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文朝轶史》
文朝轶史

来自四海客栈的密信

仁德帝:“父皇正当壮年,怎么就不可?是吧,丫头?”

灵儿知道仁德帝的意思,随即说:“民女一介草民,不知皇家规矩,故而不便回答!”

“哈哈哈,丫头不知者不怪,皇家礼法规矩多,慢慢适应,朕改日再来看你们”。说罢摆出一副得意的笑脸,转身悄然离去。

刘太师左顾右盼巡视了一圈后,率先发言:“启奏陛下,古人云酒色财气不可多沾,圣上乃万民之主,当以天下苍生为重,决不能听信谄媚之言,毁陛下之一世英名。自古贤君皆不为女色所动,望陛下三思”。

刘太师这突如其来的一番话着实让仁德帝出感意外。顿时感到脸面挂不住,又不好直说,便尴尬地应和着:“老太师言过了,大汉景帝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仁德帝看看老脸纵横的刘太师,随即说道:“倘若王美人没进宫,或未入景帝之眼,得到如此的宠爱,何来武帝刘彻乎?”

众臣不语,生怕哪句话惹了圣怒,而引火烧身。正当仁德帝内心暗喜之时,大将军孙祥插了一道说:“万岁,臣以为丫头姑娘万万不可伴君侧!”

此时仁德帝大脑飞快地运转着,怎么也没料到往日的死对头,今日却异常地默契。随即装作若无其事地说:“老将军剑有所指啊,既然你提到了丫头姑娘,朕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丫头品贤,才气过人,深得朕心,有何不可伴朕左右?”

仁德帝也将计就计地说道:“昨日有几名臣工联名上奏,请求朕广纳妃嫔,以震后宫。朕觉不妥,充实后宫可取,至于广纳之论则万万不行。”

明月:“父皇,你都这么老了,还要招十六、七岁的姑娘做你的小媳妇,真的是……”

明月阁中,灵儿和明月正在闲聊,两人也正为此事烦恼着,突然宫门外传来了小玄子的声音:“皇上驾到……”

次日,天刚蒙蒙亮,仁德殿早朝已井然有序地进行。满朝文武官员按官位大小站列两旁。今日朝会的气氛显得格外尴尬,众臣跟商量好似的,一个个全都沉默不语。

孙祥:“回陛下,丫头出身寒朴,来路不明,更生有一副……”

孙祥说道此处停顿了片刻,仁德帝则有些不耐其烦地问道:“生有一副什么?休有头无尾的,将话讲清楚!”。

仁德帝勃然大怒,拍案怒斥道:“朕意已决,众卿休要再提……”

两人急忙相迎,明月边走边小声叮嘱灵儿,一定要见机行事,千万别露出破绽。

仁德帝:“哈哈哈,朕闲来无事,特前来看看两个丫头”。

明月假意寒暄,实则套话道:“父皇脸色欠佳,身体不适吗?”

仁德帝强忍着怒火,没有理睬孙祥,从而将目光投向了宋建。宋建见此机会,又有两位老臣打助攻在前,便随即说道:“皇上,臣弟附议,赞同两位老大人的意见”。

令仁德帝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皇弟都不支持他,便开始询问着诸臣。更令他没想到的是,除了几个想攀龙附凤的低微官员高功颂德,大力支持以外,再无其他。

明月和灵儿正商讨着应对之策时,宫女晴雯呈来一张由宋建托宫里太监传来的字条,打开条子赫然写有“四海速聚,阅后即焚”八个字。二人心领神会,第一时间将其销毁。

此时,四海客栈内的叶梓枫、陈筱雨和族长正焦急地等待着宋建的消息。宋建也不负众望,下了早朝后立马奔赴客栈与之汇合。接下来,留给叶梓枫等人的,除了耐心等待之外,别无选择!

退朝后,仁德帝行至后宫,又被众嫔妃缠着悉数劝阻。他心里是明白的,嫔妃们只是皇后和孙贵妃的棋子,他们才是幕后主使者,只是没有出头罢了。

此时的仁德帝心情极度郁闷,随口对小玄子说:“朕心不悦,还是起驾明月阁,瞧瞧两个丫头去!”

“一副狐媚之相……”孙祥巍巍颤颤地说。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