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咱也说大宋》
咱也说大宋

第四章 流浪遇高人

至于说,遇到老和尚,是他到了一个寺庙之中,在人家庙里讨饭度日,庙里的和尚见如此一个壮汉,竟然吃嗟来之食,气不过,不想给他饭食,想着法儿撵走他!他呢!自然不会服输,抬手就打,抬脚就踢,几个回合,打倒了几个小和尚。

庙里的老和尚空空不但不怪罪他唐突,反而夸赞他相貌不凡,指点他到战乱不堪的中原建一番事业。

再有一个说法,就是有个老和尚,年纪老迈,无以为生。自己开垦了一片小菜地,种了一些白菜,这些白菜就是老和尚唯一的依靠。

他让赵匡胤在客栈里住了一夜。按理说,赵匡胤是故人之子,王彦超应该用满腔的热枕迎接赵匡胤,拉着手嘘寒问暖,并且让到家里,杀鸡摆酒。

可是王彦超对赵匡胤是三九天里吃冰棒——冷言冷语,赵匡胤知道他是吃着霸王的饭,给刘邦办事——不是真心。他想让王彦超给他安排个工作,话到嘴边又不敢出口,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穷莫投亲。

第二天一大早,王彦超就送来十贯钱。算起来,当时一贯钱折合人民币三百,这十贯钱就是三千元。

在偷吃他当做命的白菜。

他赶紧喝止那个大汉,这个大汉正是从随州流浪到此的赵匡胤,此刻他身无分文,已经两天没有吃饭,见到这一片白菜,也不管主人是谁,偷吃了再说。

赵匡胤偷了人家的白菜,输了理,只好对老和尚道歉,老和尚见他举手投足之间,不像凡人,不但没有追究他偷白菜之罪,还拿出所有的积蓄资助他继续流浪,赵匡胤犹如吃了一筐烂杏——心里酸,告辞了老和尚,继续寻求理想之路。

再有一个版本就是,赵匡胤离开随州之后,接连几天赶路,身上分文没有,又渴又饿。

走在路上,遇到一个老翁在路边卖桃子。其实说起这个桃子,那可是早有记载,这可是咱们土生土长的水果,春秋之时,晏子就用二桃杀三士。民间更是用桃木辟邪,新年之时,还要挂桃符。

桃子是仙家享用之物,王母娘娘用仙桃招待仙人,南极仙翁手托寿桃,就算是桃核,也能雕刻出一个微观世界。

综上所述,桃子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如此重要,赵匡胤遇上卖桃子的就不足为奇了。

赵匡胤见到老人家的桃子,问道:“老人家,桃子多少钱一个?”老翁伸出两只手。

“我卖的不贵,一文钱十个!”

这么大的桃子一文钱十个,那简直是白送。可是赵匡胤兜里比脸还感觉,一文钱也没有。

老翁看到赵匡胤的窘态,对他说:“你在地上打个滚,桃子你白吃。”赵匡胤肚子里饥饿,心说打个滚就能活命,我还要什么尊严。

他果真打了一个滚,老翁没有食言,桃子管够。赵匡胤吃饱了桃子,老翁笑了笑。

“当年韩信能受胯下之辱,这是何等的气量,你的气量比韩信还要大的多,我是一老叟,你明明可以凭着身高力壮来抢我的桃子,可是你甘受欺辱,一个是说明你有爱心,一个说明你有度量,前程不可限量。”

(本章完)

.

赵匡胤见王彦超没有收留自己的意思。心想自己硬气一回,不要这十贯钱。又一想,自己囊中羞涩,没有钱寸步难行,总不能要着饭走四方吧!赵匡胤虽然接了这十贯钱,但是心里老是觉得不舒服。

他只好离了复州,向随州而去。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召见王彦超,想找找他的麻烦。

赵匡胤离了随州,一时彷徨无计,只觉得前路渺茫。不禁暗叹一声,想天地之大,竟然没有立锥之地。

他这一声长叹,竟然叹出好几个版本。有的说他进了寺庙,遇到一个老和尚指点迷津,有的说他遇到一个卖桃子的老汉,还有的说他偷了一个老和尚的菜。

富二代董遵诲见赵匡胤吃了雷公屙火闪——胆子不小。经常对别人说这赵匡胤想超过他是痴鸟等湖干——完全是妄想。

王彦超的态度果然被赵匡胤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见赵匡胤千里迢迢,一路风尘,又顾及赵弘殷的面子,思来想去,想了个万全之策。

王彦超虽然心里害怕,还是大着胆子说:“万岁,当时我就看你相貌堂堂,不是池中之物,我那复州,乃是一处小小的浅滩,怎能藏的了你这样的真龙,所以不敢收留你,你才可以走遍天下,做了皇帝。”

王彦超漫天抹糨糊——胡云一通,赵匡胤知道他是父亲的老友,一笑置之也就没有难为他。

若是一般人嫉妒他,那是无所谓,顶多不结交,或者打

董遵诲虽然这样说,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确实不如赵匡胤。董遵诲只好找些相得好的走的近的,不停的挤兑赵匡胤,直到他在随州不能立足为止。

赵匡胤知道自己是在崇明岛上建寺庙——没有靠山。心里虽然不停的骂董遵诲吃了包子付面钱——混帐一个,但是在人家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只好收拾东西,夹着皮包走路。

至于董遵诲以后如何,等到赵匡胤做了皇帝,见了董遵诲,并不追究董遵诲的过失,还让他做了将军,董遵诲自然感恩戴德,为大宋朝的边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这个赵匡胤本来就是一个吃瓜不要子——甩种。用不了几天,真面目就露了出来。他武艺高强,再加上急公好义,善于结交豪杰,人人都知道随州有个赵匡胤。

半年时间,赵匡胤的名声在随州混混们中间家喻户晓。他的锋芒毕露,很快就遭到别人的嫉妒。

一天傍晚,老和尚去菜地,远远的看到菜地里白菜晃动,仔细看时,一个方脸红面大汉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架便是。偏偏这个嫉妒他的人是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也有说叫董遵海,但根据有文化的人起名字来看,董遵诲比较合适,遵从教诲,符合三从四德的思想。

赵匡胤到了随州,随州一把手董宗本倒是对他不错,收留他在随州找了个差使。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