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扶风豪士歌》
扶风豪士歌

扶风豪士

于是她问道:“朱砂,琵琶带了吗?”

“奴婢知道每逢赏雨之时,小姐便喜欢弹琴助兴,只是清平乐琴的琴弦已断,奴婢便带了采桑子琵琶和雨霖铃笛子。”朱砂答道。

“无妨!”徐云怡微笑道:“我今晚只想弹琵琶。”

徐云怡见窗外种着几棵芭蕉,便到窗边烹茶赏雨。

大约赏了半个时辰后,徐云怡见这雨仍然没有要停的意思,便让朱砂和青黛准备好伞,说自己想要外出一趟。

“小姐,秋来天凉,此时又是雨夜,你要外出干嘛呀?”青黛一边为徐云怡收拾外出用具,一边问道。

正弹得忘我之时,竹沥姑姑突然指着湖面说道:“小姐,那边似乎有只小舟,看样子正朝咱们划来。”

徐云怡朝竹沥姑姑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湖面上飘着一只小舟,舟上有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正在划着小舟。

徐云怡把琵琶放在一旁,小声地自言自语:“深秋雨夜,不知来者是谁?”

砚山湖并不大,不一会儿,那只小舟便被划到了亭子旁。

“在下本在湖西赏雨,听闻琵琶清音,不曾想竟还也同来赏雨之人,故而荡舟来此,望主人勿怪!”那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划舟人大声说道。

徐云怡觉得这个声音有些熟悉,带着心里的疑惑,她答道:“既是同道中人,又何来勿怪之说。难得雨夜相遇,若是不弃,便请到到亭中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划舟人也觉得徐云怡的声音有些熟悉,便下了小舟,走进了亭子里。

走进亭子里后,划舟人脱去了所以,摘下了斗笠。

徐云怡猜得不错,那人便是郁且狂!

“昨日才别,不曾想今晚又见了!”郁且狂笑着说道。

徐云怡看他衣裳单薄,在雨中呆久了,嘴唇也被冻成了紫色,便没回他的话,而是说道:“雨夜天寒,相公先去烤烤火吧!”

郁且狂毫不拘束,立即大喇喇地坐在凳子上烤起了火。

徐云怡怕今晚相遇并非巧合,而是郁且狂有意为之,等他烤得差不多了,便问道:“不知相公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郁且狂一边烤着火,一边笑着答道:“姑娘来此为何,在下便也为何。”

徐云怡见他仍旧一脸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笑嘻嘻又深不可测的样子,心里有些厌烦,便不再和他说话,转而认真赏起了亭子外的雨。

郁且狂似乎没看到徐云怡的情绪变化,仍旧笑嘻嘻的问道:“适才是姑娘在弹琵琶?”

“正是!”徐云怡答道。

“姑娘弹的是《昭君怨》?”

“嗯!”徐云怡依旧回答得很简单。

“郁某本来在湖西赏雨,正是被湖东的琵琶声所吸引,才划舟来此。在下还道是谁有此雅兴雨夜弹奏琵琶,原来是徐姑娘。”郁且狂望着烧得通红的炭火说道:“想来也是,除了徐姑娘,想来世间俗人也无意做这‘无聊’之事。”

徐云怡见他不再笑嘻嘻的,言语之中也开始露出真诚之意,便问道:“郁相公深夜来此只为赏雨?”

“难不成姑娘认为在下另有所图?”郁且狂脸上又浮现出那个耐人寻味的微笑,“姑娘说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下也承认昨日确实怀疑过姑娘另有所图。但郁某今晚不为别的,只为赏雨,因听得清音,才荡舟相见,但姑娘却怀疑在下另有所图。若说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姑娘何尝不是如此?咱俩彼此彼此,都是同类中人。”

青黛最忠心护主,听到郁且狂在讽刺徐云怡,青黛气得火冒三丈。

“你算什么……”

还没说出“东西”两字是,徐云怡那声“青黛,不可无礼”的提醒便让青黛想骂郁且狂的一堆话无法说出口。

徐云怡心想自己的确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便向郁且狂道歉道:“还请郁相公见谅,是我多疑了!”

郁且狂微微一笑,答道:“雨夜偶遇雅士,是在下之福。”接着他看了看小茶几上的茶壶,说道:“赏了一夜的雨,在下有些渴了,不知能否从姑娘这里讨杯茶喝?”

徐云怡倒了一杯茶,递给了郁且狂。

喝完茶后,郁且狂问道:“是碧螺春?”

“正是!”

“在下并不精于茶艺,只是听齐兄谈过一些,在姑娘面前未免班门弄斧。据说碧螺春产于太湖畔的东洞庭、西洞庭两山,产于春季,卷曲成螺,顾名‘碧螺春’。”

徐云怡点了点头。

“在下虽非嗜茶之人,但也喝过不少名茗,碧螺春便是其中一种。只是以前喝茶时,总觉得茶汤里少了一些说不出来的韵味,而且也没有桂花的香味儿。”郁且狂说道,言语之中似乎感到有些不解。

徐云怡又给郁且狂倒了一杯茶,说道:“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也不敢说自己的茶泡得有多好,但却也不差。相公说以前喝的碧螺春缺少一些说不出来的韵味,应该是水温、茶具以及所泡时间长短的问题,也有泡茶人本身的问题。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自己的茶汤多份韵味,唯一的办法便是多实践。只有不断尝试,才能在千百次冲泡的比较中学到经验。”

郁且狂满足地点了点头,喃喃地说了声“受教了”后又问道:“以前在下喝的碧螺春里并无桂花香味,今晚却又桂子清香,不知是何原因?”

“那时因为我家小姐往茶叶里放了些干桂花。”徐云怡笑着说道。

“哦?倒要请教!”郁且狂饶有兴趣地说道。

“桂花辛温,碧螺春寒凉,二者结合后,泡出来的茶汤适宜脾胃虚弱之人饮用,有润肠通便、生津润喉之效。但切记桂花太多而碧螺春太少,否则香味浓郁的桂花会盖住碧螺春本身的味道,这样难免喧宾夺主。”徐云怡答道。

郁且狂又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由衷地赞道:“姑娘真是心灵手巧!”

烧水、温杯、洁具、选茶、冲泡,徐云怡的双手根本停不下来。听了郁且狂对自己的赞美后,她笑着答道:“茶有九香,即毫香、花香、嫩香、果香、清香、甜香、火香、陈醇香、松烟香,我今晚泡的碧螺春更多的是毫香和清香,但花香果香却不足,故而我便在其中加了些许桂花。”

郁且狂又敬佩地点了点头。

突然郁且狂将目光投向了正在一旁烧水的紫珠。

紫珠是徐云怡身边的侍茶丫鬟,懂些茶道,人也格外机灵。每次徐云怡品茶时,紫珠便会在一旁帮徐云怡做些烧水之类事。

紫珠平时格外机灵,性格也很活泼外向,然而今晚自从见到郁且狂后,她便一直低着头,像是见了郁且狂很害羞似的。

徐云怡注意到郁且狂正盯着紫珠,于是她说道:“非礼勿视,相公这样盯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身边的丫鬟,想来并非君子之道?”

郁且狂歉然笑了笑,“是郁某失礼了!只是在下总觉得紫珠姑娘有些眼熟,似是在哪里见过,却又想不起何时何处见过。”

“时间容貌极似之人尚且不少,更别说眼角眉梢有些相似了。大抵是相公以前见过眼角眉梢和我有些相似之人,故而此刻才会觉得我有些眼偶熟。”紫珠依旧低着头。

郁且狂心想或许真如紫珠所言,便没再言语。

雨依旧没停。

徐云怡又从火炉上取下一把茶壶,用另外一个茶杯给郁且狂倒了一杯茶。

喝了一口后,郁且狂问道:“是普洱?”

“正是!”徐云怡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问道:“除了普洱,里面还有一样东西,不知相公能否猜到?”

郁且狂皱眉思考了一会儿,答道:“普洱香气浓醇,但此茶中除了茶香外,似乎还杂夹着甘甜清香的味道,只是不知道这种味道到底为何……”

沉吟了一会儿,郁且狂突然想起来了:“我知道了,是玫瑰!”

郁且狂品出来后,徐云怡答道:“正是玫瑰!”

“姑娘着实别出心裁!桂花与碧螺春同泡,普洱与玫瑰花混煮,果然别有一番滋味!”从徐云怡处得到证实后,郁且狂真心赞道。

雨夜难得遇到同样的赏雨人,于是徐云怡便邀请郁且狂一起喝茶赏雨。

看到茶几上的书、插花和琵琶后,郁且狂笑着说道:“古人有十雅,即焚香、对弈、品茗、听雨、赏雪、侯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姑娘雨夜烹茶、读书闻花,又抱弹琵琶,的确是个高雅之人。”

徐云怡只是继续给郁且狂倒茶,既不自谦,也不自夸。

郁且狂先喝了一杯碧螺春,又喝了一杯普洱,觉得碧螺春清香幽幽,加上桂花点缀其间,如同置身于春日里的十里桃林,清新甘甜。再说玫瑰普洱,普洱的醇厚回甘和玫瑰的清新甘甜融为一体,让人感觉心里暖洋洋的。一边喝茶一边赏雨,闻着茶几上桂花的清香,再听着雨水落在水面上的声音,郁且狂觉得这个世界开始变得美好,以往的伤心与失意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或许这就是书里的岁月静好吧!”郁且狂呆呆地盯着火炉里烧得通红的炭火自言自语,眼神皆是落寞。

“世上又有多少岁月静好呢?”徐云怡一边喝茶一边答道:“人生往往艰难,岁月静好更多的是不过是心灵的满足,很多时候不过是苦中作乐而已。既然生活已然艰难,何不学着苦中作乐呢?”

郁且狂仍旧呆呆地看着火炉里烧得通红的炭火,心里却一直在回想徐云怡刚刚所说的话。

雨下得不大,却仍旧没停下来,直到天明。

那一晚郁且狂和徐云怡聊了很久,喝了一晚的茶,也赏了一晚的雨。他们聊了很多,对彼此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郁且狂发现在博学高傲的表面下,徐云怡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心里似乎也装了很多心事。徐云怡发现郁且狂虽然表面张狂潇洒又放荡不羁,但发现他也和自己一样心事重重,甚至比自己还多了几倍。

那晚他们也聊到了故乡,聊到了以往。郁且狂告诉徐云怡自己字何妨,号扶风豪士,他也从徐云怡处得知徐云怡字静好,号墙内居士。

当谈到郁且狂号“扶风豪士”时,徐云怡好奇地问道:“扶风豪士?倒让我想到了李太白笔下的扶风豪士。”

“在下姓郁名且狂,号扶风豪士。姑娘说得不错,在下的号便是取自李太白的《扶风豪士歌》。”郁且狂笑着答道。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听了郁且狂的话后,徐云怡笑着说道:“相公豪爽好饮,倒真有几分《扶风豪士歌》里扶风豪士豪爽好客的感觉。”

郁且狂像喝酒一样把杯子里的茶水一饮而尽,潇洒地说道:“承蒙徐姑娘盛赞!”

“相公号称扶风豪士,难道是扶风人?”徐云怡继续问道。

“非也!”郁且狂嗅了嗅茶几上的插花,答道:“在下并非扶风人士,只因爱慕扶风豪士的爽朗大度、热情好饮酒,故自号‘扶风豪士’。”

点了点头后,徐云怡又问道:“那敢问相公是何方人士?”

“在下南京人士!”

“南京?”徐云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南京富商郁氏?”

(本章完)

.

看着正在认真赏雨的徐云怡,朱砂笑着说道:“小姐是嫌在客栈里赏雨不过瘾,想要去外面找个好地儿赏雨?”

徐云怡喝了一口自己刚泡出来的雨前龙井,笑着答道:“朱砂最懂我心。”

徐云怡心想雨夜花香最配读诗,便选了一本《晏几道词选》。

读到《临江仙》里的“琵琶弦上说相思”一句时,徐云怡突然想弹会儿琵琶。

徐云怡一边闻着花香,一边泡茶赏雨,不知不觉间已到寅时。

到了晚上亥时,雨仍旧没停下来。

“小姐想好地儿了?”朱砂又问道。

“想好了,便是城郊的砚山湖。”徐云怡答道。

到了砚山湖后,徐云怡在湖边找到了一座亭子,准备在亭子里喝茶赏雨。

虽说深秋雨夜有些寒冷,但因为可以烤火,众人并不觉得寒冷。

因为赏了很久的雨了,徐云怡想要做点其它事,于是她问青黛:“青黛,可带了书来?”

“带了!”青黛答道:“带了一本《晏几道词选》,一本《陈氏香谱》,一本《金匮要略》,都是小姐平日里看的书,不知小姐要哪一本?”

朱砂和青黛知道徐云怡赏雨时喜欢喝茶,便带上了茶具、水壶、炉子和炭火,另外还带了几样精致的糕点。

一切准备就绪后,徐云怡便在竹沥姑姑、朱砂、青黛、荀叔、紫苏、紫菀、紫珠的簇拥下前往砚山湖。

于是朱砂拿出了采桑子琵琶,并将其递给了徐云怡。

接过琵琶后,徐云怡先弹了一首《忆江南》,再弹了一首《昭君怨》。弹《昭君怨》时,想到王昭君落雁之姿却只能葬身塞外,忍不住心生悲凉,曲调也变得悲凉起来。

雨依旧没停,等紫苏、紫菀、紫珠在亭子里摆好小茶几和凳子后,徐云怡摘了一些桂花插在青黛带来的青釉双鱼耳瓶里,又燃着了炉火,想要煮点茶喝。

青黛把带来的糕点也摆在了小茶几上。

“小姐真会选地儿!”朱砂赞道:“燕山湖畔遍植桂子,赏雨的同时还能闻着桂花的清香,想想便让人羡慕。”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