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1993!》
重生1993!

第32章 参加比赛

就这样拿回家,让老妈一看。

二十九一早,陈强就带着周毛先一步去了市里。

晃晃悠悠两个多小时,到了市汽车站,直接叫了三轮,赶往农科站。

每年初夏,是蘑菇大量上市的季节,菜市场里随处可见,味道鲜美,算得上是凉城家家必吃的。

不过,每年因为野生蘑菇中毒的例子也不少。

“我说的是一种人工种植的蘑菇,叫平菇。产量高,生产周期也短,关键是没毒性,安全。“陈强解释。

怪不得要在报纸上做广告了,陈强苦笑。

一谈价格,也真心不便宜,一块钱一公斤,这价格你要推给一般的农民,他宁愿种白菜。

一公斤大概可以装二十个菌包。

准备的四万斤玉米芯,大概是两万个菌包,这就需要一千公斤的菌种,也就是一千块钱。

陈强咬了咬牙,都这时候了,小气不得。

种子店见二人豪气,还附送了一本平菇栽种手册。

之前陈强已经将种植平菇的一些要点跟周毛说了,又用笔一条条的写下来,再加上这本手册,只要不图省事儿,基本上问题不大。

别问陈强是怎么清楚平菇种植的,他前世就在网上买过菌包,那种家庭用的,买回来,塑料袋一装,往厨柜下面一放,一个月不到,就能吃蘑菇。

一吨的菌种,又雇了一辆面包车,让周毛吃完午饭就直接回家。

到手的钱,果然还没捂热乎就没了。

这一摊下来,三千大洋就进去了,还不知道这平菇能不能种出来呢。

吃过饭,陈强在大学旁边找了个旅馆。

前台是位胖胖的阿姨,嗑着瓜子,全程没有抬头,根本没注意到要求开房的人,仅仅比吧台高了半个头。

只要钱到位,不管你是谁。

安置好后,便朝着前世那些熟悉的地方瞎逛。

九月末的市区气温还有些高,比起凉城,至少高了三五度。

这里大街小巷还能见到不少卖冰棒的贩子。

偶尔也能看见有卖雪糕的,不过五毛一根的价格,消费有限,明年看看再说吧。

陈强路过一家小商店,买了瓶健力宝,一口下去一个嗝,儿时的味道似乎也没太特别呢。

路上的轿车相比起县城要多不少,不过大部分人出行依旧是自行车,偶尔也有辆老爷公交车摇摇晃晃的走过。

逛了逛本市唯一的一所大学,看着那些开始流行的健美裤,陈强倒是有些亲切。

记得小时候,有两年满大街齐刷刷的黑色健美裤,整齐划一的场面何其壮观。

是不是当一回倒爷,批点裤子回去卖?

想了想,还是放弃了,马上天冷了,真没几个人穿,等到明年,还不知道多少服装店竞争呢。

还有与健美裤一起时兴的呼啦圈,人手一个有木有?

这个倒是可以搞搞,可是一摸兜兜,得,再说吧。

晚上,三江河边夜市儿,撸了点儿串,整了瓶可乐,远处有人点唱,两个青春靓丽的小姐姐一曲《童年》,没有唱出那种少年烦恼,反而是一种说不清楚慵懒和自由自在,让刚刚还在忧愁生活的人们,静静的享受着夏末的安逸傍晚。

突然感觉小城市也是卧虎藏龙。

只不过,两位小姐姐路过陈强这桌时候,根本没有停留,直接朝下一桌客人走去。

被无视了,陈强苦笑,算了,没问自己“你家大人呢“,已经是留面子了吧。

吃饱喝足,时间也不早了,陈强便回了宾馆。

第二天早上八点,陈强准时的出现在大学东门前,他们的比赛,就在大学礼堂。

陈强以为自己来得算早了,谁知道,张宁他们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怎么才来,谭老师他们都进去了。“张宁见到陈强,远远的就开始招手。

“不是说八点半才开始吗?“陈强耸耸肩。

“总要去熟悉一下场地,一会儿别乱了套。“张宁一边走,一边说。

向日葵乐队几个成员连忙跟上。

除了张宁和韩东,其他人都背着乐器,没办法,他们的乐器太大,只能用主办方提供的。

“你们几个,走着边,带队老师是谁?“

刚到礼堂外,就被工作人员指引到侧门那边。

“我们说凉城的,带队老师是谭老师。“张宁忙回答。

“快点进去,初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进去后马上去找自己的带队老师,拿到出场序号,主持人只喊两遍,错过了自动取消资格。“工作人员一遍提醒一边让开侧门通道。

几人鱼贯而入,进了礼堂后台。

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吵吵嚷嚷一大片,少说也有两三百人。

陈强竟然还看见了昨晚上在江边卖唱的两个小姐姐,这算不算缘分呢?

等到见到谭老师,几人早已经是汗流浃背。

“休息一下,你们排三十号,不用着急,多观摩一下前面人的表演,心里有点数就行。“谭老师没有多说,也没有问陈强为什么没有跟着大队一起来。

几个人就在少艺馆两位啊两组队员旁边找了位置坐下。

三十号,一个节目少说也要五分钟,加上中间主持人报幕,比赛前领导肯定还要来两句。

两三个小时后的事儿了,这一通赶。

好在主办方准备了茶水,那种铁皮桶下面带个小水龙头的那种,旁边一大摞小碗,自取。

这个时候,是没有矿泉水的,即使有,也只有大城市才有得卖,讲究点的,自己带了水杯,可以不用与人合用哪些碗了。

陈强舔了舔嘴唇,算了忍一忍,喝点自来水死不了。

看来也可尝试做点瓶装水生意。

九十年代中期,瓶装水估计只有崂山了,不过崂山矿泉水这会儿也都是贡品,普通人还接触不到。

凉城有着天然的优势,山泉水不仅零污染,而且口感清甜,矿物质微量元素即便是再过二十年,在国内那也是一等一的好。

趁着这时,倒是可以提前买几个熟知的泉眼,就算自己不做,也能升值不是。

“给。“

陈强正做着发财梦,一个杯子递了过来。

之所以会想到种平菇,还是前两天在少艺馆的报刊亭看到了一篇报道。

说市农科站的实验基地,引进了一种高产平菇,正在全市推广种植这种高经济效益作物之类的。

十月的凉城,温度还有二十度以上,棚内白天还要通风散热,到了十月底,就要开始烧火,给暗棚里升温了。

九月二十八,陈强让张宁给弄了张假的通知,上面戳了个少艺馆的公章。

没有这石灰水,不说种出来的产量了,就是菌种发不发都没法儿保证,给植料消毒,这是必须要有的过程。

凉城是山区,这里人爱吃蘑菇,不过都是山里采的野生蘑菇。

其实,这平菇早在八十年代便引进国内了,只不过各地引种时间有差异。

凉城菜市场也有平菇,不过,几乎都是从省城运过来的,不仅价格高,而且也不太新鲜。

特别是凉城这种山咔咔里,新鲜事物要想进来,过程一般都比较长。

农村的玉米芯可以说是最不值钱了,家家户户都有,除了生火做饭,没有其他的用途,陈强一分钱一斤直接收了四万斤。

让工人们等石灰水一凉,就全给泡进去,二十四小时再捞出来。

只等陈强的菌种拉回来,用消过毒的玉米芯一包,再用塑料膜一裹,挨着码放到暗棚里就行。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猪肉,也才一块五。

种植平菇,其实没啥难度,关键还是菌种不好找。

本以为要费不少功夫才能找到菌种,结果一到,人家农科站门口的种子店里,要啥有啥。

平菇菌种堆了一大堆,根本无人问津。

刚好,过几天陈强就要去市里参加比赛,他想着提前两天出发,把这个事情给办了。

趁着还有几天时间,陈强采购了一吨石灰,就地在黄伟家屋后挖了个坑,铺上厚塑料布防漏,再泡石灰水。

陈强问了好几家,价格都在一块二到一块五一斤。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