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学若梦》
史学若梦

第二十九章 于谦:救得了国家,救不了自己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秋,由于蒙古瓦剌部侵犯大明江山,英宗采纳宦官王振的建议御驾亲征,由于组织不周且前线指挥由宦官独断导致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这时人心惶惶,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持“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扶持郕王即帝位,为明景帝。之后,瓦剌挟持英宗偷袭大明计谋不成,于谦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景泰元年(1450),瓦剌部向大明请和,并归还英宗。八月,明王朝接回英宗,但是一朝不能有两个皇帝,于是英宗就成了“上皇”,由于英宗的归来,各地政局产生了一些动荡,后都被于谦平定。

景泰八年,将军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发动宫廷兵变,拥立英宗重登大宝,就在当天于谦就被传命逮捕。于谦的罪名是迎立外藩、图谋不轨,罪至当诛。石亨曾是于谦的部下,经于谦提拔才至将军位,在京师保卫战中也曾立过战功,但是此人经常藐视大明律法且多行不义,于谦曾就此参劾他,他由此对于谦恨之入骨。徐珵,即后来的徐有贞,在京师被围的时候他就是力主迁都的一派,京师保卫战后,明景帝罢免了徐珵的官职,为此他托于谦替自己向景帝求情,无奈景帝对徐珵极为反感,复官不成,他将这笔仇怨就记在了于谦头上。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明英宗在当石亨等人力主要杀于谦的时候,他公正地说:“于谦实有功,不忍心杀害功在社稷之人”。这时力主要杀于谦的人就把当年其“社稷为重,君为轻”不顾英宗死活的主张告诉了英宗,甚至还强调:“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刚刚拥立你做皇帝,要肃清朝野,名不正则言不顺,不杀于谦,有谁会承认新皇帝?”这样英宗才痛下决心杀了于谦。

与于谦一同被逮捕的王文受刑时不停为自己辩解,于谦却高声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英宗在下令搜查于谦家的时候才发现,于谦的家里除了打仗用的盔甲和剑器外竟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就不缺少力挽狂澜的气质,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在明朝就有这么一位从平民阶层走出的硬朗人物。如果不是他在蒙古瓦剌部进犯京师的守城保卫战中大喊“主张南迁者,罪当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便去”。或许明朝的历史就得重新书写了。但是这样的英雄人物最终却沦为政权斗争的牺牲品。

据史料记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泣洒”。石亨、徐有贞等要赶尽杀绝,宦官裴某救于谦的儿子逃过奸党的追杀,还有人不顾个人生死,收殓于谦的遗骸。

成化初年,于谦的儿子于冕被赦免,他上疏为父申冤,这才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和赐祭。皇帝的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奖,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

(本章完)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