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巴国传》
巴国传

第31章谁在作乱

如果要在这四人中确定一人,谁的嫌疑最大?

左猜测右猜测,左排除右排除,更多的目光集中在震焎身上。相对来说,震焎的嫌疑最大,他极有可能是主谋,是幕后主使。如果说震焎“躺枪”“背锅”,那也只有他才有这个实力去“躺”去“背”。

如果震焎是主谋,那么谁是帮凶?

因为随箱子前来的还有一份督易图的奏折。奏折提到,夕朝阳的家产甚多,这只是查出来的,还有更多隐藏在别处的财产必须严查。奏折还提到,夕朝阳是首恶,朝中还有大小恶官要么出自夕朝阳门下,要么受过夕朝阳恩惠,必须一网打尽。震霆当时看了,大加赞赏督易图的提议,心里更加认可督易图这个武将了。谁是忠臣?督易图不是谁还是?

然而,庹正执说到问题的实质:“不是大王不能看,关键是看了怎么处置。臣没有看到竹简,但听说竹简记载了好几百名送礼者姓名,不可能把这几百名大臣的头都砍了吧?如果大王看了,又不处置送礼者,法理上又说不过去。”

穷追猛打势必扩大矛盾,装聋作哑势必大事化小。震霆为难了,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猜测是文武大臣个体的内心活动,属于极度隐私、高度保密。猜测归猜测,没人敢交换意见,也没人敢公开发表言论,除非不想活命。有的人可能连想也不敢想,想想都可怕,想都是会要命的。

平心而论,震霆怀疑过震焎,不是一般的怀疑,是严重怀疑。但又自我否定,与其谋害父王,不如直接杀掉自己,王位继承人顺理成章就是他了,因为二弟早就看淡权势。震霆怀疑过庹正执是帮凶,在王位没有回归时,用铁的手腕为震焎继位扫清障碍,其所作所为是很容易让人误会的。事实证明庹正执或许是一位正直的忠臣,可以排除嫌疑。至于巴蔓子,征战沙场是他的唯一嗜好,或许他对王权没有异心。至于震霄,压根儿就不用怀疑。

太子做大王,天经地义。至于哪个太子做大王,对于臣子而言无所谓。

巴蔓子考虑的是谁会协助震焎谋害先王,首先怀疑的就是督易图,只有他才会取代我。鄂鼎武也是副将,但跟自负自大自以为是的督易图相比,督易图的嫌疑更大。况且鄂鼎武是震烈的亲信,不会跟随震焎的。巴蔓子也有困惑,督易图并不是震焎的人,难道他们已经联手合作了?由于没有证据,也就只是怀疑而已。

庹正执有点痛苦,除了夕朝阳外,心里确定不了谁有嫌疑,怀疑一个,否定一个。庹正执是先王被害的亲历者、见证者,如果这次震焎不同行的话,肯定会怀疑震焎是主谋。但震焎也是参与者,并且拼命保护先王,应当排除。如果劫匪不说五太子和大将军作乱,庹正执是会怀疑这两人的,尤其是怀疑大将军。但劫匪有意说了出来,反而让人难以相信。夕朝阳是二号文臣,只有他才会取代我,如果震焎称王,以他在王宫的表现,相邦的位置自然就是他的了,况且先前有传言他就是相邦。鄂鼎文是三号文臣,但他性格温和,忠厚老实,身有肺疾,病魔缠身,很难相信这样的人会协助某个太子谋害先王。先王遇害后,从震霆的表现看,他对快意堂毫不知情,可以排除。还有两人有嫌疑,一个是督易图,一个是鄂鼎武。鄂鼎武是震烈的人,震烈终日花天酒地,至少目前看来他们没有联手。那么,督易图又会与哪位太子联手呢?难道他是震焎的人?但从没有听说过,也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

庹正执还有一件痛苦的事,不能也不敢告诉震霆。

震霆和巴蔓子在外作战还没有回城时,震焎就如何对待震霆征求过庹正执的意见。庹正执想了想说,你们是亲兄弟,要善待大太子,可以封侯,让大太子驻守阆中城。震焎忧心地说,大哥生来就是做大王的,让他做侯王,大王变侯王,那是羞辱他,他宁愿去死也不会去的。庹正执就问震焎是怎么想的,震焎想了想说,大哥是公认的王位继承人,我退出,让大哥做大王。庹正执听了,猜不准是不是说的真心话,只好说,大王的口谕不能违抗,王位继承人是三太子,我们认可三太子,我将全力辅佐。震焎听了,淡淡地说,让大哥去做侯王也好,但不是阆中城,阆中城由震煞去,他是老四,需要照顾。阆中城原本由震烈去驻守的,庹正执就问震烈去哪。震焎说,二哥驻守枳城。如此安排,震霆只能去巫邑了。震焎说,震霆是老大,要有带头大哥的风范,他驻守巫邑,是因为那里需要他,他也适合那里,他一定会满意,那里还有个宝源山盐泉,朱砂矿洞也多,盐丹是块肥肉。庹正执说,如果大太子不愿去呢?震焎说,如果大哥要违抗,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不愿去死,那就打入大牢,永不翻身。庹正执听得背脊发凉,震焎的话中有杀气。

震霆册封弟弟也征求过庹正执的意见,说这是父王的心愿。庹正执说,让这几个太子做侯王,这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也是先王的一招妙棋。震霆说,我们是亲兄弟,我不会亏待他们的。庹正执想了想说,万一震焎不愿做侯王怎么办。震霆根本没有思考,轻轻地说,尊重他的选择,他提任何条件全部答应。庹正执有意说,如果震焎违抗命令,应该从重处罚他。震霆不高兴地说,他是我的亲弟弟,我怎么会处罚他呢,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只要他高兴。

这就是兄弟俩对同一件事情的两种处理办法。

昝公公没有过多考虑,直接得出结论,幕后主使是震焎,除了夕朝阳是帮凶外,还有一人就是督易图。这跟巴蔓子的猜测,不谋而合。

昝公公用忧伤的口吻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老奴是看着几个太子长大的。从小大太子表现的是处处忍让、克己复礼,三太子和四太子则是锋芒毕露、处处逞强。老奴担心,有朝一日,三太子和四太子会像疯狗一样跳起来咬人。”

昝公公十二岁进宫,十五岁在先王身边服侍,那时震霆刚好出生。

震霆当即反驳:“三弟若是想当王,矛头必定指向本太子,只要杀掉本太子,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二弟整日寻欢作乐,从来就没有称王的想法。”

昝公公回顶一句:“以为不想杀你?那是因为大将军全天候跟着你,还有两名护卫跟着你,杀不掉你才对先王下手的。”

震霆惊讶了:“真的想杀本太子?”

昝公公说:“他们应该还想杀大将军的,砍掉你的左膀右臂,你就暴露在危险之中,但大将军不是那么好杀的。”

震霆自然不会这么想,也不敢往这方面想。

震霆转移话题:“那二弟的表现呢?”

不料昝公公更是语出惊人:“二太子的表现是与世无争、自甘堕落,其实这样的人高深莫测、藏得更深,才是最可怕的。老奴认为,一旦时机和条件成熟,这样的人心肠更坏、手段更黑!”

震霆对昝公公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居然诅咒三弟、四弟是疯狗,诅咒二弟更坏!”

昝公公立即说:“大太子息怒,老奴是打比方,老奴说的是有朝一日。疯狗不可怕,就怕外表光鲜、道貌岸然的疯狗乱咬人。”

还是在说疯狗,震霆只有用愤怒的眼睛对着昝公公了。

这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次日上朝,震霆当着各位大臣的面,让护卫将封存的木箱打开,取出送礼簿。

庹正执叛乱是政变,巴蔓子叛乱是兵变,震焎和震霆叛乱是宫变。

如果既有政变,又有兵变,还有宫变,四方势力交织对抗,那巴国岂不乱成一锅粥?从目前态势看,还没有到那可怕的火爆程度。

庹正执是文武百臣非常拥护和尊重的相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替国王操着天下的心,手握管理天下的权,权力使人膨胀,欲望使人变态,就有自己取而代之的野心,有篡位称王的条件和基础。

“本王怎么不能看?本王就是要看一看哪些和夕朝阳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震霆说:“本王不仅要看,还要深挖彻查夕朝阳的种种劣迹和罪行。”

有的大臣表情难看极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有的背上吓出一身冷汗,有的额头直冒虚汗。

护卫手捧送礼簿,震霆并不翻看。

文武大臣都在猜测,谁最有可能杀害先王,或者说先王遇害谁会得到最大的利益。

巴蔓子是拥有军权的大将军,巴国江山虽不是自己打下来的,但守住江山、保卫国家一定是自己出的主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发号施令,反戈一击,靠武力称王不是不可能,有篡位称王的实力。

震焎是与王位无缘的三太子,有可能大逆不孝弑父,趁乱篡位,先下手为强,占领王宫就等于占领王位。夕朝阳拥护震焎、反对震霆,反常的表现已经暴露出是震焎的帮凶,尽管震焎明确表态是夕朝阳临死乱咬。

震霆是大太子,如果先王一日不死,震霆到老也当不了大王。先王身强体壮,再活个一二十年也没问题,说不定震霆还有可能死于先王之前。不想再等,也有可能大逆不孝弑父,实现早日继位,过过王瘾。况且传言快意堂是巴蔓子成立的,而巴蔓子已是震霆的亲信爱将,幕后主使就是震霆了。

各位大臣立即伏地,高呼:“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督易图抄家有功,得到震霆奖赏,更得到震霆信任。

帮凶辅佐震焎称王,从而让自己成为新王的左膀右臂,觊觎的必定是相邦和大将军这两个高位。

巴蔓子和庹正执已经是将和相,位高权重,权倾朝野,他们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叛乱。谁最想做相邦?肯定是二号、三号文臣。谁最想做大将军?肯定是二号、三号副将。

只需简单分析,不用怀疑,合理推断,可以得出四人。

一是大太子,二是三太子,三是大将军,四是相邦。至于痴痴呆呆的五太子,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许久,震霆让护卫将送礼簿付之一炬:“本王相信各位爱卿为官清正、为人清明,此物就是一堆废品,毫无用处,就随夕朝阳而去吧。”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