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砸开大明挑骨头》
砸开大明挑骨头

28、东林大兴

独大难久,不是叶向高没有想过,但却没认真想过,可现在的形势不一样呀,朝堂之上东林党党徒众多,只是没有身居高位的,自己必须将他们提起来,这才能将自己再次推到首辅的位置上。

沉吟了片刻,叶向高以指叩桌,虽然声音很低,但却掩不住他的涛涛雄心,沉沉说道:“贪腐横行,庸官当道,勋将怕死,天灾频频,何人可依!”

韩爌一楞,就你吾二个人,还谈什么高调,可能一,真是这么想的,可能二,不信任吾,于是笑笑说:“叶阁老,再视朝堂必有高议,象云惭愧。”

来,来得怪,怕是走得急,坐在日行八万里,道也不称奇,恍恍然,似曾依栅啼。

(看到、听到、不知道不道,才是心到;言道、笑道,问道而不得道,才知道一生也难知道。)

(7)东林大兴

“于大人,安排你先去的荆州,再进的京?”叶向高很是疑惑,为什么于玉立在信里没有提荆州的事。

“是的,大人说,此事,老爷有交代,传报一次之后,就不可再提。”于安长头低的更低了。

“很好,吾就问问,此汪文言,是弃婴。何年何地所弃。”叶向高闭着眼,靠在大椅背上,睡着一般,手抚着茶碗。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在下,探听一些,是(万历)十二年的事,湖广道荆州府江陵县荆江湾河边所拾,应是富贵人家,现小村依旧在,事已陈年,可(万历)四十六年,这汪……士克,又去找了一年,旧事就重提了……”

“哪年?”叶向高二眼圆睁,坐了起来,

“是,是,万历十二年。”于长兴冷汗下来了,他感觉这事一定很大,很大,这二度阁老都好像震惊了。

“什么日子?”叶向高很是疑惑地问。

“这,这是这样的,时间太长,只是那家当时,儿媳有孕,说是走后二月所生,算来,五月下半月应是。”于长兴感觉自己的汗要流干了。

“还可有证?”叶向高声音里带着严厉。

“当时主家说,怕汛期来了,不好走,所,所,所以是,是六月前二天走的。”于长兴一下爬在了地上。

叶向高站了起来,看看眼前的于家长随,压了压心头的狂涛骇浪,坐下来淡淡地说:“知道了,十二年六月前,荆州江边,是然!”

“是,大人!”

“即是富贵人家,可有何遗留,可有人再找?”叶向高喝着茶。

于长兴这才又跪直了说:“汪先生,苦寻年余,无所得,只是说当时还有血书十二字。”于长安习惯性地停了下来。

叶向高的茶盖不经意地碰了底碗,慢悠悠地说:“还有血书呀,看来非匪即灾呀!”

“上面好像是‘遗子无姓,守泰士克,安贫为福。’这都是听说,只是传言,没见过。”于安长跪在哪里除了嘴巴动动,其他一动也不敢动。

“起来吧,这样,你去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房领银二百两,你以后就随着汪文言,跑跑腿传传信吧!”叶向高说着一抬茶碗。

“是,小的告退。”于安长大气不敢出地出了叶向高的小客厅。

于安长一出门叶向高就忙奔向书房,

“佞臣张居正,军籍,湖广荆州卫,生于江陵县,称张江陵”

“万历十二年,原刑科给事中邱橓迁刑部左侍郎,奉旨籍没张居正家产”

“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五月初五日,丘侍郎到府,初七日提敬修面审,其当事噂沓之形,与吏卒咆哮之景,皆生平所未经受者”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日(1620年8月18日)下午,叶阁老家书房里,上位阁老叶向高、韩爌,次位汪文言,后面高攀龙、叶茂才、左光斗、郑宗周、魏大中、杨涟。可谓东林党京师工作组的重要成员都在其内,

“汪同贤说圣上驾崩,如此天大之事,为何毫无动静,不合礼法。”郑宗周先开了口。

“此乃王公公所传,必不有假!”汪文言优雅地喝着茶

“何如。”高攀龙像是在问自己。

“太子可否离堂?”魏大中一句点到要害,大家面面相觑,这么大的事,守在皇宫乾清宫殿内皇帝病床边的太子在哪里,圣上驾崩没有消息,这太子也没有消息,虽然神宗三十一年不朝,但宫的消息还是有的,漫天的阴谋的味道开始让所有的人开始紧张。

“没有圣谕、皇命,也没有后宫懿旨,甚至连太子令旨也没有,非你吾之力可动,只能等。”韩爌闭目摇头说道

……

星辰依旧,人心已乱

“吾等已坐等一夜,现已近午,不会有旨。”杨涟站了起来,“现乱像已生,唯你吾可正天命,太子为重,不入皇宫,焉得太子,如无太子,吾等何存。”

“不可造此。”叶向高叱道

“有人已造此,吾造此何妨,掉头而已,掉吾一头而得众长生,何惧何惧。”杨涟转身出门,“不必相拦,不见太子决不罢休。”

“杨给事,大才,呵呵……”

汪文言也淡淡站起来,看着面面相觑的各位说,“随去,东林兴,独去文孺(杨涟字)兴,吾回王公公话。”

说着也出门。

于是历史上给事中杨涟冲皇宫,叶向高、左光斗、郑宗周、魏大中附后,接着高攀龙、阁臣方从哲、阁臣朱国祚,再后阁臣韩爌的历史性闯宫事件发生了。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1620年8月28日),朱常洛登基。

东林党兴!

一月后,大明红丸案发,杨涟、叶向高、左光斗、韩爌、方从哲、刘一燝、周嘉谟再闯皇宫后院。

当天大明移宫案发。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六,朱由校登基。

东林党大兴。

(本章完)

.

做为山西人的韩爌,其实也有自己的一个晋党。所谓晋党的主要支持者,是后来有名的八大皇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等。

只是由于山西人的生意主要是走私,用当代话的说,要么是理通外国,要么是走私军火,所以晋党属于隐性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癸亥(天启三年)京察,便是东林党痛灭乡党这种基因的全面爆发。

与张居正,那差的太远了,说这原因是远了。

第四章:大梦布衣中,平生回眸空

而内地生意,主要在江浙,粮南方产量多,铁矿华夏这块土地上,很多,北方主要是以“遵化铁冶厂”主要分布在明属:蓟州、遵化、丰润、玉田、滦州、迁安六地,有官“大鉴炉”二十六座,大的每炉8.16万斤,中的4.86万斤,小的不计,但一是军管的严,更重要的是,质量不怎么样,价格还高。(注一)

但南方就不一样,无论苏钢(安徽芜湖)、广铁(广东、龙川、海丰、河源)、福建龙溪铁,最后多是在佛山铸造,所以这生意好做。名为:锴铁。所以晋党不与浙党相好,不行,后来,不入东林党,更不行,东林党与浙党可以合作的不同,就是直接吞掉。

当然,他已经清楚,这是汪文言让人在造谣生事。

推荐当官是大恩,乡谊之情是大情。这是历代朝堂的特点,乡党问题孔子都不能回避,到宋中期荐官演化成结党,明朝朱元璋做出二个重要规定,内阁只出于翰林,史部尚书不得入阁。

同时又让翰林院统管天下考试,从乡试起开始担主考官,并有权推荐从官,来打乱切割乡党,形成复杂的交叉关系,不想东林党只讲推荐,不讲乡谊,借着京察清对手,换上东林党人。

从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京察开始,主持者是吏部左侍郎署尚书杨时乔,左都御史史温纯,起重要作用的官员有吏部考功郎中刘一琨和都察院河南道掌道御史吴达可。这些或是东林党的骨干,或是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一举奠定了东林党根基。当然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最丑陋

看到这加盖有官印的、伪造方从哲的手令文书说:让顺天府,查前门的惠家欺市案;

前门惠家不就是惠世扬,这前脚受人弹劾,后脚就去查,无论惠家是否该查,韩爌深信,同样是老狐狸的方从哲是不会干这事的,至少目前不会干,就是真心里过不去一定要干,也不犯不着首辅阁臣出手令。

“你叫什么名字?”叶向高看完于玉立的信,一边烧,一边问。

“小的,于安长。跟着于大人已有十年。”于安长低着头,他闻到的烧纸的味道,知道这是给自己看的,这事看来很大。

他从心里是不耻这种行为的,如同他现在已经退出山西商圈一样。于是低头喝了一口茶说:“台山兄,白圭(张居正)坐大楚党,转眼罢了”

叶向高(注二)一楞,叶向高是二入阁,当年,他几乎什么都没有干成。为什么,因为下面桩脚不够多,不够强。

但韩爌只是小小的韩家出身,两边都不想粘。所以他既没有完全消灭原来的晋党,也没有进入东林党的核心……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