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明末白杆兵》
明末白杆兵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小本本的威力

这时,御书房里面气氛很是不好,充满了火药味儿。

原来是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他们对崇祯皇帝绕过内阁发布圣旨,讨伐朝鲜等等事情非常的不满。

尤其这些东林党人,每个人都有背后的利益集团,他们就靠海外走私赚的盆满钵满。

一个国家毕竟有一辆百万人,怎么安置普通的民众?

让他们继续生活在朝鲜,肯定不行,于是他让王承恩拟旨,把那俘虏的朝鲜的士兵和家属全部迁徙去草原,筑建城池,。

允许军人的家眷跟着成为新城市的居民,分给他们土地或者牛羊,妥善的安置生活,这些人修筑三年的城池,恢复自由。

所以他们恨透了马万军,原来和朝鲜多多少少还能赚点,现在朝鲜已经没了,全部是一个国家了,他们的走私只能变成平常的经商,这里边的利益可是大打折扣。

马灭虏和太子在外面听着这些人口枪舌剑的在争辩。

有人说:“陛下,这是**,不应该拆散和驱逐朝鲜人,应该还让他们继续生活在半岛上。”

清正的一方进行反驳,说:“是如果叛乱了,是不是要杀你的头?”

这群东林党人又开始把事件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在我们是有礼仪的人,我们是有道德水平的人......

太子在外面实在听不下去了,伸手就把御书房的门给拉开,马灭虏和太子昂首就进了御书房。

两个人先给崇祯皇帝施礼。

崇祯看他们两个安然无恙,就说:“行了,你们两个在旁边听着。”

太子躬身施礼说道:“启禀父皇,而且刚才在御书房外听了不少的谬论,不知道是哪位大人的高见,说是我们不应该讨伐朝鲜,不应该分散朝鲜的民众?”

众人的眼光就盯住了一个姓吕的老头,这位姓吕的老头说:“刚才是臣说这个话。”

马灭虏问:“你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这个老头骄傲的说:“我叫吕本道,现在是御史中丞。”

太子说:“朝鲜背叛我国把我们的机密武器送给建奴鞑子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后来建奴实力增强又给辽东的军队造成了四万多人的阵亡,这是不是真的?

前几个月,我被朝鲜人刺杀,这是不是真的?

那么我想问这位吕大人,这样的国家不应该灭了他吗?”

这位御史中丞说道“那得饶人处且饶人。”

太子说:“既然如此,我建议父皇把这个吕大人派往草原,让他负责草原的一个城市的管理,让他用所谓的道德来教化当地的民众,如果搞得不好,二罪罚一,抄家流放。”

崇祯皇帝还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能说出这么杀气腾腾的话。

没想到在辽东学习了几个月,变成了杀伐果断的一面。

下面的东林党人就不乐意了,一位御史说道:“陛下,臣弹劾太子,身为一国太子,怎么能这么羞辱大臣?我们言官本身就是提意见的,维持天朝的次序,人间的正气。

怎么能够因言获罪呢?可见,太子此次辽东之行,受到了兵痞的蛊惑和影响,臣建议给太子找老师重新教导。”

马灭虏说:“你又是何人报上名。”

崇祯皇帝就是不说话,就看这小哥俩怎么去处理的事情。

这位御史说道:“小侯爷,你知道我的名字想报复吗?我也不怕,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文人就是有这种风骨,我叫阮兰强。”

马灭虏说道:“好,我知道了。”

然后他从怀里拿出了一个本子,找到阮兰强哪一页。

看了一遍之后,对崇祯皇帝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弹劾阮兰强,此人表面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盗女娼,成为御史的十年来,此人在家里圈了有六千亩地,取了十六房小妾,贪污受贿至少百万银子,臣恳求锦衣卫彻查阮兰强。”

崇祯皇帝一听,气愤的一拍龙书案,说道:“来人让锦衣卫彻查阮兰强。”

阮兰强一听,立即就跪下,脸上的汗像豆子一样朝下滚,脸色苍白的说道:“陛下我冤枉呀!”

马灭虏又找到吕本道的那一页,说道:“启禀陛下,御史中丞吕本道家里有四个矿山商队,两个资产千万两银子,

他在京城表面上看,就一妻一妾,其实在老家也已经有十几房小妾,臣弹劾吕本道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崇祯说:“好,本来以为你真的是一个清官,没想到啊,你竟然是个巨贪,来人把这两个人押送到大理寺,锦衣卫去抄家,封了所有的矿山,抓捕所有的掌柜,给我查查到底贪污了多少两银子?”

所有的东林党人都不敢再多说话了,也不敢替他们求情,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小本本上面是否有他的名字。

崇祯皇帝说:“好了,不需要争辩,事实就是事实,你们只要配合就行,去赶紧着吏部选拔人才进入到朝鲜半岛,把朝鲜半岛的行政区域规划好。

还有大明境内看看还有没有流民、灾民,全部都迁徙到朝鲜半岛上。”

所有的大臣功臣说:“诺。”

然后都灰溜溜的走了。

崇祯皇帝很满意的看见这俩人,但是手拍几案说道:“你们个是不是大胆了,谁让你们上战场的?”

马灭虏说:“我们没去啊,我们就坐在舰船上看他们打海战而已,但是自己也没杀过人,也没有亲自上阵,所以没有任何危险。”

太子说:“父皇本来我还想在朝鲜看看,是否再学习一些东西呢?您把我召回来,是有什么事吗?”

崇祯说:“你们两个已经去辽东很久了,以后就在每天上午的时候,允许你们旁听早朝,上午的时候看怎么处理政事。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把大明江山给治理好。”

太子说:“其实本来还想去草原上看看。”

崇祯气愤的说:“看什么看,有什么可看的,你是一国储君,不能随便乱跑。”

太子说:“我们冬季的时候可以学政,但是其他时间还请父皇让我们四处走走,只有了解整个大明,才能治理好大明的一切。

不然的话,全凭着那些御史捕风捉影的话,怎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崇祯看着儿子不再是那个听话的了,有的自己的思想,但是也不想回来第一天就罚他,于是就说:“你们两个去给皇后请安,去吧,别在我眼前晃,看着烦。”

马灭虏和太子连忙施礼退出了御书房,太子说:“行啊,灭虏哥,你还有这一手,把那个本子给我看看。”

马灭虏说:“不行,这个你现在不能看,有些人,有些事,你的父王早就知道,他为什么没动手,就是因为后面的人才没有培养成功。

如果都把这些贪官污吏杀完了,朝廷也瘫痪了,怎么办?

所以你耐心点,最多三两年,我会把管理南洋那一批人调到内地去适应一下,然后就可以替代那些伪君子。”

在皇后宫里,太子在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的见闻,并且把御书房的冲突也讲了一遍。

皇后听了眼睛深深的看了一眼马灭虏。

马灭虏立即说道:“这里面的名单大部分皇上那里都有,我们只所以这样做,就是防止他们弹劾我们,不抓住他们的把柄,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

皇后说:“好了,我又没责问你,不用给我解释那么多,只要你和太子能齐心合力的把这个江山治理好,问题抓到你们手里,解决问题,需要你们两个紧密的配合。”

太子兴奋的说:“你放心吧,母后,我们两个双剑合壁,天下第一。

对啊,母后我给你买的礼物还满意吗?”

皇后说:“满意,你哪来的那么多钱买的?”

太子说:“大部分是灭虏哥的钱。”

长平撇撇嘴,说道:“你到会借花献佛。”

太子说:“你还没嫁过去呢,就心疼家里的钱了,将来兄弟我穷了,给你要钱,看样子谁要不着了,还不如问我那个姐夫要呢。”

长平的脸刷了一下红了,说道:“呸,什么姐夫不姐夫的?”

说着,起身对皇后施了一礼,说道:“母后,我乏了fa,我要回去了。”

皇后是秒懂啊,说道:“行,你先回去吧。”

然后对马灭虏说:“灭虏去送送长平吧!”

马灭虏也是一点就透,连忙说:“诺。”

就高高兴兴的跟在长平公主后,面向长平的宫殿走去。

太子说:“母后我也去。”

皇后说:“你去干什么?这个木头难道不应该去忠勇侯府送点礼品、礼物吗?你看看你真笨。”

太子想了想,立即说道:“儿臣,明白了,我现在就去,等父皇回来,你好好的和我父皇说说,我们等冬季的时候再来观政,最好把我们俩放到草原上,我们两个去到草原看一下他们怎么筑城的?怎么让一个地方繁华起来的?”

皇后说:“知道啦,你去吧!”

朝鲜的普通民众迁徙到中南半岛种植水稻,朝鲜的官员没有罪大恶极的,也要迁西到南洋的岛上,不必来京。

所有的事情有秦良玉负责协调,另外,让宣旨的太监传了一道口谕,让太子和马灭虏尽快回京。

银子入了国库,马灭虏礼物分了两车,一车拉回府,一车拉到皇宫。

而他和太子两个人规规矩矩的在御书房外面,等待崇祯皇帝的召见。

至于汉城和平壤之间,还有一部分城市和山林被叛军占领,那就两面夹击,慢慢的挺进,这时候,马祥麟他们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京城的崇祯皇帝,看到手里的报捷奏折,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犯愁。

宣旨的太监和锦衣卫赶到辽东,又追到平壤,最后在汉城才见到秦良玉。

接过圣旨以后,秦良玉就颁布了命令:要求毛文龙负责迁徙普通的民众和官员到南洋,

他准备把这些官员签到马来群岛上,把普通的民众安置在安南等地的中南半岛上。

剿匪以马祥麟为主,由北向南逐渐挺进,毛文龙这边的军队只负责防守,山地战本身就是白杆兵的强项。

轰轰烈烈的大迁徙,持续了一个多月。尽管有些人故土难离,但是所有的反抗全部被剿灭,血腥的杀戮让人不得不服从。

马灭虏和太子带着几十辆马车的战利品,在两千多士兵的护卫下,起码返回京城。

要求沈寿崇押解着所有的朝鲜士兵和他们的家属从新城港登陆,前往草原进行安置。

毛文龙很高兴啊,这是肥差呀,所有的官员都有银子呀!

结果现在大明周边的朝鲜、倭寇国、南洋现在都是大明的国土了,他们即使想走私也没地方去,至于说想过马六甲海峡前往西方也不敢啊!

曾经有人试过,但是全部被马万军的军舰给拦住了,首先,停靠淡马锡,交完税以后再允许西行,反抗那是没有活路的,只有被火炮炸掉在海里喂鱼。

朝鲜普通的民众也愿意啊,那里水稻一年三熟,肯定吃饱是没问题,那个时代要求的都不高,吃饱饭生活下去就行。

太子和马灭虏接到口谕之后,两个人就不得不离开上了舰船,拉着朝鲜国库里的五百万两银子,先回新城港,把他这些天买到的东西带着,又转回天津港,从天津卫登陆,前往京城。

要求满桂、赵率教把谷山和元山以北咸镜道内的居民全部迁徙到草原上。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