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秦始皇求我称帝》
秦始皇求我称帝

第34章:军功

“韩国余孽要起事?公子,消息准确吗?”李由和王离对视一眼,立即来了浓重兴趣。

攻伐诸侯国,少辄几万人,动辄几十万人,而凭李由和王离的身份,能获得的战功并不是很多。

大秦虽是军功爵制,但是从四级不更往上,想要升爵是很难的,可不是靠杀人就能升级的,不仅要保证自己团队的杀敌数,还要避免战友的牺牲,并且还要按照大军指挥作战,根本不是像前世电影里演的那般两军交战,一股脑的厮杀一团。若是乱了队伍的行次,会被执行战场纪律的。

而在军功爵制以外,还有其他的选官制度作为补充。

比如李由的父亲李斯,作为外来臣子,他是被吕不韦“保任为郎,拜长史,复拜客卿”,这就是保举制度。

除了上面两种,还有一种选官的方法,那就是朝廷和官府向民间征召人,称为“征”,或者“聘”,这里挑选的官员基本级别不高。

当然了,嫪毐属于意外。

而和攻伐诸侯国这样的大战相比,歼灭叛贼获得军功就相对容易。

首先是叛贼装备差,其次纪律不严,再者是战斗力低,而人头的价值并不会掉价多少。

所以李由和王离很心动。

秦秦宁泽便把韩王安和韩琦之死说了出来,郑重道:“韩国余孽必然会起事,只不过时间暂时未确定。不过我有一个可靠暗线,能摸清这群余孽的计划和动向。”

韩瑞是一步暗棋,现在是肯定不能说的,只能有极少的人知晓。

李由和王离立即相信了秦秦宁泽的说辞,两人对视一眼,大喜。

“多谢公子抬爱!”李由赶忙感谢。

王离也谢道:“公子真够意思,送了这么大的礼。由子,庄子的事咱俩一起负责,务必要让公子满意。”

“好!”李由笑道。

秦秦宁泽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提醒道:“韩国余孽起事之事,暂时不要对外宣传,不过要告诉廷尉大人和王将军,还需要他们俩运作此事,帮你俩争取最合适的位置。毕竟你俩现在的身份,想要负责这个差事是不可能的,朝廷肯定要找一个有身份的人统兵的。”

顿了顿,秦秦宁泽神秘一笑,语气加重:“而且这个有身份的人,必须找最合适的人,有了这个最合适的人,你俩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功劳。”

“敢问公子,是谁啊?”王离好奇问道。

李由也没猜出来秦秦宁泽话中所指。

秦秦宁泽笑而不语,并未明说。

“庄子的事麻烦两位了,还请尽快...”

......

和李由、王离分开后,秦秦宁泽便绕道,去见了韩瑞,敲打之后,告诉韩瑞计划开始。

韩瑞已经等候了大半月,韩王安被毒杀的消息一直瞒着,生怕露馅。现在计划开始了,他韩瑞能不能出人头地,就看这一次的了。

秦秦宁泽离开后,韩瑞便背着行囊离开了咸阳城。

另一边。

李由回到府上,便把今日之事仔仔细细告诉了李斯。

李斯听后,眼中精光一闪。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正好奇大王是从哪里得到的关于韩国余孽有异动的消息,没想到是来自于秦秦宁泽。由儿,你用一个废旧的庄子,换了一个大军功,哈哈...”李斯笑道。

李由则好奇问道:“父亲,秦宁泽公子说围剿韩国贼人的统兵之人,必须找最合适的人,孩儿愚笨,这个最合适的人是谁?内史腾大人?杨端和将军?杨熊将军?”

李斯摇了摇头,告诫道:“由儿,这就是你和秦宁泽的差距,你想不到这个人,但他能想到。为父也不会告诉你,你好好想想...当今朝中,派谁去最合适呢?”

说罢,李斯捋须离开,走到门前,还不忘提醒道:“庄子的事,不要怕花钱,用最快的速度修缮,秦宁泽等着用,万不能让他久等了。”

“孩儿明白!“李由赶忙起身应道。

李由作为李斯的长子,有文有武,可以通过军功爵制入仕,也可以通过保举,不过像长子,基本都会通过保举的方式。

但保举有保举的弊端,首先是和大秦主流的入仕方式不合,将来若走武将之路,恐怕不好服众,再者,保举的官职想要拿到爵位不容易,并且担任的官职也没有什么实权。

“到底是什么事?难不成是攻楚?”王离嘴快,立即问道。

秦秦宁泽摇了摇头,笑道:“伐楚是你父亲的事,需要大军攻伐,自然不是这件事。我这里有可靠的情况,今年内,韩国余孽会在颍川郡地区起事,到时候朝廷必然要派兵镇压,你们俩若能接下此次任务,剿灭叛贼,还怕没有战功吗?”

一旁的王离指着自己,赶忙叫道:“公子公子,还有我呢,我也跑了一下午了,有这样的好事,捎带着我吧。”

大秦在商鞅变法后,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以奖励军功,制定十八等爵位,开始了任人唯才,大秦实力也突飞猛进。

李斯能成为大秦的权臣,除了他自身有真才实学以外,机缘也是非常关键。

秦宁泽不喜欢拿人手软,这次从李由这里得到了好处,自然回礼。

“公子,实不相瞒,我父亲有意请王绾大人替我保举,暂时在内史腾大人身边当一名佐官。”李由解释道。

李由则瞪了王离一眼,艳羡道:“你已经是三等簪袅爵位了,这次别和我抢了。”

“瞧你说的,谁会嫌爵位高啊。”王离嘿嘿笑道。

秦宁泽连忙安抚了两人,说道:“别着急,这份战功很大,你们俩都有份,甚至于,仅凭你俩恐怕吃不下这么大的功劳。”

作为李斯的长子,李由早就想入仕,可惜就因为是长子,李斯并没有让他像其他弟弟那样早早入伍,而是留在了咸阳。

虽说李斯不是武将,但是李由却有一颗驰骋沙场的决心。

并且按照战国兵法“斗一守二”的兵力分配原则,基本上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会直接投入战斗,大部分士兵主要是作为预备队,或者布阵、或追击。

白起牛逼吧,他从第十级的左庶长升到武安君,用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就算是大秦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王翦,也抱怨封侯难。

秦宁泽笑道:“协助内史腾主政内史,倒也不错,算是保举官职里面比较高的了,但没有爵位在身,总归不如意。而且,还浪费你一身的武艺。今天能买到园子,多亏你的帮忙,正所谓礼尚往来,你若是想搏一个军功爵位,我也许能帮到你,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李由面露狂喜,恭敬道:“公子真有途径?还请公子帮我!”

而听到秦宁泽的询问,李由精神一震。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