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之吴霸春秋》
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480章 恩爱的王与后

齐国亦是迫于无奈,选择站在晋国的一边。

但,这一切在几年前,就以发生改变。

吴王庆忌迎娶齐侯的女儿贞姜,吴齐两国于是联姻。

“以臣之见,我晋国可趁着吴国在旧楚地立足未稳之际,以尊王攘夷之名义,联合天下诸侯一同伐吴!”

“如此,即便无法灭吴,也能打压一下吴人的嚣张气焰,使其不敢北顾。”

“……”

齐侯固然厌恶见死不救,又诓骗自己的吴国,但是,对于霸主晋国,仍旧忌惮不已。

所以近年来,齐国就一直在吴、晋之间来回摇摆不定,试图左右逢源。

至于秦国,其心腹之患莫过于晋国。

秦人早有东出争霸之志,只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哪怕是在秦穆公的时候,也只能向西扩张,“灭国十二,拓土千里”。

因为东方的晋国一直在阻挡秦人出关,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好友的想法,秦楚之盟,一向是根深蒂固的。

只不过,随着这一次吴国征服了楚国,并取而代之,成了南方的霸主大国后,秦人一定会向吴国示好。

“范正卿何意?”

赵鞅皱着眉头问道。

这“范正卿”,便是士鞅。

士鞅是祁姓,范氏,其名范鞅。

因为范氏的封地为“范”,故以此为氏,不过原来是士氏。

在晋国六卿当中,士鞅是较为亲近秦人的。

早在公元前559年,当时的正卿中行偃率十二国联军伐秦,下军将栾黡不听号令,擅自率军回国。

中行偃无奈,命全军撤退。

栾黡之弟栾钺却以之为耻,号召军中勇士继续攻秦。

初生牛犊的士鞅响应栾钺的号召,攻秦不克,大败。栾钺战死,士鞅得脱。

栾钺亡而士鞅存,栾黡乃驱士鞅,士鞅奔秦国,自此栾范交恶。

而自从赵武死后,韩起为正卿,六卿都不约而同近乎疯狂对晋国的一切资源进行瓜分。

士鞅亲于中行氏,党同伐异,晋政出私门,故而中原诸侯侍晋无所是从,晋国霸业一片迷茫。

士鞅在晋国的朝堂之上,活跃了半个世纪之久,堪称是一棵常青树。

而且自从魏舒死后,士鞅代魏舒执政,更是利用职务之便使用国家机器为范氏服务。

国君形同虚设,士鞅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使范氏跃居为晋国第一大世卿。

这无疑让其余五卿深感不满,国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但,士鞅以及范氏的权势摆在那里,谁敢公然反抗?

现在晋国的君臣只盼着士鞅这个老不死的,赶紧驾鹤西去,以免再祸害晋国!

不过,士鞅在德行上欠缺,贪婪无度,政治头脑是相当出众的。

可谓是老谋深算!

“对付崛起于南方的吴国,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大动干戈。”

士鞅老神自在的道:“而今,我晋国的霸权并不牢固。以吴国一己之力,无法挑战大晋,然则再加上一个秦国,或齐国,晋能安否?”

“吴国崛起,已然不可阻挡。既如此,我晋国当年能扶持吴国对付楚人,现在也未尝不可扶持楚国对付吴人!”

顿了一下,士鞅澹澹的道:“对秦,对齐,秦人不可羁縻,然齐国可以笼络。”

“只要将原先的天下格局延续下去,吴国就不敢轻易北顾!”

“善!”

姬午不禁微微颔首,深表赞同。

士鞅不愧是一个老狐狸,立马就有对付吴国的计策。

现在吴国的确是已经强势崛起,但不过是跟过去的楚国一般。

天下格局,已经从晋楚争霸,换成了晋吴争霸而已。

只要吴军不敢染指中原之地,晋国就不会丧失自己的霸权。

饶是如此,赵鞅心中,也是感到深深地忧虑。

毕竟彼时之楚国,未必能等同于今日之吴国!

……

吴国都城金陵。

椒房殿内。

庆忌与季蔻一起躺在床榻上。

听着庆忌轻微的鼾声,王后季蔲辗转反侧,无论如何都睡不着。

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她一张如水蜜桃一般成熟的脸蛋儿上。

嫁给庆忌那么多年,二十多岁的王后季蔲,无疑到了最有魅力的时候。

所以庆忌会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不时的会来到季蔻的椒房殿中歇息。

世人都知道,吴王与自己的王后十分恩爱,所以二人一起生育的子嗣是最多的。

但,有一件事情,季蔻自始至终都放心不下。

“王后,有什么心事吗?”

睡眼惺忪的庆忌托着自己的下巴,看着眼前背过身的季蔻问道。

“大……大王。”

季蔻也被庆忌的声音吓了一跳,不过还能反应过来,翻过身子,跟庆忌四目相对。

赵鞅的一番话,让在座的晋国君臣都陷入沉思。

这个时候发兵攻吴,的确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去,晋楚争霸,都纷纷拉拢天下诸侯,在这其中,齐国与秦国,无疑是重中之重。

楚秦世代联姻,关系亲近,故而结盟以抗强晋。

赵鞅似乎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禁低下了头。

赵鞅首先起身到:“国君,吴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但是,事后吴国报复晋国,又当如何?

现在的吴国兵强马壮,可能在平原之上,战车不及晋军犀利,但是将战场放在江南一带,明显吴军的步卒会更胜一筹。

“然,若兴师动众,南下伐吴,或使我晋军无功而返,犹如当年齐侯联合诸侯伐吴,兵败于淮水一般。”

士鞅明显是比赵鞅考虑得更为周到,只不过顾虑甚多。

此时的吴国,在国力上可能做不到与晋国相提并论,但绝对能分庭抗礼。

晋国虽为老牌的霸主大国,却并非是真的无敌于天下,让所有的诸侯国都为之臣服的。

老谋深算的正卿士鞅摇摇头道:“不妥。”

“赵上卿,吴国现在的确势大,也应当予以打击。”

齐侯当时在吴人的忽悠下,与晋国决裂,最终遭到晋国联和诸侯一起打击,兵临临淄城下,险些亡国。

齐晋两国从此交恶。

“再者说,晋国若伐吴,齐国、秦国,岂能袖手旁观?”

“这……”

吴军若是以逸待劳,如之奈何?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