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明末副本:开局把系统借给皇爷爷》
明末副本:开局把系统借给皇爷爷

第二十八章 打倭寇,搞点银子来花(求花求票!)

“可您有没有想过,若只靠农业,我大明百姓何时才能都过上好日子?”

“依孙儿看来,只有放宽商业,对商人好一些,百姓们方能比现在过得更好。”

朱元璋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任何一点小决策的改变,或许都会带来极大的连锁反应,所以朝令夕改是皇帝最为忌讳的事情。

朱雄英张口就说要开海禁,朱元璋没有当场发脾气,已经是对他极大的宽容了。

在朱标紧张的注视下。

放宽商业,难道不会让农人们动了心思,都跑去经商吗?

对大明,对百姓,哪里有好处!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虑,朱雄英笑着解释:

“若百姓继续安居乐业下去,等到人口增多,他们手中的粮食等物也会增加,甚至有一天会囤得堆不下。”

“商人的出现,正好可以帮助他们大量卖出手中货物!”

“孙儿明白您的担心,但是说实话,大明若想长久立于这世界顶端,必然要脱离农业的桎梏。”

想了想,朱雄英又觉得自己现在提的东西太过超前了。

毕竟,资本这玩意儿是几百年近千年之后才流行的,一口吃个大胖子也不成。

于是他摇了摇头,道:

“这些倒是可以往后再细细商议,孙儿想说的,其实是这钱该如何花。”

“咱们大明有了火炮,有了强兵,要维持下去就得打仗。”

“其实打仗并不是只能花钱,它还能赚钱!”

这话就有些太惊人了。

朱元璋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打仗一事,劳民伤财,若非对国朝有危,这仗咱是一场都不想打的。”

“哪里见过打仗还能赚钱的事?”

朱雄英谈得兴起,腰也不酸了,手也不抖了,翻身下床就跑到房内书架那边倒腾。

过了半晌,他终于拿着一张舆图过来。

他指着图上东南沿海的位置:

“您看,这里过去,不远处便是琉球,对吧?”

“那群三天两头来咱大明抢东西的倭寇,老家就在这儿!”

“他们这群人,实则就是一帮没开化的蛮子,身处宝山之上而不自知。”

“皇爷爷,您信不信,这琉球之上,便有一座现成的银山?”

把这个前提条件摆出来后,朱元璋终于明白他的意思了。

打仗,要么是为了争权夺利、逐鹿中原,要么是为了反抗压迫,掀桌子干他丫的。

总之都是有所图。

图谋的可以是权利地位,那怎么就不能图点银子呢?

朱元璋面上神色,已经由先前的严肃,逐渐变得激动起来。

他抓着孙子的双肩,语气急切:

“琉球有银山?有多大的银山,能开采出多少银子?”

“英儿你可知道具体位置?”

面对他的激动,朱雄英只伸手点在了舆图上的某一处。

“此山,名为石见银山,就在琉球岛的西北沿海一带。”

朱雄英一字一顿,神色严肃起来,沉声道:

“其矿藏巨大,开采数百年,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皇爷爷,怎么样,现在打算开放海禁,打倭寇抢银子了没?”

………………

PS:大佬们,喜欢的话就赏点花赏点票吧,小作者第一次写大明,真的心慌TAT

朱雄英缓缓开口了。

他并没有直接说为什么要开海禁,而是先问道:

“不错,前朝乱世让百姓们尸横遍野。皇爷爷的所有政令和手段,都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安心休养生息,为大明增加人口。”

赞同之后,他随即话锋一转:

以他的出身和往日经历而言,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过得好。

治大国,如同烹小鲜。

“皇爷爷,您可知道,咱们大明如今最需要的是什么?”

朱元璋一愣,不明白他为什么话头转得这么快,先前还在说海禁,这会儿又突然跳到了大明需求。

这些蛮子当了统治者,可不会像汉人一般,想着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倭寇犯海,他就搞海禁。贪官乱政,他就杀贪官!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雄英自然知道他的痛点。

于是八岁的皇孙殿下点点头。

“大明初立十余年,应当让百姓休养生息!”

明朝之前,是元朝。

他早年间的经历坎坷,登基后也不忘初心,颁发了不少惠农政令。而商人自古就是最低贱的。

这些商人不事农桑,只需靠小聪明将货物倒倒手,便能赚取比农人多上数倍的利润。

他们只是疯狂地压榨了汉人近百年,期间,数不清的汉人在他们手下过得苦不堪言,这才激起了大规模民变。

朱元璋也正是因此,才从乞丐变成了皇帝。

但他作为能顶得上六部官员的当世猛人,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