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越荒年老太之随身带着小卖部》
穿越荒年老太之随身带着小卖部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互帮互助

冬天的夜里,睡在火炕上,都不用盖太厚的被子。

要是火力足,还能睡出一身汗来。

他们的新房子,建在了距离两个村子不远的地方。

喝了三天的药,村民们的瘟疫也好的七七八八了。

村民们身子骨更健壮了,干活也更有力气了。

每个人都盼着早日住进新房子里,每个人都不遗余力的帮忙做事。

看着自家的新房子建好了,村民们心里乐滋滋的。

这新房也建好了,病也治好了,生活又有了奔头。

当然了,最高兴的,要数两位村长了。

能够带着大家死里逃生,又住进青连山,在青连山落脚,他们也算是对的起“村长”这个位置了。

“村长,这新房子都建好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拿东西啊?”

看着新房子,村民们心头火热。

可是,新房子里,空空荡荡的,也没法住人啊!

他们的家当,可都还留在了悬崖上的马家村和杨家村呢!

“走,咱们现在就可以出发,回去拿东西!”

马老三大手一挥,带着马家村的村民,就往悬崖而去。

跟着他们一起去的,还有那头老黄牛和牛车。

拉东西,可离不开这头老黄牛。

这些日子建房子,这头老黄牛可是出了不少的力气。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不管是拉水还是拉泥,都是依靠这头老黄牛。

马老三对它心存感激,对老黄牛的照顾越发的细致。

每天都去割最鲜嫩的野草喂它,还要给它梳理皮毛,驱赶蚊虫。

虽然每一天都很累,但是一段时间下来,老黄牛的皮毛都开始反光了。

体型看着也更肥硕了一些。

“村长,咱们也回去吧!”

眼见着马家村人都走了,杨家村人哪里还坐的住了,当下就要跟过去。

杨大庆倒是一点儿也不着急。

他淡淡的回应到:“不着急,不着急!我已经和我大舅说好了,等马家村人搬完了,咱们再去搬!”

“村长,这怎么行呢?咱们可不能落后了!”

一个急性子的汉子大声嚷嚷到。

“都说了别着急,我话还没说完呢!我和我大舅商量好了,等到马家村人搬东西过来,咱们就帮着一起搬,等马家村人搬完了,到时候我大舅再把牛车和老黄牛借给咱们,咱们再回杨家村搬东西,咱们搬东西时,马家村的人,也会帮咱们的。”

从悬崖上面往青连山里搬东西,不是个轻松的活。

只有大家互帮互助,才能最快的搬完。

就像在村子里抢收稻子一样,很多时候,都是好几家人,先帮着一户人家做完,然后再一户一户做完。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杨大庆说完,大家都沉默了。

村长说的没有错,两个村子的人,要相互帮助,才能尽快把东西搬完。

不仅仅是这件事情,以后在青连山里生活,大家需要相互帮忙的地方还有很多。

只有互帮互助,才能走得更远。

就像是这一次建房子,两个村子的人,谁也没有闲着,才会只花了十三天的功夫,就建出了两百多套房子。

这要是放在以前,他们肯定不会相信。

谁要是说可以在十三天内建好两百多套房子,大家肯定会觉得是在吹牛。

而如今,亲身参与后,真正的知道了人多力量大的含义。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大家一起去悬崖吧!”

突然,一个杨家村的村民喊了一句。

“都说了咱们晚点儿再搬家,你们着急去悬崖干什么?”

杨大庆以为村民们不听劝,很是不悦的喊到。

“村长,我们这就过去,帮着马家村的人,先把东西搬过来!”

村民继续解释到。

原来,他是想着,尽早帮马家村人搬好了。

他们杨家村人,也可以尽早开始。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你小子,怎么不说清楚来!”

杨大庆用力的拍了拍村民的肩膀,带着笑意说道。

杨家村的人,都是心思善良,勤劳肯干的人。

虽然有的时候,有些死脑筋,但是,有他这个村长在,一定会让村民们走正道,不会让他们走歪的。

对于自己的村子,杨大庆无比的自豪。

“走吧!”

杨大庆挥了挥手,示意大家跟着他一起去。

杨家村的青壮年们,立马跟在了杨大庆的身后,往悬崖走去。

……

悬崖下面,杨家村的村民们正在等候。

他们等待着马家村的人,把自己的家什搬来,他们好帮着搬到新房子里去。

两位村长早就和各自的村民们说好了。

第一次搬东西,只挑一些紧要的、马上就用的上的东西搬。

搬些粮食、衣物、被褥、锅碗瓢盆这些就可以了。

至于家里的杂物,就慢慢来,一次一次拿下青连山。

因为目标明确,很快,马家村人就扛着各自家里的东西,来到了悬崖。

他们排着队,有序的坐上“电梯”,把东西放下了悬崖。

一到悬崖下,杨家村的人立马接手,帮着他们一起搬回新房子。

这样贴心的举动,让马家村人,心头一片火热。

“谢了!兄弟!”

一位杨家村人从马家村人手里接过被褥,马家村人立马道谢。

“这有啥好谢的!咱们谁和谁啊!”

杨家村人毫不在乎的说道。

马家村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默默发誓,等会儿帮着他们搬东西,也一定拼尽全力。

看着两个村子的人和谐相处,不远处的马老三和杨大庆很是欣慰。

两个村子,两个姓,时间久了,住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

但是,通过一些这样的事情,能够加深两个村子的联系,让大家关系更为亲密。

人和人的关系,不就是在你帮帮我,我帮帮你之间逐渐加深的吗?

.

连四、五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帮着父母亲挖泥巴。

做好的土砖,整整齐齐的垒在一起,一层又一层。

在体验过周家的火炕后,他们早就想要建新房子了。

竹屋住起来,冷飕飕的,哪有火炕舒服啊!

人多力量大,在村民合力工作,不消十天的时间,原本空荡荡的地面上,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耸立起无数的土砖房。

三天后,在村民们的努力下,土砖准备好了。

像是一堵又一堵的墙,从远处看去,颇为壮观。

三天时间,朱见阳把地基也规划好了。

而是在中间有一些分隔。

这些土砖房里,都按照周家的房子,在里面做好了土炕。

从此以后,冬日里在家,就再也不必担心寒冷了。

和村民们一起做了新房子的,还有三位先生和张青山。

村民们只需要把土砖按照画好的线沏起来就行了。

依据马老三和杨大庆的要求,朱见阳并没有把两个村子全部合在一起。

恰好处在周家和两个村子之间的地方。

距离两个地方,都不过五分钟的路程。

一左一右,两个村子遥相对应。

土砖都准备好了,地基也准备好了,接下去,就是开始动工砌墙了。

周勤年、周敏年和张青山三人,用白色的石灰,帮着朱见阳一起画好了地基线。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