈强了,等的时间久了,反而越来越紧张了。

深吸一口气,陈强从袋子里拿出自己的吉他,就引来了一片目光。

今天的节目,乐器类的就只有一个笛子独奏。

陈强手机的吉他,别说看了,好多学生听都没听过。

不过那靓丽的烤漆,看起来相当复杂的琴弦,都在说明这这件东西的价值不菲。

操场上到处都在窃窃私语,不是说独唱吗?怎么又成了乐器表演了?

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陈强走到了中间,黄伟呼哧呼哧的扛着把高凳子送到了场中央,然后冲陈强悄悄竖起了大拇指,接着便跑下台去。

这把高凳子是在学校厨房里拿的,也只有那里有这么高的凳子了。

想比陈强,这会儿校领导和导演组的老师们要更加紧张了。

因为从选节目到后期的排练,陈强一直都是清唱,这会儿陈强作妖,临时改了节目,一会儿砸了可是砸的全校人的脸啊!

关键是,也从来没听谁说陈强会这个呀?

袁老师忍不住看向不远处在维持三年级秩序的陈强妈妈。

想得到点什么,但是陈强老妈这会儿根本没看向这边,满眼都是儿子的身影,充满了自豪。

没有管主席台的人是否悬着的心。

陈强鞠了个躬,便屁股斜坐在高凳子上,再次深呼吸。

“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清脆的吉他声一起,让所有窃窃私语化作烟尘,一时间场面上落针可闻。

一段相当柔美的吉他前奏过后,陈强开了嗓。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陈强这首《十送红军》,完全拷贝的前世刀郎的红色经典改编版。

只不过没有加入女生。

但是以陈强看来,这应该算多年后改变得最出色的一版。

全新的编曲,特别是吉他和鼓点的加入,老歌焕发不一样的新意,曲调婉转,却没有腻人的如泣似诉,加上刀郎沙哑的声线,整首歌曲让人百听不厌。

陈强尚未变声,唱不出那种沧桑。

但好歹也是个四十岁的灵魂,咬字发音,显然也没有同龄儿童的寡淡。

给人的感觉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真的传递出了这首歌所承载的情感。

娴熟的吉他弹奏,并没有成为陈强节目的主体,而是始终都在为他的演唱服务。

让第一次听到现场弹奏的人,有些意犹未尽,而其中真正有欣赏水平的老师则被深深的震撼了一把。

这种震撼,不是因为陈强的歌曲有多么的刺向人心,而是因为陈强这与年龄不符的气质,以及这穷乡僻壤下竟种出来的一朵完全不一样的花朵。

陈强太特别了,有个词叫做什么……鹤立鸡群!对!似乎他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地方,打破了这里固有的和谐。

可以说,这一切完全颠覆了在场大人们的固有认知!

所以直到陈强唱完,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有些对音乐没感觉的,刚想举起手,却发现身边的人无人鼓掌,稀稀拉拉的两声,算是对陈强这个节目的打分了。

陈强唱完,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对,以为出了什么纰漏。

直到看清楚了大家的表情,心中大定。

起身鞠躬,并暗自窃喜。

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直到陈强起身离开,雷鸣般的掌声才响起来。

大家自觉的为陈强让开道路,目视着这位吉他少年离开。

跟身高差不了多少的吉他,挂在陈强消瘦的身影,不知道已是多少人童年挥之不去的画面。

陈强陈壮兄弟不仅有节目,还要参加欢迎仪式。

就是手举着彩纸糊的花环,站在学校入口两边,一边挥舞手中的花环,一边大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陈壮今天难得的没有掉链子,蹦蹦跳跳,如同猴子一样跑在最前头。

等娘仨赶到,学校里里外外早已经忙成一片。

不过一转眼,老妈便恢复了正常,还是那个爱唠叨的老妈。

六月一日,星期三,晴。

所以同样要在七点之前赶到学校。

其他学校的师生由于还要集合,再步行赶过来,估计比他们起得还要早。

兄弟俩白衬衣蓝裤子,网球鞋,洗得干干净净的红领巾,人模狗样的出现在老妈面前。

被催促着洗脸刷牙吃饭,催着出门,催着快走……

陈强背着吉他,由于身高有限,自然也走得慢些。

老妈急性子,没走出百米远,就一把接过吉他,自己背上。

计划的八点开始欢迎仪式,就得看情况提前。

总不能让人家站在外面等着吧。

七点半不到,大路上便出现了第一所学校的队伍,学生们都是同样的装束,只有那领头的彩旗,能够分辨出这是哪个学校到了。

“都站起来,拍好了,一会儿别舍不得嗓门儿,口号都喊响一点!“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交代。

老妈先点了点头,结果又轻叹了口气。

作为有过养孩子经验的陈强,自然读懂了老妈的欣慰、自豪、还有“时间过得太快“的惆怅。

近一点的学校,七点半恐怕就能赶到。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