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汉柏》
汉柏

第一四六节 准备开始求月票

自己打爽了,你回过头一看,敌人从你的缺口跑了,回过头灭了己方帅营,那你是有功有过?

怎么合理的安排手下的将领,这也是一门学问,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所以说能领万人数万人打仗的,那就是将才,能领十万人就是帅才,能领五十万的,那是千百年出几个的人杰。

两者结合才是王道啊!

大规模先冲溃你,让你先变成小木头。

随后再游骑战术慢慢的磨你,这不比你慢慢的从大木头上削快多了?

而霍嬗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将才,最多也就是一个帅才,至于人杰、国士,他没有这个本事。

但既然是个将才,那就要走到将领的极致,甚至于压过那些名帅,人杰!

我用五万兵马就能取得你五十万兵马的战果,谁厉害?

名将都不能满足霍嬗,要做就做神将,千古之将!

走到极致,做一个那些名帅人杰都崇拜的【将】!

………

匈奴人不服从纪律,这段时间一直在训练他们。

而一只不服从命令,没有纪律性的军队,霍嬗是带不了的。

而如今终于取得了成果,再有羽林军将士当军官,那问题就不大了。

霍嬗觉得没啥问题了,匈奴义从的悍勇如果加上了羽林军的纪律,那霍嬗觉得他们称的上一支强军。

而霍嬗此次准备怎么打,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准备把游击发挥到底,给他们玩一波大规模游击。

而要想执行霍嬗的战术,没有一定的素养是执行不了的,而羽林军最不缺的就是战术素养。

………

五月初八,霍嬗带着大军早就已经来到了狼居胥山脚下,匈奴人也赶了过来。

左大都尉秘密前来,商量他随后的撤离问题,希望霍嬗能够接应他,那霍嬗自然是满口答应。

当提到右贤王答应了左大都尉的所有合作以后,霍嬗心中不由的觉得好笑。

初十大战,初九夜晚杀死儿单于,右贤王还答应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他难道觉得凭借他就能压住单于被杀的恐慌?

霍嬗心中有些好笑,这是把他当菜鸡了。

儿单于死了,右贤王组织大战,随后灭了我的大军,趁势上位,好打算啊,好打算!

至于能不能杀死儿单于,这就要看左大都尉的命了!

随后霍嬗给他讲解了一下他需要知道的计划,给了他一样东西以后就直接打发了他。

霍嬗给他的东西是弩,当然不是神臂弩,这大杀器不可能给别人。

不是神臂弩,那自然就是冠军连弩,没给多,只给了十具。

要不是为了帮左大都尉干成这事,霍嬗就连连弩都不会给他。

这玩意要是让匈奴人得到了技术,那就是个大麻烦。

它的单独杀伤力并不大,但是成建制了很厉害,这东西步兵用来野战,才是最厉害的。

冠军连弩的构造也很简单,所以也就说明了很容易仿制。

但既然已经给了,那就给了吧!

霍嬗已经给他说明了,以后要是让他在匈奴看见一具连弩,霍嬗就要找他的麻烦。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匈奴义从听说要去砍单于,也没有啥其他的情绪,满满的都是兴奋。

霍嬗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影子,单于算什么,他们又没见过。

………

五月初九早晨。

霍嬗带着众军侯和军司马开始探查敌情。

看着眼前的匈奴大军,霍嬗都想仰天大笑,他从未觉得打仗这么简单过。

霍嬗强压着激动的心情问向众人:

“看看,有何策略?”

霍嬗指了指前面成片成片的匈奴大军。

十三万的匈奴兵马,覆盖了方圆十里的范围,一眼都望不到头,漫天遍野的都是人和马。

这还是因为双方定下的是野战,所以未设营帐,不然十里算个啥啊!

“主公,十几万大军聚到了一处,不好打。”

赵破奴看了一会后面色凝重的说道。

按照以往对匈奴的了解,各部是不会聚集到一起的,就算是匈奴共同行军,他们的军队驻扎也不会在一起,虽然离得不远。

一个原因是匈奴的制度,各部独立。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后勤的问题,各部聚集在一起,草场不够。

但是这次,显然是特殊的情况。

霍嬗点点头:

“这种情况,我早有预料,但是谁跟你说不好打?在我看来,反而更好打了。”

旁边的赵充国突然开口了:

“骑兵聚集在一起,这反而是一件蠢事,只需要一波冲击,就能让他们溃散,杀伤虽然不可能大,但是士气必然低落。”

其他人都是一愣,紧接着都是大喜,纷纷议论了起来。

霍嬗没管他们的议论,他看着远方的匈奴营地,不由的在心里感叹了一句:

‘真是天助我也!’

十三万骑兵全都聚集在一起,骑兵最大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根本就发挥不出来丝毫。

也不知道这是谁出的主意。

按理来说,匈奴人不可能这么跟他们玩骑兵,以他们对于骑兵的了解,也不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

说不定会有啥阴谋,霍嬗的心里升起了一丝警惕。

………

五月初九夜晚,左大都尉准备开始行动,他待在自己的帐篷里,等待着时间的到来。

左大都尉准备了五十个人,经过右贤王的帮助,把这些人全都混入了单于帐的近侧。

不得不说,儿单于的身边简直跟筛子一样,你不死谁死。

他身边的人全都是乌维留下的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右贤王安插进去的。

儿单于对自己的兵马非常的在乎,倒是对自己的身边人不多管。

若不是左骨都侯帮他清理了一批,估计各部的人手还要更多。

往单于身边安插人手的又不止右贤王一个人,基本三大族都会往单于身边安插人手。

送老婆,送仆人,有时候还送勇士,匈奴的一种习俗。

显然,儿单于不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

时间缓缓的流逝,快要到子时的时候,左大都尉走出了帐篷,看着单于帐的方向,静静地等待着。

与此同时,与他同样心情忐忑的还有右贤王。

只不过左大都尉的心情是紧张,而右贤王的心情是兴奋,他有些迫不及待。

他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就等着左大都尉那边得手了。

他就连兵马的问题都已经想到了。

他害怕儿单于死后兵马会陷入恐慌,汉军乘虚而入,所以他提议把兵马全都聚集到一起,以做防御。

儿单于起初不同意,其他人也不同意,但是在他和他这一方的部落首领的退兵威胁下,勉强同意了下来。

他其实提议把兵马聚集在一起,不光是有怕单于死后士兵恐慌的缘故,他更害怕的是左贤王部、左大将部这些部落。

若是他们游离在外,在他和汉军大战之时,这些部落袖手旁观还好。

他怕的是这些部落和汉军一起攻打他,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情况。

这十三万大军,他的势力兵马只有三万,而儿单于势力是八万,中立势力是两万。

他的想法是事发之后,掌控单于部兵马,那他加上就有八万,儿单于剩下三万是左贤王部骑兵。

只要掌控了单于部,那一切都将不是问题。

至于外面的汉军,右贤王不太重视,他本来挺忌惮的,但是后来经过左大都尉的诉说,他对这支汉军没有了忌惮,但依旧重视。

但是经过这几日的探查之后,发现他们才三万兵马,右贤王的重视程度降到了最低点。

在他看来,三万兵马而已,其中九成都为降兵,就算你是卫青,都不可能有啥大威胁!

他现在一心只有单于位置,他等了几十年,就等这一天了!

用一个词形容右贤王的状态非常贴切,利欲熏心!

等到冲溃你之后,我就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一次又一次的以多打少。

著名的以少胜多案例基本大多就是这样。

五十万大军全部进攻,几处十几处战场,没那个本事顾都顾不过来,更别提这十几处战场还要相互配合。

比如,一个将领带一支偏军,一路攻城拔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非常的厉害,但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将才。

我的兵力还是五万,你的已经变成了三十六万。

所以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比如,你总兵力五十万,我才五万,打不过怎么办?

战场就这么大,五十万人,你不可能把五十万全都放在一个地方。

你过去一看,嗯,你三万,我五万,以少打多瞬间变为了以多打少。

随后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就在这么一次次以多打少的小战争下慢慢的转换了局势。

等到你的将士们都惶恐不安,士气低落的时候,我觉得时机到了,然后一战定乾坤,一场以少打多的经典战役出现。

所以说,大军不是那么好带的,五十万听着霸气,但人越多,带起来越艰难,你要准备、要防范的就越多。

所以以少胜多,你就得找到这五十万兵马的要害之处。

比如各部之间的联络,各部之间支援的路途,敌方必定会派人把手。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你给我多少我就能带多少,逆不逆天?

兵仙那不是吹出来的称号,那是一步步打出来的。

我灭掉你这三万,然后破坏路途,随后拖延你相互支援的速度,最后再灭掉你左边的这四万人。

随后再找右边的要害,灭三万,再灭掉你右边的四万人。

资源不够啊,比如说水源,五十万人一条河不够喝啊!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