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师父又快饿死了》
师父又快饿死了

第1章煎饼果子

孙郎中听得此言,放下手中竹筒,身微前倾,认真聆听。

孟父略作沉吟,道:“孙郎中,弊家世居平乐,虽人丁不丰,却代有家人于天庆观为道,你是知晓的。”

孙郎中听了,微微一笑,略做颔首,心想,天庆观几乎已算你家私产,平乐镇哪个不知?

作为前朝皇室遗脉,平乐镇最大地主家的小儿子,现在天庆观里的小道士,他很烦恼!

因为师父又快饿死了!

自己每日提壶担浆、拍打引导、甚至于清洗屎溺,但师父还是快饿死了。

孙郎中点头附和:“原来如此。”

孟父继续道:“本朝初年,传闻希夷先生隐居于华山,得太祖崇敬。有观中道者远游相访,前缘在此,得先生指点睡仙之法,却也是以锁鼻之术为根由,便于观中传承了下来。”

孙郎中赞道:“得此仙缘,当真是有福。传闻希夷先生年过百岁,依然不显衰老之相,常高卧百日而不起,醒来身强体健,无异状,时人奇之。原来是由锁鼻之术中得来的仙家妙法呀!”

孟父叹道:“弢儿之师,于十日前一睡不醒,七日前用他留下的拍打引导之法,能喂些米粥,四日前还可强灌汤水,近三日却是滴水不进了。据弢儿说,他现在形容枯槁,气息奄奄,绝不是仙游睡梦之相,反而手足渐凉,有下世的光景……”

说到这里,一向沉稳的孟父,眼中有泪光闪现。

看得孟弢不觉为之惊异,心中想,按父亲所说,难道师父原是自家长辈?怪不得父亲悲伤了。

到此,他们在山间茅亭已休息交谈小半个时辰。日已西斜,眼看要落在远处山峰之下,两位帮佣,已经开始准备灯笼。山中的夜晚总是来得比较早。

孟父道:“弢儿之师,平日都多由他服侍。你可有细处说与郎中?”

孟弢想了想,道:“是,父亲大人。”转头对孙郎中道:“师父,不是第一次快饿死了。”

“哦?”孟父与孙郎中征住。

孟弢:“从我两年前上山到现在,师父已快饿死很多次了。”

“啊?”

“常见的是睡一整日或两日,师父吩咐,如此就不用我多加服侍照料。”

“有三日四日师父不醒,就用引导拍打,喂师父些粥饭。”

“如果五、六日还不醒,可能需要我帮忙擦洗师父梦中遗下屎溺。”

说到这,小孟弢已眼含泪花,说今年已经帮师父擦洗六次了。

“之前,至多七日,师父都会转醒。每次醒来都直呼,快饿死了。让我马上准备粥菜。”

“可这次,师父、师父十日未醒了。引导拍打,也灌不进水米,连便溺都没了,可能真要饿死了?”孟弢说到这,神情似悲似喜,复杂难测。

两位帮佣已经点燃灯笼,孟父对孙郎中道:“山路夜行多有不便,再乘凉轿,两位家人稍有失足,恐带累郎中。我们步行上山吧。”

孙郎中认可的点头答应了。

由两位帮佣提灯前行,孟弢在后引导,孟父手持竹仗与孙郎中一起扶手登山。

此时已离山顶道观不远,星斗也缓缓开始向中天移来。

终于,在银河的璀璨和半月的辉光中,到达了天庆观。

在观门口,孟弢敲门半晌,观内才传出动静。一名不到十岁的童子,穿着青白道袍,打着哈欠,拉开了观门。

他见到孟弢,像是猛然清醒,高兴的喊到:“师兄,你这么快就回来了!”

“师兄,你带来神医了吗?”

“师兄,师父今天还是没醒呀。”

“师兄,我和柴娃煮了白粥,等师父醒了吃的。可师父一直不醒,我们就自己吃了,呵呵。”

“师兄,我掀开被子看过,床铺很干净的。不用师兄再擦洗。不过,柴娃可能尿床了,明天师兄你还是要晒被子呀。可能今天白粥喝太多了。师兄你可别怪他……”

这年幼的小童子,虽然身材瘦小单薄,眼睛闪闪,由瘦脸称得格外大,观门才开,便呼呼啦啦的,向师兄述说了,从清晨师兄离观,到半夜师兄归来之间的点点滴滴。

孟弢终于伸手,拦住童子,道:“虎娃,我知道了。神医孙郎中我已请来了。这位便是。家父与两位家兄,也一同来看望师父。我们先去后殿厢房吧!”

“好!师兄,神医,师兄家父,师兄家兄,你们跟我来。我们去看师父!”

天庆观有前殿后殿与两侧厢房。所谓的前殿后殿,也只是两处并不大的房舍。

前殿供奉张天师,后殿供奉太上老君。天师庄严,手持如意中年面目,老君慈和,手持拂尘白眉白须。观内也只有这两尊造像,殿中四壁倒是有不少斑驳的壁画。因为未点灯,在月光与星辉下,显得模糊难测。

后殿两侧各有几间房舍,便是道人日常居处,小童子虎娃引一众人向左侧厢房行去。

却听右侧房舍处传来一阵呯呯哐哐之音。

众人一惊,听虎娃说:“师兄,莫不是柴娃又半夜去偷吃?”“师兄,给我一只灯笼,我去厨房看看。”

孟弢颔首,拿给他一只灯笼,道:“快去。若是柴娃,不必骂他。带他一起过来,待会儿也可为神医打下手。”

虎娃提灯跑去,顷刻便又传来一声惊呼,再无声息了。

星辉月影,描出近处屋舍与远方山峦的轮廓,帮佣手中唯一的一盏灯笼,映出几人阴暗的身影。

在这几无蛙鸣鸟啼,静谧的山上道观中,孟弢觉到一股不似孟夏该有的阴寒之气,游上心间。

孟父发声道:“孙郎中、弢儿,一起去那边看看究竟。”然后拿过另一只灯笼,率先迈步向前。

还未走近,又听到轻轻的一声“哐”,然后是断断续续的痛呼声,“哎……呦……哎……呦……”。

孟弢越过父亲,跑向前,隐约看到,一个躺在地上的白色身影,并无五官轮廓的白色身影,正抓住童子的头颈,还在断断续续的哼着:

“呦……呦……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好饿呀……”

1注:唐贾弇《孟夏》

七日前,师父饮下半碗粥。

四日前,勉强灌下几口米浆。

孟弢回道:“却是未听师父讲授。”

孟父叹气道:“唉,也好也好。孙郎中,医家辨证施治不可不询根由。弢儿之师,此番症状,根由便在这锁鼻术上,我便不相瞒于你。”

少倾,奉上竹筒中甘洌泉水与早已备好手巾的孟弢,与两位帮佣一起,瘫坐于茅亭一角,慢慢倒是调匀了气息。

孟弢现在很烦恼!

近三日,却是滴水难进了。

时值孟夏,黄昏中的天台山,“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1

孟弢与帮佣们,却已是汗如浆涌,气喘吁吁。

孟父忽然开口,道:“弢儿,你已年过十二。你师父可曾传授你锁鼻之术?”

孟弢怔忡间还未作答。

孙郎中却满是惊讶的询问道:“锁鼻之术?可是希夷先生所传养生之道?可与华佗祖师所传五禽戏并称的锁鼻术?”

孙郎中颇有年齿,又是上山出诊,便由家中帮佣抬凉轿相请。

孟父年过四旬依然步伐轻健,手持竹仗,行值半山,鬓间亦无微汗,三缕长髯于山风中轻摆,气定神闲。

且田土寄于道观,可免赋税,他乡与僧寺庙观合作的也是所在多多,甚至于合伙放贷取利、夺产拥奴的也是不少。你家在乡间,倒是未听闻有此恶行。

孟父道:“正因此,才得了些缘法,知了锁鼻之术。此术虽因希夷先生而扬名,却是蜀中道家自汉末五斗米道中,传承而来。希夷先生也是游邛州于天庆观得此术。本是些呼吸吐纳静思存想的法门,我幼年时也蒙观中尊长,传授些皮毛,望能保健全身,以待天年,得养生之妙。”

孟弢停步顿首,向父亲请示道:“父亲大人,半山茅亭不远,是否稍作休息?亭畔清泉,颇甘洌。我与两位家兄取些,奉于大人和孙郎中”。

孟父颔首。

孟弢领着面沉似水的父亲、昏昏欲睡的孙郎中及两位帮佣,匆忙的走在山道上。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