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工业帝国》
大明工业帝国

第八十七章 捡漏积水煤窑

东厂准备筹集一批粮食的事情也不会瞒着他,还会主动告诉李公公,让他一起出谋划策。

李公公来的时候,还对于马由桂借银子这件事,有着一定的把握。

现在听到这个情况,就算他豁出去自己全部的人脉,也难了。

马由桂既然已经开口了,说明他真的有难处,李公公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了,却也能为兄弟两肋插刀。

李公公为了帮马兄弟把银子借到手里,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积攒了这么多年东厂人脉。

虽说六七千两银子对于东厂的人脉来说,不值得一提,这可是东厂的人脉。

虽说这件事不应该是东厂所关心的,应该是由朝廷的那些官员去操心老百姓的生死,去治理大明。

但东林党那些官员是什么德性,东厂这些年来太清楚了,比东林党自己都要清楚。

这些年来,每一次发放的赈灾粮款,还没有出京城,就被户部的官员腰斩了一半。

到了地方上巡抚再来一刀,再往下知府又来一刀,县衙还来一刀。

就算有剩余,全到了官僚乡绅的手里,美其名曰是代发,代着代着就代没了。

眼睁睁看着无数老百姓饿死。

大太监方正化和另一名大太监商议了很长时间,瞥见旁边的李公公没有说话。

另一名大太监心中了然:“咱家还有要事,改天再来商议这件事。”

等到另一名大太监离开了这里,李公公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大太监方正化和李公公共事这么多年了,很清楚李公公是个什么人,做事比较公正从不喜欢以权谋私。

不过谁没有个难处,何况李公公为了东厂尽心尽力干了这么多年,从来没为他家里谋一点私利。

大太监方正化对于自身很严格,对于手底下的档头们还算是比较宽容。

如果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只要李公公的要求不过分,大太监方正化都可以答应:“有什么事就直说,不用在这里吞吞吐吐。”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公公也没什么不好说的了:“马兄弟想要买走京西所有的煤窑。”

“只是手里缺点银子,就想着能不能从东厂借点银子。”

大太监方正化听到一句从东厂借银子,也是不禁乐了:“方某活了这么多年,真是*听说有人敢从东厂借银子。”

笑归笑,有一点让他很不理解:“不过,马由桂从东厂借银子也就罢了,但他为何去买那些没有用的荒废煤窑,难不成煤窑里有金子。”

李公公也不清楚马由桂为什么买那些荒废煤窑,无奈道:“就算是有金子,荒废煤窑全是深不见底的积水,也挖不上来。”

李公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开始咬了咬牙说道:“只要东厂能借给马兄弟的银子,咱家愿意去辽东。”

东厂这些年一直在往辽东渗透,但辽东同样是有大量的旗人细作,在八旗兵的地盘上被发现的可能性极高。

去了辽东的东厂番子,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李公公这句话说完,大太监方正化不免高看了他一眼。

李公公这是要用自己的性命,去给马由桂换来一笔银子。

大太监方正化摆了摆手:“只要是不超过一万两,方某就私自做主,把这笔银子借给马由桂了。”

李公公已经准备牺牲自己了,也没觉得能够真的帮马由桂借来银子,毕竟东厂现在也正是需要银子的时候。

关乎抚宁卫军户的生死,关乎山海关的稳固,他李公公的面子也值不了那么多银子。

这么说来的话,大太监方正化全是看在马由桂的面子上,才决定给他这笔多达一万两的银子。

李公公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这里,回到王恭厂告诉马贵这一个好消息。

在离开的时候,李公公把马由桂所需要的数目说了出来,大太监方正化直接写了一张批条给他。

李公公接过这张批条的时候,手指都有些颤抖。

批条不重,东厂给马由桂的面子太重了。

一炷香过后。

李公公再次回到了王恭厂,找到了正在官帽椅上喝茶的马由桂,拿出了那张批条。

李公公把这张批条交给马由桂,心里感慨万千,忍不住说了一句。

“没想到,还真的能从东厂借来银子。”

全部放在了借银子上,这要是被东林党听到了,绝对会耻笑李公公疯了。

李公公还是没有任何的犹豫,谁让马兄弟唯一把他当完整的人来看。

山海关的军心涣散都是轻的,更严重一些,很有可能导致驻守在汉山海关的辽东边军们起兵造反。

李公公作为大太监方正化身边的四大档头之一,不仅权力大,也是大太监方正化身边的左膀右臂。

抚宁卫作为山海关后方的重要屯田卫所,居住着大量的军户,是山海关重要的兵源之一。

李公公说笑归说笑,对于马由桂提出的这件事,看得比他自己借银子还要重。

马由桂对于人情世故方面的精妙处理,逐渐开始显示优势了。

马由桂坐在王恭厂的官署大堂内,慢悠悠喝茶,等着李公公回来。

李公公赶到了紫禁城内的二十四衙门,找到了大太监方正化。

如果不想办法给抚宁卫送去一批赈灾粮食,将会有大量的军户饿死。

这样不仅会造成山海关无法补充战死的兵员,更容易让山海关的军心涣散。

山海关很多边军的父母妻儿就在抚宁卫,如果他们的父母妻儿饿死了,还是因为朝廷没有及时的发放赈灾粮食。

毕竟这是找东厂借银子,大明那么多年来,还真没有人胆大到敢找东厂借银子。

一炷香过后。

相比较马由桂去买一些没有用的荒废煤窑,抚宁卫军户们的生死更加重要。

每少一两银子,就有可能多饿死一名军户。

此时的大太监方正化和另一位大太监,正在商议怎么从牙缝里挤出一大笔粮食,送到山海关后方的抚宁卫。

大明各种天灾不断发生,抚宁卫今年刚好发生了旱灾,那片土地上注定颗粒无收了。

心里对于借来银子,也是十分的忐忑。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