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那年1981》
那年1981

131 都在搞经济活动

也就是说,不但他的工资别想了,还得倒找五百多。

吴光荣也看得出来,老张已经尽力了。

可他就想不明白了,老张是多年的老木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比梁进仓要强很多啊。

他去找苏厂长,给厂里建言献策。

建议木器厂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小活儿,修补农具啊什么的业务,从厂里分离出去。

具体操作就是把木器厂的前墙拆掉,建一排沿街房。

他始终找不到答案。

几乎是度日如年,就怕到了四月底一算账,自己和老张如何面对?

现在眼看着梁进仓就是凭着几句话,轻轻松松又得到一百块钱的额外收入。

让他如何不难受!

然后第一季度的颁奖大会过后,让他更难受的事情又来了。

人家梁进仓又要承包了。

这次承包的是极大数量的废木料。

在厂子的最后边,有一排大高房子,原来准备做仓库用的,也没利用起来。

后来就用来堆放废木料。

所谓的废木料,就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木料。

或者是弯的,扭着的,什么模样的都有。

这些木料都是粗树枝,形状长残了,做什么也用不上,可是看起来也挺粗,舍不得当木柴扔了。

于是就往后边的大屋里边堆放。

一年年攒下来,每一间大屋里面都让这些异形木料给塞满了,一直堆放到了屋顶。

反正不舍得用来烧火,却又没有利用价值。

就是这么一堆鸡肋般的废物。

梁进仓就是承包了这堆废物。

然后承诺可以把这些废物变成产品,卖成钱。

只不过他要跟厂里平分利润。

厂里班子经过讨论,决定跟梁进仓签这个合同。

平分利润,说明是有利润的,只要能把这些废料变成钱,对厂子来说可是一笔意外之财。

吴光荣作为副厂长,弃权了。

他不想发表任何意见。

他不知道梁进仓能把这些弯弯木头变成什么?

也不想知道。

他就是想知道到了月底,老张承包的那个配料怎么办?

签订好合同之后,梁进仓才揭晓谜底。

他要把这些异形材料变成医用夹板。

并且拿出了他设计的图纸。

什么样的夹板样式都有,不管是胳膊上用的,腿上用的,还有脖子上用的,各个部位的都有。

形状各异。

就是骨折了以后,起固定作用的固定夹板。

为此,厂里专门收拾出后边一间大屋,开辟了一个生产医用夹板的新车间。

当然,这些木料不可能天生就长成医用夹板那种弧度。

所以,新车间里还建有火炕,把某些木料固定住以后,烘烤成需要的弧度。

新车间开始投入生产之后,梁进仓就变成了业务员,拿着厂里的介绍信,刚刚生产出来的样品,开始出去跑业务。

还没出夏山街,夏山公社医院就订购了一批。

到了县城,县医院看了样品,大为惊喜,因为他们发现夏山木器厂生产的夹板,针对四肢各个部位的骨折,都有相应的产品。

而且根据人体生理弧度,设计得相当合理。

做工也很精细。

县医院当即跟夏山木器厂签订了长期订货合同。

从县医院出来,梁进仓又去了邻县。

以夏山木器厂为圆心,他开始逐渐往外辐射。

大量的订单源源不断地签订下来,新车间的产品完全就是生产不下来。

车间的工人几乎就是加班加点地进行生产。

但是累并快乐着,新车间的工人们知道,他们这个车间成了厂里最挣钱的车间。

同时大家也知道,除了车间工人工资极高,这回小梁真的是发大财了。

除去柴禾价的原料,还有建设新车间所需成本,以及工人工资等其他成本,夹板的利润依然不低。

小梁居然是跟厂里平分利润!

这可是巨资啊!

大家都在期待着,看看投产后第一个月,小梁能发多少钱?

还没等到小梁发钱的日子。

对老张罚钱的日子到来了。

到四月底,是老张正式承包的第一个结算月。

郑会计给出的结算数额,是老张这个月为厂里省出了四百八十五块钱的材料费。

根据合同,老张承诺每个月保底给厂里节省一千零五十元的材料费。

也就是说,老张这一个月不眠不休差点累死,还需要给厂里补交五百六十五块钱。

郑会计算清楚了,把账单交给老张。

老张立即进了医院。

差点脑溢血了。

进医院挂了两天吊瓶,老张出院了。

出院以后他没有再回木器厂,而是去了吴光荣的家。

厂里需要补交多少钱,他不管,这个有吴副厂长负责。

他只是拿着跟吴光荣的那张私人协议,要求吴光荣先把这个月的工资,一百块钱给自己付了。

吴光荣立即进了医院。

把那些零碎业务弄到沿街房里去,承包给厂里的工人。

这样,厂里就可以集中精力生产现在时兴的大家具。

虽然老张干了还没一个月,就已经有点顶不住了,太费心劳神了。

关键他自己暗暗计算,发现这个月下来,根本连五百块钱也省不出来。

只是作为压轴的贡献奖,眼看着又是被梁进仓获得,吴光荣恨得牙齿都要咬碎了。

家里的鸡毛蒜皮理顺了,梁进仓也该搞点经济活动了。

大家具利润高,来钱快。

苏厂长很高兴。

在四月初,获得了季度贡献奖。

不仅仅是眼红梁进仓获得的那一百块钱。

更是因为他刚刚发现,自己似乎掉坑里了。

老张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拼了老命在配料,但是他俩似乎发现,想赶上梁进仓的水平很难。

苏厂长和郑会计经过计算以后惊喜地发现,把那些零碎业务剥离出去,专心干大件的时兴家具,利润率果然是大幅提高。

小梁再立新功。

为什么梁进仓几乎算是兼职,都能每个月省出一千多块钱的材料费,然后自己分到二百多。

到了老张,就连五百块钱的材料费都省不出来呢?

又是一百块钱到手。

在颁奖大会上,其他那些生产能手什么的获奖,吴光荣倒没觉得什么。

经过厂班子讨论,这个提议很快通过,并且马上就开始建沿街房,在厂内进行招标承包。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