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工业帝国》
大明工业帝国

第一百二十三章 马由桂去治理

现在政绩还没出来,京畿就出现了水涝大灾。

不管是乡间的老百姓还是官僚乡绅。都会出现一个相同的念头。

当朝的天子是一个昏君,老天爷在苍天预警了。

任何东林党官员都可以,无论官位高低。

只要东林党还存在一天,东林党人就会飞蛾扑火般的扑过去。

涉及的利益太过于惊人了,大到可以坐上六部侍郎的位子,成为当朝中枢重臣。

“万一没能治理三角淀的水涝灾害,很有可能会被乱臣贼子利用,出现登高一呼的情况。”

朝廷里的官员能够站到朝堂里,全部都饱读诗书,明白登高一呼是什么意思。

这里面就涉及到历史典故了,说的是陈胜吴广反抗秦朝的统治。

宋应星这句话说完,站在远处闭目养神的大太监方正化,立即睁开了眼睛。

满脸凝重。

大明其他的地方出现了水灾还好说,毕竟自从天启皇帝年间开始,大明各地就频繁的发生各种灾害。

顺天府万一发生了大灾可就不一样了。

顺天府可是京畿,是天子脚下。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到了这种万分危急的时刻。

大太监方正化也顾不得去想什么有没有阴谋,凝重的看向了李元鼎。

李元鼎淡然一笑,三言两语之间调动了整个朝堂的紧张情绪,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怪工部右侍郎会对他这么的看重,不单单是因为他是子侄辈。

工部右侍郎的子侄辈多了去了,自身的同宗子侄都有不少,唯独对这个李元鼎相当看重。

最大的根源就在于李元鼎的才智。

东林党内部有一位智囊看人很准,有着当世月旦评的尊称。

工部右侍郎和那名智囊私交甚密,智囊曾经私下里给工部右侍郎说过一句话。

李元鼎有朝一日很可能与他同阁为臣。

一句同阁为臣。

工部右侍郎便开始对李元鼎不停的高看。

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同阁,这个就是暖阁。

同阁为臣。

李元鼎以后有可能与工部右侍郎一起站在暖阁内。

这就相当于直接点明了李元鼎以后有可能成为中枢重臣,有着中枢重臣的才智。

今天,三两句就调动了整个朝堂的情绪氛围,东林党高层们全在感慨那位智囊的看人准确。

接下来,按照李元鼎和工部右侍郎以及大量幕僚的谋划,要让马由桂去治理三角淀的水涝灾害。

这件事已经提前知会了几名信得过的六部郎中,也是工部右侍郎一手提拔的几名实权高官。

李元鼎挑明了这里面的谋划,目的只有一个。

提出马由桂去治理旱灾的时候,希望六部郎中们能够出来帮衬一二,落实这件事。

李元鼎已经成功的调动了朝堂内的情绪氛围,接下来按照谋划,就应该举荐马由桂了。

几位六部郎中左等右等,等了一袋烟的功夫,就是不见李元鼎进行接下来的谋划。

几位六部郎中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抬起眼睛看向了李元鼎,示意他赶紧进行下一步。

李元鼎也知道自己应该进行下一步,内心有更深一层谋划,便迟迟没有说话。

因为他在等,等宋应星主动说出让马由桂去。

东林党算计的再怎么阴险,也会有一个最大的纰漏,那就是马由桂不愿意去。

只要马由桂不愿意去治理三角淀的水涝灾害,顶多把他的军器局大使位置拿下来,还不至于对西法党造成更大的损伤。

本来这次也只是为了抢回东林党的重要财源军器局,李元鼎却不满足这一点,准备借助这件事彻底把西法党从朝堂上赶出去。

要想达成这一次谋划,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难,一起举荐马由桂去治理水涝灾害。

但就算是个乡野匹夫,也知道三角淀不是人所能治理的,尤其是三角淀这种大湖的水涝灾害。

要是能够治理的话,早就被根治了,哪里还能等到今天。

毕竟只要治理好了水涝灾害,不仅是在政绩上能够增添浓重的一笔,还能得到很大的名望。

人力胜天。

这四个字,对于大明所有的读书人来说,就是压在他们头顶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巅峰。

马由桂借助大明蒸汽机完成了一次人力胜天,但对于东林党来说大部分还是不愿意承认。

只是觉得马由桂是个会的江湖术士,用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取巧办法,才能让一堆钢铁从河里抽上来水。

李元鼎和工部右侍郎商量好了这件事,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在第二天的早朝就开始运作这件事。

早朝。

大明天子刚刚登基没有多久,根基未稳,很需要一件件的政绩来稳定人心。

政绩不比其他,真的要干出什么政绩,需要大量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去治理。

当年的汉武帝都因为各地发生灾害,再加上儒家学说的天人感应,只能迫不得已了下达了罪己诏。

正是因为打压了西法党,就能坐上中枢重臣的位子。

皇极殿。

李元鼎走出了朝班,手持玉笏说道:“启禀陛下,顺天府三角淀的水位不停上涨。”

不管大明天子治理天下治理的好还是不好,只要京畿发生了大灾,在老百姓心里就预示着一件事。

何况是刚刚登基一年的大明天子。

满朝的东林党官员听到李元鼎的这句话,全都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一句话可谓是击中了大明天子的要害。

三角淀位于顺天府和河间府的交界处,属于京畿地域。

天子脚下要是发生了大灾,这对于以儒学治国的大明来说,就是天人感应的苍天预警。

其他朝臣的反应,果然是印证了东林党官员的想法,一语击中了大明天子的软肋。

西法党的六部主事宋应星走出了朝班,脸色凝重的说道:“陛下,这件事刻不容缓了。”

大明的天子是个昏君。”

这也是儒学统治天下所带来的一种根深蒂固观念。

“很有可能在今年发生涝灾,还请陛下挑选一名治世能臣前往三角淀治理涝灾。”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