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爸爸写的小说,实在是太致郁了!》
爸爸写的小说,实在是太致郁了!

第五十一章 活着实体刊物发行!(求鲜花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

比如武侠、玄幻、奇幻文学的主阵营《武侠世界》,科幻小说的主阵营《科幻世界》,散文的主阵营《散文》,诗歌的主阵营《诗刊》等……

这些杂志每一期的销量,也基本上在千万上下。

当然了,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杂志。

一转眼就到了九月的一日。

这一天,是余音小同学的开学日。

同时也是《耕耘》杂志长篇专号实体刊物发行上架的日子。

看到中间的台子上,已经摆放了三摞《耕耘》长篇专号。

每一摞都应该是十本以上。

四明市作为一个一线以下,二线以上的港口城市,文化氛围虽然算不上浓郁,但是据梁义安说,至少有四百个。

而每个报刊亭,会根据以往的销售数据派发杂志。

“以你们四明市为倒,卖的少的,一般也能在二三十本左右。”

“位置好的,像商场、写字楼、地铁附近那种人流量最繁华的地方,可能需要大几十上百本。”

这是梁义安说的。

以是,余闲判断他来到的这个报亭,可能就是卖的少的那一种。

当然梁义安没有说的是,肯定有更少的,比如山里一点的,基本上销量是在个位数。

余闲和林俞静一人拿起一本《耕耘》长篇专号。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封面简洁,秉承着它一贯的质朴清雅的风格。

秋卷的长篇专号,又带着些秋季的颜色。

封面上,直接给出了本卷专号上的四篇小说。

第一篇,就是余闲的《活着》!

“师兄,你好厉害呀!”

林俞静拿到的杂志,还没有开封。

她看着封面上余闲的名字,激动地想高声喊出来。

对于包括她在内的大部分人来说,作家,仍然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

虽然之前已经在《耕耘》网站上,读完了《活着》。

但是对于林俞静来说,当看到余闲这两个字,变成印刷字体,变成杂志封面上的印刷字体,仍然是一种值得兴奋的事情。

“我要两本。”

“二十四,这边扫码支付。”

余闲直接要了两本。

虽然不买也可以直接开封,但是人生第一次,名字以作家的身上出现在杂志上,他想完成杂志在自已手里,开封前就已经是自已的仪式。

“师兄,我要开封啦!”

林俞静小声说道。

“开吧,我们一起开,来,一,二,三!”

随着余闲的话,两人同时用力卷了一下杂志,就把杂志的塑封弄破,再稍用点力一扯。

一本崭新的,从来没有打开过的2018年《耕耘》长篇专号秋卷,就出现在两人的面前。

余闲和林俞静相视一笑,然后打开了杂志。

从正文开始的第4页,一直到第84页,就都是《活着》篇幅。

总共81页!

如果纯文字排版的话,肯定是占不了这么多的篇幅。

杂志社在排版的时候,一是增加了两个空白页,一个“写在前面的话”,一个“封页插图”。

二是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留行,也会占据一些篇幅。

写在前面的话,基本算是简介。

封页插图是一幅小画,下方,有四行宋体小字——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

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

月光照在路上,

像是撒满了盐。

……

朋友们,给点鲜花支持支持吧!!!

新书跪求鲜花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

余闲和林俞静夫妻二人,把想念同学的余音小同学送到幼儿园后,就去了附近的一个报刊亭。

一本当期的《耕耘》长篇专号,价格是12元。

而这个销量,只能算是平平常常而已。

这个销量体量的文学杂志,也有好几本,甚至有些是月刊、半月刊。

所以现在实体刊物虽然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但是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大众对于纸媒的接受程度更高。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在所有的文学实体刊物中,算是价格最高的一个了。

不过也算是物超所值。

因为杂志社那边,肯定是会给作者寄一本当期的杂志过来。

所以像《耕耘》杂志这种纯文学杂志,每一期的销量,也能过千万。

有点一骑绝尘。

不过如果换算成月刊的话,差不多就就是三四百万的销量。

比起像《散文》《读者》这种三四元,却只有六七十页的杂志来说,已经算是物美价廉了。

其实余闲并不需要亲自花钱买一本的。

报刊亭的铺子上,一看看过去,光是文学类的杂志,就有至少二十种以上,地方性,全国性的,应有尽有。

余闲和林俞静站在报刊亭前。

只不过杂志社邮寄的速度,不可能比得上全国统一时间铺货的速度,于是想迫切看到实体书的余闲,准备花钱买一本。

这个世界因为版权保护意识做的很好。

一本长篇专号,16开的本子,400页,厚度足足有2公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