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山野农民称帝了:我竟然是太子》
山野农民称帝了:我竟然是太子

第40章 用兵宝典

眼见吏部尚书家的公子,并不怎么看好。

郭县丞立马便附和起来。

和吏部尚书家的公子搞好关系,非常的有必要。

随着巴州府衙门,三百多厢军集结到位。

自封为讨虏大将军的出云公主,很快便把这三百多厢军,和之前五百多名衙役乡勇组成的民兵组合在一起。

展开了混编和演练。

掌管官员们的升迁,权柄不可为不重!

自己的仕途升迁,说不定以后还得指望人家,现在拉近关系显得极其有必要。

眼见得有人赞同自己的意见,吏部尚书家公子郑景仁,更是得意洋洋起来,朝着那镇北大将军家公子李半国高傲的撅起嘴唇。

但是很显然,李半国显然不吃这一套。

非常厌烦的一脚,把郑景仁踹开,满嘴愤愤不平的说道:

“少在这里装模作样,我还不知道你?要不是你老子是吏部尚书,那轮得到你来耀武扬威!?

别以为我不清楚,从小到大那些帮你说话的人,人家只不过是看你老子是吏部尚书罢了!”

说完便有些兴奋的指了指那在衙门外广场练兵的公主殿下。

李半国兴奋的指了指:“你看公主殿下带兵,多少也是知道些许门道的!”

眼见李半国这般的拥护出云公主殿下。

郑景仁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心中暗自想到:

我郑景仁怎么说也是见过大缝大浪的。

可眼下这公主殿下。

确实是让这些混编号的厢军和衙役乡勇门,反反复复的训练站姿。

甚至要求他们站的横竖笔直。

远远看去真是横成排,竖成列。

倒也是一眼看上去非常的自然而又舒服。

很快!众人便充分了解了,出云公主殿下的深浅和水分。

毕竟,让这些疏于训练的厢军和衙役乡勇门,这么一操演。

在烈日下这么一晒。

很快便显得毫无气势的蔫哒哒起来,整个队伍也东倒西歪的。

甚至还有些人开始中暑晕倒起来。

叉着腰的出云公主殿下,兴奋的看了看这些队伍。

好不容易才找着,手握千军万马的痛快感觉。

可时间稍一长。

这些平日里压根就没怎么训练的厢军和衙役们,瞬间便暴露出短板来。

烈日一晒,便完全乱了阵型。

只得让他们暂时先躲到阴凉之处,稍加休整。

甚至还远远的听到那些厢军和衙役们私底下滴滴咕咕:“这公主殿下一天到晚的让我们当牛做马,又不给我们草!”

还没坐下休息片刻。

又见的那出云公主挥动马鞭,将这些休息没多久的厢军和衙役们又催赶起来。

继续站姿训练。

各种的对齐和调整站姿。

不过还别说。

在李半国看来,经过一两天的训练和强化。

这厢军组成的队伍,便很快站的笔直,横成排竖成列。

远远看去,无比的舒服。

在这堆京城来的纨绔公子们里头。

虽说大多数都是来看这个称帝建国的农民是何等尊容,说白了就是来看乐子的。

但是李半国想不到,打破脑袋也想不到。

混在人群中的公主殿下,竟然还是这么个知兵的公主。

虽说之前自封为讨虏大将军,着实有些胡闹。

只是经过这么两日的强化训练。

这厢军和衙役相友们组成的地方军,很快便操演的,有模有样。

眼睛粗粗的看去。

俨然一副百战之师的模样。

当即李半国便来到出云公主面前,言语之间各种吹捧:

“臣实在想不到,殿下练兵,竟然如此的有一套!真是让人出乎意外啊!”

出云公主美目圆瞪,满脸的不悦,恼怒的朝他斜了斜眼:“叫我讨虏大将军!”

李半国微微一愣,心中不由的一阵郁闷苦笑,想不到这出云公主如此的在乎自己的身份名分。

这么些天了还是这般固执的,非要让众人喊她讨虏大将军。

恭恭敬敬的弯腰抱拳行礼,李半国呵呵一笑:“是是是!臣恭喜讨虏大将军,将这么一帮将军组成的散兵游勇,很快便练的有模有样,相信到时候上山围剿那些称帝造反的农民逆贼,自然不在话下!”

听得有人这般恭维自己。

出云公主如何心里不开心,自己从小到大多年仍在京城深宫大院里头。

从来都不知道这宫外的天地长得一般什么样的模样。

这次好不容易逃出皇宫来。

一来是可以见识下这天下之大!江山之秀。

二来嘛,这一伙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竟然敢称帝建国,委实可以算得上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新闻大奇葩。

如此奇葩的人物,注定会被史书上大书特书一笔,而自己有生之年,若不亲眼所见一回,那岂不是毕生的遗憾吗?

三来嘛,本来以为自己最多只能够有机会站在一旁看地方军队如何擒获这些逆贼。

也算是切身体验了一回,打战是怎么回事?

可是想不到这。地方军的最高指挥知州赵汝明,竟然卸职以避嫌。

一时间整个巴州的民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出云公主便当机立断的决定抢班夺权,先把兵权薅到手再说。

有生之年好好的过一把大将军的瘾!

毕竟手握千军万马,指挥谋划,冲锋陷阵,运筹帷幄千里。

是大多数人毕生的梦想。

向来喜爱兵书的出云公主,更是不在话下。

更别说有这种亲自带兵打仗的体验了。

即便朝廷知道了。

只要自己母后太后出马。

自己顶多被送入宗人府,关禁闭十天半个月。

反正那地方,早已经是熟门熟路,从小到大都不知去了多少回了。

就连那宗人府门口的狗,都和自己有很深的关系。

从小就告诉自己,会是“必承大器”的那个人。

看来今天总算是实现了自己心中夙愿。

好好可以痛快的体验一把,指挥千军万马横冲直撞的痛快感觉了。

对于李半国的肯定和夸奖,出云公主显得格外受用不已。

毕竟这李半国那可是镇北大将军家的公子。

妥妥的将门世家。

在京城一众纨绔子弟当中。

那可是出了名的饱读兵书。

就连皇上也说他善于用兵,各种兵书上面的问题和典故,随便挑个问题都能够对答如流。

各种山地战攻城战的理论和推演,口辩起来也说的是头头是道。

朝廷上下无人不把他当成未来的名将。

甚至在京城烟花巷。

还有着不朽战神的美誉。

京城的烟花巷那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男人的战场!!

和如今的成都九眼桥一条街相比,不知高级了多少倍。

每到夜深十分,总会有无数的京城阔少,深情款款的来到这里。

张口就是分分钟几个亿的上下出入投资。

不是开发两座山峰就是深入投资峡谷溪水。

一个个车牌号都非常的辣眼睛:粤b无数!

紧接着就会发生一些,启点不让描述的限制性内容。

……

……

对于这样的兵书理论专家李半国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出云公主自然显得无比受用,骄傲的拍了拍自己小胸脯:

“我就说嘛,照着这本《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来练兵,绝对错不了!”

说完便从自己衣兜里掏出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

只见出云公主兴奋的,指着那本书的三十九回说道:“你们看看这:

刘备自从得了诸葛亮,以老师之礼待他。

关羽、张飞二人很不高兴,对刘备说:“孔明这么年轻,有什么才学?兄长太迷恋他了!咱们又没见过他的本事。”

刘备说:“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见刘备这么说,只好退下。

一天,有人送来牦牛尾,刘备拿起来编帽子。

诸葛亮看到后,严肃地说:“明公已经不再有远志,只想干这事了吗?”

刘备将帽子扔到地上,道歉说:“我只是借这个忘记忧愁罢了。”

诸葛亮说:“明公觉得自己与曹操比如何?”

刘备说:“我不如他。”

诸葛亮说:“明公手下只有几千兵马,万一曹军杀来,该如何抵挡?”

刘备说:“我正为此事发愁,一直没有好办法。”

诸葛亮说:“可以赶紧招兵,我亲自训练,让他们可以抗敌。”

刘备于是在新野招兵,得到三千人。诸葛亮日夜教他们演练阵法。”

……

疑惑的看了看,自封为讨虏大将军的出云公主。

李半国满脸的不解:“这什么呢?!”

有些着急的哼哼跺了跺脚,出云公主继续说道:“你看这书中下面的练兵方法,说的是诸葛亮向刘备介绍,若一个军队的队形看上去都十分散乱,士兵们长时间站立队形不稳,这绝对不是一只好军队。

而一只优秀的队伍,首先便要从操练队形这样的基本功练起!

这书中写到,天下军队如果要细分的话:

军队可以分为四等:

第四等是无组织无纪律无威严的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有个风吹草动便会立即一哄而散!

有可能是没水喝,有可能是没饭吃,稍微有一点点不对劲,便会立即有人这样那样抱怨,而引起群体性行为,继而导致人心涣散。

第三等是有组织无士气的柔弱之师;这样的军队或许有纪律。

但是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也会因为经不住压力而瞬间溃散。

打一打顺风战还行,只要有哪怕一丁点的伤亡和惨败出现,整支军队便有可能瞬间陷入溃散之镜地。

第二等是指挥系统完备、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军队。

按说这样的军队,已经可以说的算是强军了。但这样的军队,显然还会有各种的隐患。

比如说整支军队,风气比较彪悍,很容易会陷入某些军队刺头,不服指挥,抑或最高指挥官,威严不足的情况下。

难以对这支军队进行强而有力的指挥和控制,这在许多紧要关头会显得格外致命。

按说这样的队伍已经不错了,但是这书里头认为他们还缺少一种素质——那就是沉默!

强大的军队,应该是一支沉默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整只军队上下只会出现一个声音,也只能出现一个声音。

不论是开会,不论是战斗,这个声音都会像神一般的信仰,指引着他们往一个方向战斗和前进。

不论前头是高山大海,都不能阻挡他们的决心和毅力!

不论前头是死亡还是恐惧,都显得那般无足轻重,哪怕是在面对着数倍敌人的强压之下,也能够淡然处之和面对。

在有了一个坚定目标之后,整只军队上上下下都能够齐心协力,上下一心,就算是刀山火海,也绝不回头,更不会轻易罢休!能够坚定的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样的军队,显然是很可怕的,自然也是最强大的!

所以本将军要训练的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一个如臂指使,所向无前的强军!”

看了看一脸十分坚定的出云公主,李半国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有些吃惊而又不敢相信的看了看,这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

脸上满满是诧异之色:“想不到这个三国演义的作者缘雨如梦,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够写出这么一厚厚一本书,而且竟然这般的见识独到。”

见李半国这般肯定这手头上的一本《三国演义》,出云公主瞬间想找到了知音一般的兴奋。

欣喜之色,溢于言表:“那是当然,能写出这本书的作者,定然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

深交?

李半国脸上开始微微抽搐起来。

镇北大将军公子李半国,怎么说也是众多公子哥里头,最为知兵的一个。

见的公主殿下将混编好的厢军和乡勇,进行统一训练。

“是啊,是啊,我等也是如此看法。”一旁的郭县丞也一脸的谄媚附和,态度极为谦卑。

毕竟郭县丞,可是之前几次围剿的亲历者,两次围剿均失败告终,而之前的主办官纷纷折戟沉沙,黯然退场。

哦的惊疑了一声。

两日后。

也是暗自点头,夸赞不已。

对着身边的吏部尚书家郑公子连连夸赞到:

一旁的吏部尚书家公子郑景仁翻了翻白眼,显然对于镇北大将军的公子李半国的这番话并不认同。

李半国诧异的看了看这吏部尚书家的纨绔子弟郑景仁,眼神里满满不可置信:

“景仁兄何出此言!?我看公主殿下,这番思虑也是颇为符合练兵之道的。只要统一训练和操演,将来围剿这些称帝的农民逆贼,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你怕是不知道,公主殿下,终究是女流之辈,让她来掌管军队,保不齐会出些什么幺蛾子。”郑景仁满脸的不赞同。

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提点和劝谏,竟然也能够想到这么个法子,看来有天生带兵的潜质啊!”

……

毕竟吏部尚书,乃是掌管着全天下官员们的官帽子,其权势比如今的组织部部长还更加的权倾天下。

在大多数的朝代,朝廷许多机构架构当中,吏部乃是六部之首。

整个人显得有些有气无力,言语之间也满满是疲惫之色:

“别自以为是了,李半国,你怕是不清楚啊,你常年在家埋头苦读兵书,怕是对这公主殿下不甚了解!”

“郑景仁,先前你我的担忧,看来都是多余的!想不到公主殿下竟然也知道统一训练的好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