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153.有挂的男人之:我的老师是神器

演奏的同时去聆听七八种甚至更多的乐器发声,他目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这就是他暴露出来的问题。

缺乏听力经验和分析经验。

主动了解其他作品,能让我们看到很多存在于每部创意性作品中最根本的对比与联系。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洞察力。

为了能够获得这种洞察力,钢琴家们决不能把自己的目光限制在单一的某一行乐谱之内。

快乐源于他认为,关于在k466第一乐章继续精进的方法上,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

音乐不会骗人,有几处演奏他感动到了自己,当然,也可能仅仅是自我感动。

痛源于自身能力不足。

如果他有秦勇那般对于各种乐器的熟识了解,想来有些问题也就是小问题了——

只是,真的有那么痛么?

呵呵。

四号教室忽然响起一声难以描述的笑声。

当所有的矫情退却,事实上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

老子再踏实,可也是实实在在有挂在身的人啊。

一声骚气的响指,李老师面前蓦然出现了一张可爱的面板。

物品栏里,尘封已久的《基础西洋管弦乐法》依然散发着深蓝色的光芒。

这件三级奖励当时助他帮陈璇完成了魔女宅急便长笛八重奏的改编,顺便还得到了陈璇的点点仰慕。

从决定研究总谱的时候,李安就在盘算这件事儿了。

并且在心底,他承认,是这件道具给了他做这件事的底气。

李安曾经练习钢琴协奏曲的时候也有考虑过研究乐队总谱,但也仅仅是停留在考虑阶段。

说到底,阅读总谱这活本就是指挥的活,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它太过庞大与复杂。

并不是能看懂各种调号和谱号就可以读总谱,其中玄妙的内容完全掩藏在音符的肌理之下。

连各声部乐器都做不到详尽了解,谈何研究总谱。

李安用一下午的尝试得出了这个结论。

研究总谱必须要建立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才会有真正的效果。

或许天才都不能除外。

打开管弦乐法,三个目录下的每一种乐器科目的名称边框都闪着淡淡的白光。

接下来李老师只用花费教学点一一进行解锁就可以了。

哎。

轻叹着,他扫了眼教学点。

493。

这是他几个月来的全部心血。

每一点背后都象征着孩子们的进步过程,其中不仅有欢笑,大概还有赌气。

学琴的过程并非总是快乐的。

李安从魏三碗家背着总谱出门那一刻,眼前这一幕他就料到了。

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他相信靠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按照计划分批次掌握以上内容。

可时间不等人,此刻他必须要借助眼前的便利条件来验证自己究竟能不能在报名截止前看到这首作品的曙光。

目光落在弦乐组目录下,定格位置的小提琴铜色标记上,接着系统提示响起。

“是否花费五十教学点解锁初级小提琴乐法?”

两秒迟疑,他的目光再次去到教学点。

随后一口轻叹,做出了选择。

下一秒,他眼前画面上的小提琴铜标缓缓升起,锈色表面上的四根琴弦忽然闪出一道深灰色的光。

“嗡!!”

随后一声强烈的滑弦声在他脑海中炸开。

意识像被撕开一道口,各种关于小提琴的信息像是找到了宣泄口一样向内激流勇进。

‘小提琴用是弦乐器当中音域最高、最灵巧的乐器,由早期的雷贝克和里拉提琴及维奥尔琴类乐器发展而来...’

‘记谱...’

‘定弦...’

‘EAdG...’

‘音域...’

‘把位...’

‘指法...’

‘音阶...’

‘泛音...’

‘双音...’

‘和弦...’

‘跳音...’

‘拨奏...’

‘揉弦...’

...

“是否花费五十教学点解锁初级中提琴乐法?”

...

“是否花费五十教学点解锁初级大提琴乐法?”

...

“是否花费五十教学点解锁初级单簧管乐法?”

...

“是否花费五十教学点解锁初级小号乐法?”

...

——

十五分钟后,李安站起来了。

活动着腰肢在教室里转了几圈,又坐了一下午,腰背略显酸乏。

再回到钢琴前,他重新拿起k466的乐队总谱。

并没有进入一个新世界的感觉。

但那一排排原本有些陌生的乐谱,此刻已经像是他熟悉的老朋友。

‘hi-’

不过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他一直在攒教学点,就差7点,就能达到500。

这本是他要解锁季洋高级学员攻略的500点。

自从上次在魏三碗家楼道里季洋的师生指数涨到99之后,至今已经一个多月过去。

就差一点到100。

至于季洋的师生指数提至100会触发什么,他并不是那么在乎。

他在乎的是季洋最近有些缓慢的学琴进度,他想是否可以通过解锁出的信息内容来推测一下对方近期的心理状态。

马上进入十一月,距离艺考就还剩两个月出头,不到九周,六十来天。

尽管对方基本已经把月光三弹下来了,但仅仅是弹下来。

相比他所陪练的另外三个孩子而言,她距离最差的那个还有一点距离。

所以李安着急。

季洋楼道里那句‘反正你就是领我入门的钢琴老师’,这话李安会记一辈子。

所以他有那么一瞬是犹豫的。

可他不过是个普通人。

李安不是钢琴家,没有练过几首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但这并不影响他把k466视为莫扎特全部作品的一部分。

没有广博的学识,无法真正意义上把该首作品至于某段历史时期去考量,可他还有一点点知识。

但是,仅仅是开头。

因为随着乐队的继续向前,他的脑力分析无法再跟上。

带着点忧郁小情绪的音响出来的时间,与cd里内田大师的第一个音完全重合。

如果一位钢琴家曾大量弹奏过肖邦的练习曲,那么他再去学习一首新的肖邦练习曲时,就会相对游刃有余。

至少他自认为对于五线谱,他还是精通的。

只是通过一下午的总谱研究,他收获到的感悟虽不少,然而问题更多。

让他初步建立起了一种框架的脉络,音乐就是如此一点点向后延伸展开的。

尽管这同一时间下发出的两个音有着各自不同的感觉,但必须得说它们都在音乐之中。

都是融入在音乐内的。

李安私以为这个开头是他这一周来演奏的最后的一个开头。

三种管乐器以长音的方式先后首尾相接的出现,与弦乐组进行对话,这一过程中,他对照乐谱听出了乐队前奏不寻常的地方。

那些之前被他忽视的声音如今跃然纸上一般,在他的视线里无比清晰。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几处,都是如此,一个感悟收获后面跟着一群问题。

可以说是快乐并痛着。

这样的收获足够让他把自己当做框架中的一条分支融入进去。

带着一种不再孤立的状态,他用手机打开内田大师的版本,然后边听前奏边梳理乐队各个声部间的对位关系和发展动机,等到钢琴部分即将进入的时候,他做准备,接着小心翼翼的按下他心目中那第一声响。

就拿第八小节、第十小节、第十二小节分别进入的圆号声部、巴松声部、双簧管声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