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487章 东林报的脑残行为, 好一个只会埋头做题,没有道德品质!

《大明报》的现身说法,让这群贫穷的读书人动了心思。

不管东林书院如何,你总是要花钱才能进去读书的,而且,在你当官,在你出人头地之前,你是没有任何收入的。

可是现在,就算是你从小吏开始做起,也照样是有晋升机会的。

分化,拉拢!

他也知道自己折腾完了孔夫子必然是要遭天下读书人的反对。

也很清楚理想这个东西并不能当饭吃。

有了这些钱,能解决自己多少的吃穿用度?

不,吃穿人家都是给你准备好的。

一年四季常服,起码八套。

最最过份的是!

这个考试的内容,也太简单了吧?

就是填空题?

直接背课文不就可以了吗?

大不了,就看看张好古的唯物论,再就是研究一点点的算学。

这个政务员也是简单的狠。

不少人都是动了心思。

如此一来,张好古的目的也就是达到了,让穷读书的跟有钱的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瞬间,张好古写的文章了引起了一部分穷苦读书人的注意。

先不管,张好古说的有没有道理,考试是要考这个的。

事情到了这里,本来也是应该到此为止了。

可是偏偏的《东林报》还是干了一件事儿。

煽风点火。

因为大量的读书人都开始学习《唯物论》开始学习算学了,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政务员的道路。

自然,这就是引起了士绅阶层的警惕。

如果这群人进入官场,甚至于只是从一个小吏开始做起来,那么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这就是意味着士绅,豪族,构建起来的一套话语权体系受到了挑战。

从前,士绅们只会忽悠这群底层的读书人要快快乐乐的当一个小镇做题家,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你考试考不上去,并不是因为我们这群士绅挡住了你的去路,并不是我们占据了教育资源,而是因为你们笨,你们蠢。

是你们还不够努力,为什么就不能多从自己的身上好好的找找原因?

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就算是没有书看,你们还是可以努力耕田,努力工作,然后买书来看嘛。

而政务员考试就是把所有人全都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考试内容简单,没有那么复杂。

数学题甚至还是可以给你标准的答案,只要你肯努力学习,你就是跟这群士绅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然后,接下来就要看看你的政绩如何。

士绅们懵掉了。

他们好不容易构建出来的一个话语权体系,怎么就可以轻易的被打败?

于是,他们精心的炮制了一篇文章。

竭尽所能的来贬低政务员考试,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选拔优秀的人才。

本来,你要怎么喷,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个文章到了最后却是偏偏的嘲讽了这群贫穷的读书人。

说如此一来,这群贫穷的读书人就是知道埋头做题,也没有时间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和品质。

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口吻来形容这群做题家,声称他们就算是再怎么努力也是当不上一个好官,真正的好官就应该走科举,就应该是他们这群士绅家庭出来的。

如此一来,自然是捅了马蜂窝。

这就好比是易大学霸你走后门就走后门,还非要给自己立一个学霸的人设,偏偏还有一群既得利益者高高在上的嘲讽小镇做题家。

那高高在上的嘴脸,一口一个群氓,一口一个小镇做题家,才是真的让人破防的。

这群读书人愤怒了。

自己的确是贪图这个政务员的福利,但是,难道自己就不是凭借本事考的吗?

读书人愤怒了,被这高高在上的傲慢的态度个气炸了。

那么,就要分化读书人。

这读书人也是分为有钱的和没钱的。

你看看山东,多少人都是从政务员出来的。

这群人,你能说他们不是官儿么?

虽然培养出来的官吏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但是,对于贫穷学子来说也是多出了一个上升的通道。

张好古对待读书人的政策就是两点。

有钱的读书人自然是不缺书看,他们可以去找最优秀的大儒,可以针对即将进行的科举考试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刷题,他们在科考之前,就可以得到主考官的文章阅读,去了解主考官的想法,从而写出符合这些考官心意的文章。

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去可以揣摩经义文章,也有金钱去聘请大儒来讲学,这一类人自然也是很容易出类拔萃,很容易冒头的,他们不担心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早就占据了最好的位置。

当然,考不上去的人,也未必就不是真正的废物。

而张好古就是一次大的颠覆。

他告诉这群贫穷的读书人。

其实,你们未必就是要去科举,政务员考试也是一样的,科举是去内卷,参加政务员考试也未必就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虽然是从小吏开始做起来,但是,你也未必就不能当官。

就更不要说去揣摩考官的心思,写出能让考官满意的文章了,他们穷其一生,求的就是一个举人的身份,只要有了这一层身份,自然也就是可以成为人上人,成为老爷,也许自己的下一代就可以获得一個相对不错的起点。

但是,这种举人老爷很少,至于能高中进士,从家境贫寒杀到全国状元,这种人就是天才当中的天才。记住网址.9bqugeom

而且,给你的福利还是相当不错的。

省吃俭用一点,一年最起码还是能省下十两银子的。

比如说黄巢,比如说洪秀全,还有就是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的朱元璋。

从某种程度来说,东林书院的存在是给了一些贫穷学子的机会,让他么可以多看到一些书,多学习一些经义文章。

而没钱的读书人,穷其一生都未必就能获得秀才的身份,这群人也许是识字的,也许是看过了四书五经的,但是,他们却是很难得到很好的教育,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被刷下来,他们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