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二百六十八章 再借一次力

杜修明赶忙打住了,道:“慢着慢着,别急着上纲上线。本官还要问你一下,这些信中,可有一处地方,提到本官?”

何孟春指着信道:“你看看,这好几处杜贤弟,京中杜大人,难道不是你?再者说了,秦观江的事情,足以说明一切。杜大人,本官不选择让御史来查,也是想留你一条路。你若是现在伏罪,自请革职查办,朝廷是会宽恕你的,毕竟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杜修明大笑一声,回到:“放屁,京师之中,这么多人姓杜,你怎么知道秦高是称呼本官的?秦高,难道不会是和别人勾结?明白告诉你,本官刚好也在查秦高的事情。但得到的消息,和你刚好相反!”

“哈哈哈哈,说到蛊惑人心,谁也比不过杜大人。”何孟春这下子兴奋起来了,似乎是看到猎物已经掉入了牢笼,笑道:“但本官不同,本官是讲证据的。这几个人证,都是进了武科科场的武举人,可以随便查验。还有这几封密信,则是物证。”

“人证物证俱在,在朝廷上岂会立足不了呢?”顾静夫也站出来道:“只不过,我辈见不得仕林之中的歪风邪气,办此旦月评就是为了正人心而靖浮言。一些读书人心里全是市井,满嘴铜臭,言不及义。顾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揭穿杜大人,正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心中无圣贤,手上便无仁义,不该学那些不正之风。”

“好,好,好。”杜修明点了点头,又走了回来,安然坐下,坦荡荡地道:“你说现在是为了正人心而靖浮言,正好本官也有这个打算。本官从未与什么按察使秦高勾结,你说的那些人证物证,全是假的。不信,你们可当众拆开来看!”

“那秦观江高中武进士,又升西门守备的事呢?秦观江跟随楚王世子为恶,却被放过的事呢?”

“同名同姓者多,何足奇怪?留下秦观江的命,本官只是不想打草惊蛇而已。”杜修明将那些信件捡了起来:“何大人,真要感谢你啊,本官找了很久,都未能找到铁证。这些证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本官这就递交朝廷,让朝廷去查这个姓杜的大人!”

会场里越发的安静了,姚涞身为贵胄,只能眼观鼻、鼻观心。徐阶与不少人都察觉出杜修明这做法不简单,似乎是故意露出破绽,再来一记回马枪。但剩下那些人,仍然是觉得杜修明这是在垂死挣扎,就连孙祖寿也不例外。

只是孙祖寿是在担心杜修明能否洗脱污蔑,而其他人则是在幸灾乐祸。人群之中有好几个暗中记下场上的对话,隔一段时间,便有人进来将他们记下的话拿出去,然后出现在朱厚熜的案上、内阁的案上。

杜修明才道:“何大人,这些信件,实属私密。就算本官与秦高勾结,也不至于如此嚣张,竟然将这些密信,拿出来到处乱丢吧?敢问何大人,从哪里得来这些密信的?”

何孟春早已料到一般,道:“早就知道你会这么问了。人在做,天在看,你以为滴水不漏,实则纸不包火。河南武贡生,尽被你和秦高占了名额,那些有本事的军户自然不服,暗中调查,才得到这些信件。正是如此,裘盛才被秦高下了大狱。那些军户,将这些铁证,送到了本官手中。而今天,我等正要替他们……”

还有一封信,则是更为直白。乃是别人写信给秦高答谢,而秦高回信,说你不用谢我,而是要谢京中杜大人。但最后一封信,才是铁证。

“心虚?”杜修明回过头来,看向顾静夫和何孟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本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怎么会心虚?倒是你们,自知捏造的谎言难以在朝廷上立足,便故意在这里蛊惑人心,污蔑本官。”

对于这件事情,朱厚熜并不知道真相。杜修明原本只是小旗一个,和河南地方并无半点瓜葛,只是在接蒋太后的时候去了一趟河南。

若说杜修明在这个时候,就能和按察使勾搭上,还互相交换利益到这么深的地步,朱厚熜是绝然不信的。至于考场之上伤人,排除异己,朱厚熜更是无所谓了。这次武举,选上来的人,寒门居多,正是朱厚熜想要的。

何孟春等人的手段,连朱厚熜的瞒不过去,更别说瞒得过杨廷和了。杨廷和等人纯粹是想借杜修明的手,将那些不干实事,只知道数黄论黑的清流打击一下。那会场之中,有不少他们安插的人,等杜修明发力之时,就要“倒何”。

何孟春颇有感情地朗诵起来:“杜贤弟,二十车江南上好的绸缎,已然抵京。武科场上的事情,全仰仗杜贤弟神威。犬子今后在京师效力,还望杜贤弟照顾一二,秦某感激不尽,日后年年二十车绸缎,一匹不少……”

读完,何孟春似乎很是嫌弃,将信往桌上一扔,道:“那位秦高秦大人,也是进士出身,和杜大人写信,都是用的这种白话,可真够照顾杜大人的。”

只见杜修明笑着摇了摇头,何孟春等人还是太书生意气了。杜修明听他读,就能想象得到裘盛在背后编这些话时的表情。但杜修明故意不说话,故意沉默了片刻,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

可只有一件事,出乎朱厚熜的意料。那个秦观江确实是秦高的私生子,而在武科场上也得了高名。而且朱厚熜也查得出,任磐替代秦观江进考场,而杜修明却选择放过任磐。到后来,又让任磐顶着秦观江的名字升官。而真正的秦观江,却逃过一死,在大牢之中苟活着。

若是杜修明和秦高没有勾搭,何必如此照顾秦观江呢?要么杜修明就有事瞒着他。

“什么?你也在查这件事?姓杜的,你不要胡说八道!”

“诸位士子,本官得到消息。秦高仗着朝中有人,安排自家子弟进入武科科场。河南都司裘盛断然回绝,可惜还是被秦高安插进来了。那些无能之辈,考不中武进士,秦高便迁怒于裘盛。诸位试想,杜某当时只是考生,而非考官,秦高勾结本官做什么?”

会场之上,何孟春总算拿出了物证,物证则是三封信。一封是秦高的请柬,说是犬子得中武进士,虽然不比文进士,但也算有了正途,邀请几个老朋友一起庆祝。

其中自然提到了京中一位杜大人在朝中运作,还是别人家里,若是有不成器的,他可以搭桥牵线,介绍给杜修明,一起送入军中效力。

哪怕不是寒门,也是骆德、骆谦这种亲信,或者蒋家的子弟和杜修明的亲信。剩下便是各地指挥使的人,京卫之中除了飞熊军,其他京卫的力量都被极大削弱。张家势弱,杜修明势涨,一切都在朱厚熜的掌控之中。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