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雄痞》
雄痞

第171章 天意否?

他不需要锦衣卫,也不需要东厂西厂,那是为了巩固皇权设立的特务机构,不是他想要的。

这个国家能够运行,它的基础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士大夫和地方豪强。

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好处,积怨一久,必生祸乱。

要知道,这些人平时是不出来的。

他们的出现,意味着大将军要来了。

殷雄没有穿战袍,一身简装站在朝堂上,注视着高高在上的那把龙椅。

处于最底层的贫苦大众才是真正的鱼肉。

整整一夜,他都没有合眼。

如果他坐上高位,那么有些事情就必须要做。

当个逍遥皇帝?

他想过,但是理智告诉他,至少在他这里,没有资格。

因为他不是高皇的后人。

他是外姓人。

外姓人登极,怎么说都难听。

但是,正如金圣人所说的那样,既然他已经站在这个位置上了,那就不能再退。

最终,他得出一个不得不的结论。

现有的蛋糕不能动,这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基础。

但是,他可以把蛋糕做大,盘子里有蛋糕的人,就不分或者少分,端着空盘子的,就有权获得新的份额。

符合当下国情的土地政策是必须要改的。

他的雄心随着朝阳撒下的万丈阳光而无限高涨。

殷雄收回目光,思绪也重新回到朝堂上。

在众人的注目下,他缓缓来到龙椅前,手扶椅背缓缓道,“我一旦坐上这个位置,大夏国将不复存在。”

众臣道,“请大将军上位!”

殷雄知道,他一旦坐上这个位置,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时代将在他手中开启。

见他还在犹豫,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臣再次拜请,“请大将军上位!”

连续几次之后,殷雄缓缓坐到龙椅上。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

殷雄示意众人平身,蔡尧上前一步问道,“新皇登基,国号和纪年如何确定,请皇上定夺。”

殷雄道,“国号殷商,纪年定为公元元年,之后逐年以数字递次增加即可。”

他接着说道,“你们也知道,我这个皇帝是怎么上来的。既然需要一个人来主掌全局,我便责无旁贷。当初设立议政国会,初衷之一便是分散皇权,防止独断酿成大错,但国会之中扯皮拖延之事越发明显,如此下去于国不利。”

“我既然同意称帝,便做个明符其实的真皇帝,需要你们大力辅佐,咱们君臣同心协力,把我华夏建成世界第一强国!”

众官员齐声道:“臣等愿与陛下共勉之!”

蔡跃问道,“何日举祭天登基大礼,请陛下示之。”

殷雄道,“稍后我会告之天下,各位职司不变,大礼之前不可懈怠政事,能否保住现有职位或有所提升,都要看你们这几天的表现。”

“是!臣等明白!”

这等于给他们打了一桶鸡血!

养心阁暂时停业,这里成了临时皇帝殷雄的行宫兼办公地。

望月厅。

一缕金辉洒落大地,把这座古老的都城镀上一层金黄色。

“老师,我接受了您的提议,准备掌管这个国家。”

金圣人点点头,“此真大丈夫之所为也。”

“老师,我准备更国号为殷商,改纪年为公元元年。”

金圣人笑道,“无不可。”

“老师,您觉得哪一天举办登基大礼合适?”

金圣人道,“七日后天降异象,你若想多推新政,此为吉日。”

金圣人知道他的新奇想法非常多,要想让大多数人接受,就必须为他披上更多光环。

说白了,就是两个字:造神!

殷雄大为感动,说道,“老师,我有几个想法,您帮我看看哪些立即可行,哪些不可行,哪些暂缓推行。”

金圣人点点头,“你且道来。”

殷雄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我想先订一下大的治国路线,一切都以富民强邦为基本出发点。”

“圣人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民为社稷之本,可自古以来民的重要性一直停留在经书上,真正为民的没有几个,我想把这件事做实。”

金圣人神色凝重,“你准备怎么做?”

殷雄道,“长远来讲要先开民智,所以我准备让大师兄出任教育司主官一职,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启蒙学堂,民无论贵贱,成年之前免费入学接受教育。”

金圣人不禁为之动容,“此乃老夫毕生所求,你若能做到,必将青史留名,光照千秋。”

殷雄道,“这方面我还要与大师兄详谈细节,具体应该如何执行。”

“短期来看,我想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全国荐才考试,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金圣人道,“此举可立即实行。”

“另外,我准备推行开荒固田法。鼓励百姓开荒,所有新开土地收归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国有,采用租凭形式配给乡民。”

金圣人眼睛一亮,“想法不错,但豪强仕绅完全可利用此策扩张土地。”

殷雄道,“这就是我要推的固田法。所有土地均按人头分配,每人固有免税土地十亩,超过此数一律按租田收税。”

金圣人沉吟半晌,“此举不易实行,豪强仕绅怎会自动让出土地?”

殷雄道,“固田法第二主旨便是不改现有格局,豪强仕绅只要安守法纪就可保有原来土地,但以后不加地,一旦有违法乱纪者,首罚便是收回土地。任何人有任何功劳,也不以土地为赏赐物。”

“另外,我还准备推行平等财产权,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相同的财产继承权……”

……

两人相对坐谈到近午时分,殷雄把自己所有想法一股脑说给金圣人听,金圣人拿起笔一条一条记录下来,时不时加入自己的研判和想法,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后午时分。

殷雄开始庆幸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对他各种想法都能和现时的状况连接起来,或可行,或修订推行,或搁置,简直就是一部承前启后的活宝典。

“雄儿,你所有的想法完全可以自成一书,做为国典世代延承。”

殷雄笑了,“老师,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宪法》,如何?”

“宪法……”

金圣人沉吟半晌,“好,很好!不过……你想设立地方巡察官署一事,短期内恐难实现,远的不说,皇城以外,往返均需一日以上,无法保证其时效。”

“一旦没有时效,所有监察都将沦为形式,不但会失去作用,还会阻塞你的耳目,有可能做出错误决策。”

殷雄道,“所以我准备在国力许可的条件下,改进道路交通环境,兴建道路桥梁,围水建坝,还有……发殿工业制造……”

金圣人对别的概念都可以接受,但是工业制造对他来说就完全不明白是什么了,当殷雄解释为把零散手工业在有条件的地方统合为集中生产时,他才恍然大悟。

即使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完全超出他的想象之外,只能报以苦笑,无法提出有效建议。

易之梅走进来问道,“老师,大将军,在此地还是到房中用膳?”

看着易之梅满是期待的眼神,殷雄知道,自从回京后就没和她们一起聚过,可是又不能把金圣人一个人留下。

正犹豫间,金圣人道,“雄儿,你下去吧,把千树叫过来,我与他商量一些事情。”

易之梅喜道,“圣人,我去叫大师兄来。”然后向殷雄偷偷招了招手,先行走下楼梯。

殷雄起身告退,紧接便把周千树请了过来。

望着眼前厚厚的笔记,周千树连菜都忘了往嘴里放。

“老师,这些……都是小师弟的想法?”

金圣人面带微笑,“圣君临世,天佑我华夏,天佑我华夏啊!”

周千树放下筷子,拿起笔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到后来已眼泛眼光。

“老师……苍生共荣,天下共有,不正是您一生所期盼的吗?如今在小师弟手里实现,岂非天意?!”

金圣人仰天大笑,“天意!天意啊!”

(本章完)

.

文武官员们依次进殿,站在他身后一言不发。

任谁都知道,殷雄是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控人。

这套监督机制,在目前这个社会上是没有的。

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全的监督体系,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决策者是不可能办得到的。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殷雄已经下定决心,他要坐上去。

太极宫内外,殷不易的两千内卫威风凛凛地执行着守卫任务,让经过的官员们议论纷纷。

吱呀一声,宫门关闭。

殷雄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所至,众人纷纷低头。

群臣纷纷跪倒。

自己的想法太过理想化。

这才刚刚开始,便出现了这么多弊端,是他始料未及的。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人的私心和欲望会吞噬一切看似合理的制度。

蔡跃出列道,“请大将军上座!”

“请大将军上座!”

好处从哪里来?

朝廷给的,源自普通百姓;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仍然是普通百姓!

殷雄目光清冷,“你们可要想好,我一旦坐上去,就不可能再下来了。”

蔡跃道,“大将军一日不正位,国家便一日无主,议政国会将永远无法实权统一!”

“你们之中有很多人,力劝我坐到上面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