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第929章 治邦对策

把秦州城里各方面的重要人物,都认全了之后。

盛长柏就离开了秦州城,

秦州虽然级别不低属于节度州的级别,地方也不算小,面积要大过一般的州府,但是辖区范围之内也就四个县城。

在秦州这个地方执政,和其他内地地区,也是有很大区别。

在秦州执政,主要的任务,是调和境内各民族的关系,以文化同化境内的异族。

修建城池,在重要的关口修建堡寨,加强和域外的各吐蕃部落互市交流,增强州府的军事防御能力。

也是仁宗朝的时候,西夏才崛起,建立了政权。

然后西夏入侵大周,把韩章给揍的头破血流。

大周在西北的战略就从主动开拓,进入到了被动防御模式。

防御就是修建堡寨,构建完整的防御线。

凡称之为寨的,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称之为堡的,大者周二百步,小者百步。

大于九百步的,已经脱离了堡寨的级别,也就可以称为城。

用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大周在西北修建了上百用于军事用途的堡寨,遍布秦州各处。

就是标准最小的堡,周长也要一百多米。

在生产力不足的大周,在秦州这种地势上,修建堡寨。

单是一个堡寨都不能算是小工程,何况是修建的秦州境内到处都是。

抛开那些庞大驻军的耗费,只是这些工程,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这也是大周财政,越来越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大周和辽国签订的协议,大周不能在北疆边境,修建军事的原因。

西北地区,就是大周修建军事的最多的地方。

秦州又是西北地区修建军事最多的地方。

看到了这些修建在交通要道,地势凶险之处,肩扛人挑修建起来的堡寨,其实还是挺让人震撼的。

但是只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工程,是奇迹一般的难度,就知道修建过程中的朝廷,百姓的牺牲有多大。

付出的挺大,防御能力,也见不得有多好。

盛长柏了半个月时间,把秦州简单的视察了一圈回来,知州就找上了盛长柏。

毕竟是两个人搭班子干事,总是要先沟通一下的。

“盛御史,不知道你对咱们秦州民风印象如何?”

知州还叫盛长柏御史,也是盛长柏的侍御史职位,没有被新帝收回。

中央监察部门二把手,也是盛长柏的最有地位的一个身份。

新帝还是够意思的,保留着御史的身份,在西北几路,盛长柏就有底气不虚任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确定和汴梁,乃至是南边的民风,有许多的不同,西北的民风还是要豪爽很多。”

处于边境,随时面临异族生存威胁,汉族和异族杂居,相互影响。

秦州算是盛长柏在大周长期经历过的这些地方里面,最尚武的一个地方。

也不只民间尚武,就是这边的边军,也要比汴梁的禁军悍勇一些。

大周的禁军轮转戍边政策,多少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太平环境下的汴梁禁军,明显比边境的禁军,气势要差不少。

当然了,西北地区也就是整个陕西几路,大概驻守了三十几万的军队。

这里面的禁军,占比其实还不到一半。

除了负责打杂,杂役的厢军之外,西北也有自己的军事力量。

就是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由本地子弟为主要人员组成的乡勇。

这些乡勇也可以说是西北各方,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就是大周朝鼎鼎有名的“西军”。

这些年西军队战力,已经不输于普通的禁军指挥。

如果禁军没有改革,持续性的腐败,荒废下去。

这些西北乡勇,战斗力超过禁军,只是迟早问题。

“这里毕竟是边州,百姓和军队时刻面对着西夏贼兵的威胁,和其他自然也不一样。”

秦州的知州姓王,三十多岁不到四十,也算是朝中的重点培养的对象。

毕竟秦州这种地方,属于边疆重镇,朝廷任免秦州的官员,从来都很是慎重。

现在马上就要退居二线的韩章,当初也任职过秦州知州。

王知州在大宋的这么多文官里面,也算一个知兵之人。

十多年前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在西北地区任职。

了解兵事,又了解西北,所以才能担当秦州知州这样的重任。

单从履历上来看,王知州确实是比盛长柏的屡例,更适合担任秦州知州。

这个王知州,也和盛长柏的交际圈,没什么干系,和王舅父家没什么渊源,也不是海家的故吏。

关系能处的怎么样,都要看盛长柏自己。

“秦州的兵士确实颇为精锐。”

盛长柏赞同的说道。

只从盛长柏的个人观察来看,现在西北的军队,其实战力并不能算差。

和西夏交锋,一直处于下风的原因。

除了骑兵对步兵的绝对优势,打不过还可以跑之外。

大周对于军队的指挥,也是关键。

每次西夏兵的小股入侵,也只是最先,打大周一个出其不意。

等大周方面反应过来之后,西夏也就轻易占不得便宜。

在一些局部地区,西夏兵吃亏也是常事。

但是等到了双方有大规模会战的时候,大周变了指挥,军队没有了自主权,往往都是陷入劣势。

“虽然我们西军各方面,各方面待遇远不如禁军,但是精锐程度不差于人。”在西北任官十几年,王知州明显对西北有了感情,把自己也当做是一个西北人。

“盛御史到了咱们秦州,也有半月,不知对咱们秦州可有什么想法?”王知州继续说道。

“明公把秦州治理的不错,我初来乍到的哪有什么意见。”

盛长柏不好直说,还是要日常客气,谦虚一下。

“盛御史通判徐州的时候,政绩斐然,我也听过一些,还是希望盛判能够一施所长,惠及咱们秦州军民百姓。”

毕竟也是中过进士的文官,虽然处于军镇,行事看着雷厉风行不少,但是文官中间的礼貌还是有的,还是顺着盛长柏的话,说了下来。

“那我就说上一点。”

这一次盛长柏也就当真了,也不想等经过一段时间,两个人熟悉了再说。

时间还是挺珍贵的,也不适合那么浪费。

土地其实也算是肥沃,本是一个适合种植的情况。

但是因为境内山陵纵横,许多地形都是山地,丘陵。

就算是土地不错,种植的条件也就没那么好。

加上秦州驻扎军队甚多,人吃马嚼,消耗巨大。

本地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土豆这些高产的作物,还是有推广的必要。

“如果良种真的有效,我一定鼎力支持。”王知州回道。

毕竟这些人,同样是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

和西夏兵的差距,其实就在武器装备上。

虽然大周现在的冶炼技术,也要差上西夏一些。

就算是大周的皇室,也以得到一把西夏出产的宝剑为荣。

但是不说,大周的冶炼技术方面和西夏的差距不算太大。

就是差距巨大,盛长柏也有自信,自己攀一把科技树,可以把这个差距给赶上来。

之前没有搞,也是因为大周一直忙着搞内斗。

完全没有开拓之心,就是提高了冶炼技术。

武器锋利,也只是可能造成大周更多的人口伤亡,完全没有必要。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新帝心怀大志,一心想要超过先祖的功业,比肩汉武。

为自己一脉能够,足够资格继承皇位正名。

有决心,有能力,盛长柏也就可以帮上一把,攀一下武器的科技树。

也不必追求太高,冶炼钢材的质量,超过西夏。

改善一下基础的火药配比,改良一下大周的筑炮技术。

能够以火炮的力量,撬开辽国的城墙,就足够用。

听了盛长柏的话,王知州先是闪过一些欣喜,后又是挂上了一些忧愁:

“盛御史你想法不错,但是你不知道,咱们秦州的情况有一点复杂。这边毕竟是边州,和其他州府情况不一样,州里的事情,我这个知州也做不到一言为定。咱们秦州的上下,对于番邦一直是两个态度。”

“那不知秦州上下,哪些人都是哪一边态度?”

王知州的态度还是很明显,愿意收服番邦,盛长柏明显看的出来。

“以兵马副都管向将军为首的一些武将,他们认为番邦不识王化,不服教化,畏威不畏德,没有招抚的必要,想要收服,直接打杀过去就是了。”

兵马副都管是一路兵马总管的副职,是秦州所在的秦凤路的军方

只是驻防在秦州,但并不完全归秦州管。

也是因为这样,大周这种文贵武贱的情况,向副都管可以和一州知州,争一些话语权。

当然了也确实是手握实权,手下有数万大军,给的向副都管争夺的底气。

如果真是空头将军的话,就是高上几个品级。

武将也不可能敢和文官置喙。

“骄兵悍将,手里的军士够精锐,将军自然会桀骜不少。”盛长柏也说不好自己对西军是什么观感。

不了解情况的时候,盛长柏对西军有不少的同情,但是了解了之后,盛长柏也觉得西军有现在的处境,不是没有原因。

西军虽然说起来有一些可怜,领着比禁军差许多的待遇,干着比禁军还要危险的事。

据盛长柏了解,西军的士兵,其实就没有俸禄。

朝廷只是给西北方面,召集乡勇抗敌,军屯的权利。

西北对于自己本地的乡勇,也就是给予了每一个弓手两顷地的补贴,带马的乡勇,可以多补贴五十亩。

但是刚到了西北,盛长柏也就清除认识到了,朝廷薄待西军的原因。

西军作为地方军队来说,远不如大周的中央禁军,对朝廷那么服帖。

对于皇帝来说,西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嫡系。

也不如禁军那么听从自己的指挥,当然就得不到那么好的待遇。

“等有空闲之后,我会去说服向都管的。”

以贸易、利益手段,收服番邦的计划,盛长柏肯定是要实施的。

盛长柏对这些本来应该是知州来做的工作,参与的兴趣并不大。

到这边主要还是想要了解一下番邦异族的情况,解决一部分战马问题是基础。

掌握了府库,做好自己本分之后,盛长柏也就没再做什么多余的动作。

在秦州还是先熟悉情况,参加一些官员,商人,地主,乡绅,文人的聚会。

然后盛长柏也就简单的查看了一下账目,没太深究。

秦州作为大周一个重要的边境重镇,兼具着和各种番邦交易,交好,交流的贸易责任。

最理想的情况,还是把这些人发展成大周的小弟雇佣兵。

秦州的治所是在境内的成纪县,盛长柏到了之后,首先还是拿着官牌到衙门报道。

通判作为可以监督知州的二佐官,上任后

就算大周的赋税,已经有很大一部分都供给了西北,但是这个地方还是缺钱。

边防的军费开支,属于填不满的无底洞的状态。

府库被挪用,属于这边的常事。

然后就是去通判厅后衙安顿,等到晚上参加了一下州衙举办的接风宴,见识到了驻扎在秦州的几位武官。

盛长柏就算是正式在秦州露了面。

成纪,陇城,天水,清水四县,更多的地方,是修建的具有防御性质的堡寨。

这些地势险要之处的堡寨,开始修建于仁宗朝的时候。

查看账目有无问题,府库该有的物资,是否齐备。

以大周的国情来说,差额不大就在容忍范围之内。

见到了知州和一些留在府衙当值的,签书判官厅公事,军事推官,漕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等一些府衙的幕职官。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