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巴国传》
巴国传

第29章双花谜案

黄昏时分,吕央按时赴约,好酒好菜上了满满一桌。

袁满能不善饮,就找了几名武将陪同吕央。喝到高兴处,夕朝阳进店就餐。袁满能的包间此时门是开着的,恰好看见了,就去拉夕朝阳入座。吕央见到夕朝阳,就像见到仇人一般,起身准备离开,说不会与夕朝阳共进晚餐,我的提拔与他无关。袁满能是按照夕朝阳的吩咐组织的酒局,自然不会让吕央离开,劝吕央坐下。

夕朝阳不会入座,站着说:“碰巧袁大人在此设宴,我有饭局,就在隔壁包间。遇上就是缘,我敬在座一碗酒就走。”

“双花谜案”是怎么回事呢?

三年前的一次朝会上,为武将论功行赏时,两名武将都有功,都符合提拔条件,但只需要提拔一名,从而成为都城副将候选人。也就是说,只要都城副将有空缺,大家不要去想也不用去争,就该这名提拔者上。因这两名武将能力不相上下,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庹正执建议由各位大臣会商后再定,先王同意庹正执的提议。

这两名武将,一名是吕央,一名是夕光。两人作战能力都很强,都多次参加边境冲突战争,都多次立功,深得先王喜爱,也被各位大臣看好。

可吕央这碗酒喝下去,感觉头脑发热,四肢发软,心想酒劲上头了。

席间,有个武将说,喝寡酒没意思,不如找几个女人来陪酒,喝花酒带劲。其余人等都说好,吕央没发声,表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袁满能作东,自然是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我是私人请客,没花公家银两,不是公款消费,各位不必顾虑遭到弹劾。既然各位有雅兴,要玩就玩个痛快,我马上为各位安排,吕将军得到提拔,步步高升,值得祝贺!”

袁满能让手下着手办理。

袁满能说:“夕大人在隔壁包间,我去给他们敬一碗酒。”

其余人等也陆陆续续去隔壁包间向夕朝阳敬一碗酒。

夕朝阳这一桌,也是有头有脸的文武大臣。敬酒的也好,被敬酒的也好,其乐融融。吕央也去敬了酒,虽然不想看到夕朝阳。

不一会儿,袁满能的手下从房外带来两个美女:“不好意思,眼下正是用人高峰期,美女奇缺,小的只抢到两名。”

有个武将说:“哇,两朵花,漂亮!”

袁满能说:“就让‘双花’为大家献酒唱歌跳舞!”

吕央好饮,但不好色,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对美女不感兴趣。

或许是酒精起作用,或许是酒里有药,第一个美女向吕央敬酒时,吕央看美女朦胧妖娆,眼睛直了,想入非非,就差上前拥抱。第二个美女来敬酒时,吕央喝完就有拥抱的冲动,也有拥抱的行动,但就是无力,根本抱不住,自己也感到茫然,今日到底是怎么了。

喝到最后,一桌子的人都醉倒了,包括袁满能。

等大家醒来,官兵已经抓捕了吕央,因为这个包间出了两条人命案。

两个美女已经死去,倒在地上衣衫不整,身上中的是剑伤。吕央随身佩戴的宝剑,沾满鲜血。案情太简单不过了,吕央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欲对两名美女行不轨,两名美女奋力抵抗,吕央拔剑杀死了她们。吕央被抓时,手里还握着自己滴血的剑,尽管吕央一直喊冤枉,说没有杀人,不知是怎么回事。

袁满能认定吕央是凶手,其余人等也这么说。作为现场参与者,只要你没有杀人,洗脱自己罪名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到他人作案的证据。说吕央是凶手,没有冤枉他。人证物证齐全,吕央喊冤也没用,死罪,关入大牢。

这个案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袁满能包间所有参与者,全部死罪,关入大牢。因为吕央供出,酒里有人下毒,让自己四肢无力,根本拿不稳剑,人更不可能是他杀的,饭局是袁满能设的,袁满能才是凶手。难道错杀了吕央?夕朝阳包间的大臣纷纷作证,吕央没有错杀,袁满能包间的所有人都有问题,他们与“双花”都有肢体接触,都脱不了干系,先王于是下令全部处死他们。

这个案件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但没有。株连全家,又杀掉五十多人。因为袁满能临死又供出,自己上了夕朝阳的当,是夕朝阳让我设的饭局,所需银两也是夕朝阳出的,我还看清楚了,杀死“双花”的是夕朝阳的义子夕光,吕央是无辜的,这一切都是夕朝阳精心布的局。大家都认为,这是袁满能狗急跳墙在乱咬人了。

“之前,臣一直不开口,是因为臣没有见到凶手杀人,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臣说过吕央是凶手吗?没有。臣说过袁满能是凶手吗?没有。虽然臣没有说,但他们确实是凶手。如今臣再不开口,这祸水指不定哪日就会无缘无故地泼到自己身上。”轮到夕朝阳说话了:“同样是吃饭,臣所在的一桌,各位都吃得安心舒心放心,就是简简单单地吃个饭,同餐者可以为臣作证。袁满能的饭局,怎么就闹出‘双花案’呢?只能说明,他们是一群祸国殃民的罪臣,是官场的败类。臣建议,大王以仁德治国,不必株连九族,应该株连全家,以示警戒,哪些话可说,哪些话不可说,这就是胡言乱语的后果。”

各位大臣赞同夕朝阳的建议,先王也赞同了。

至此,案子是结了,但各位大臣心知肚明,真相并没有浮出水面。因为他们相信,吕央不会杀女人,袁满能更不会设局杀人。很多大臣私下怀疑,这是夕朝阳设计报复吕央。这且不说,还拉上了袁满能等一批大臣全家的性命,共有六十五人死去,可见夕朝阳心肠的歹毒。

“双花案”成了“双花谜案”,没人敢公开议论,也没人敢招惹夕朝阳。

办案是有诀窍的。

小事当成大事办,小案当成大案破,那是真正体现办案者的责任心和水平。

但把小案故意办成惊天大案、要案、奇案、冤案,那就是别有用心。

办案者有先入为主的观点,你是有罪才被押入大牢的,无论如何你不会被冤枉,无论如何缉拿者不会抓错。何况有的案件就是大王授意的,就是要把你往死里整。所以,关进大牢就意味着你的生命画上休止符。

“双花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巴蔓子是大将军,具有发言权,首先就提出了个人看法。巴蔓子高度赞扬了两人战时的表现、立下的战功,也客观介绍了两人平时的为人、自身的性格。说到吕央,性格外向,为人豪爽;说到夕光,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最后,巴蔓子倾向于提拔吕央,并说夕光不是不优秀,主要是名额有限。

巴蔓子说完,就有一部分大臣点头同意,说吕央这小伙子不错,经常见面打招呼。夕光不是不外向,也不是不善交际,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夕朝阳那个会所去了,所以抛头露面的机会就少了。

吕央得到提拔。

军人的爱好不多,喝酒壮胆、喝酒壮行,善饮好饮是其一。凭吕央豪爽的性格,就特别好饮,只要有酒局,一定会参加。夕朝阳打算请吕央喝酒,但不会直接请,让与吕央关系好的文官袁满能作东,地点选在夕朝阳豪华会所附近一家很有档次的酒店。

因涉及到个人利益,加之吕央看不惯夕朝阳不可一世的神态,就没有给夕朝阳面子,当着众多大臣的面顶撞:“夕光是你的义子,你为他说话,你这是循私枉法、任人为亲!到底是谁优秀,各位大臣心中都有一杆秤。”

特别是“双花谜案”发生后,世风日下,官员变精明了,明明有病有问题,却呈报没病没问题,哪怕小病捂成大病、小问题捂成大问题。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时代,官员说什么,先王就听什么,还不得不信。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夕朝阳,私下拜访时,竟奴颜婢膝,双膝跪着前行,三拜九叩,至夕朝阳脚前,双手轻抚鞋子,用嘴凑近亲吻,称为吻脚礼。先王也知道夕朝阳在选择性汇报,但先王就是喜欢听赞歌,也喜欢阿谀奉承,以此证明治国有方。

议程进行到这里,如果没有人提不同意见,先王就可能宣布提拔吕央了。

但夕光上面有人,有人会为他说话的。

议程进行到这里,如果没有人提不同意见,先王就可能宣布提拔夕光了。

夕朝阳心胸开阔,抱以呵呵一笑:“我早就郑重申明过,夕光是我的义子。既然吕将军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替夕光作主,这次夕光退出竞争,恳请大王提拔吕将军。”

夕光趁机说:“恳请大王提拔吕将军,他比臣更优秀,臣退出竞争。”

各位大臣对夕朝阳和夕光的高风亮节表示赞赏。

夕朝阳当然发表了不同意见,说吕央和夕光都很优秀,并说吕央的战功似乎更高一筹。接着,夕朝阳顺着巴蔓子的话谈到性格,认为武将需要收敛,不要张扬,不要做一个粗人。最后,夕朝阳表明态度,虽然夕光是自己的义子,但建议提拔更加优秀的夕光。

夕朝阳说完,先前没有表态的大臣,纷纷赞同夕朝阳的看法,人数比赞同吕央的大臣还多,具有压倒性优势。

吕央这才坐稳了席位,不再提离席的事,与同桌的端起酒碗喝了下去。

夕朝阳走进了隔壁包间。

但吕央要扭转局势。

吕央知道,自己的战功是拿自己的性命换来的,夕光的战功是拿兄弟们的性命捡来的。如果提拔夕光,不提拔自己,自己心里这个坎过不去。

此人就是夕朝阳。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