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在17世纪当首富》
在17世纪当首富

第7章卖概念

想了想掌柜的也不再犹豫,更是没有砍价的想法。这种新奇生意贵在先发现,先入行,抢占先机。

后续就算有人效仿,只要自家能够抢先一步打出名气,有了名气和口碑之后,其他效仿者想要分一杯羹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没再犹豫,掌柜当即便点头道:“好,小老儿这就吩咐伙计去柜上支取银钱,不知道陈公子是要今日交割,还是明日开始交割。”

看起来简单的牙人生意并不是谁都能做的,如果是在大明,这需要官方和地方的共同认可,需要几代人经营出名气才能顺利承接买卖双方。

而换在马尼拉这种国际贸易型港口城市中,就需要多种语言和详尽的数据统计,至少也要对某个领域足够了解,这才能在众多商品和商人之间达成合作贸易。

陈策能够赚到这笔中介费的主要原因还是抢占了先机,也不是说当前的马尼拉城就没有这类中介商存在,而是陈策抢在了一个大家还没有尝试的风口,成为了这个行业中第一个打响名气的人。

中介生意赚一笔快钱很符合陈策当前的实际情况,而且陈策也没有丝毫藏私,当即又把引申而来类似后世期货交易和港口仓储贸易的模式简单的说了一遍给那掌柜。

不是说陈策真的懂后世的贸易体系,而是陈策选择把一些自己粗浅的见识分享给对方,从而将一种贸易理念直接告诉给了对方。

说白了就是让掌柜的在客栈大厅中开办一个贸易大厅,现场提供保人和商品信息,直接把码头上的原始交易集中起来,哪怕仅仅是从中赚取一笔茶水钱,也足以弥补掌柜支付给自己的那50枚银比索了。

陈策不敢确定掌柜的能否玩转贸易大厅,更是不能确定这种贸易模式会不会被西班牙人抢走,毕竟这种生意都是具有官方背景存在的,陈策也不知道西班牙人会用多长时间反应过来。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陈策的想法倒是也很简单。

自己没有掌控贸易的能力,甚至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那么索性就把这个体系的运作规则抢先一步宣传出去。

这就好比后世网络软件的底层代码一样,基础架构只要还是这套逻辑玩法,那么无论以后这种贸易体系是在眼前这个掌柜的手中经营,还是西班牙的马尼拉总督府抢走了这种交易模式的管理权,这套玩法的基础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只要逻辑和玩法不变,那么自己这个不起眼的小孩子就可以从中取利来发展自身。

就好像提前在这个时代宣传期货市场一样,哪怕是自己对期货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凭借着后世几个上了新闻的案例,自己一样可以复制到当前时空来用作牟利。

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也算是无心之柳的随意布置。不指望这个布置能够立刻出现效果,但只要这个理念能够传播出去,借着当前这个时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即将开启野蛮生长模式的契机,用不了多久这种理念终究会被宣传出去。

按照陈策的记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未来几年就会开始快速发展,随之而来还会有股票玩法出现,要是能够提前把股票和期货结合在一起,哪怕这样会加快荷兰人在这方面的金融体系建设也没关系,反正自己就是个小人物,复制后世的一些经典案例来牟利,也足以让自己成为富豪了。

贸易大厅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华夏很早就有了类似的机构,如今的牙行也早有这种挂满了物价和专用交易的地方,所以陈策说给掌柜的听,最多也只能算是提醒掌柜的可以尝试多一种经营模式。

至于期货市场也不是眼前这个小掌柜能够玩得转的,无非就是借着对方的口宣传出去,尝试一下能不能把这些后世成熟的玩法宣传出去而已。而且陈策也不担心对方会藏私,毕竟是有利可图的,对方只要起了贪念就一定会有行动,而有了行动之后就必然会把这种玩法宣传出去。

为了让掌柜的不会产生50枚银币花的不值得的想法,陈策还把简单的表格统计交给了对方。

得益于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在南洋这边应用的比较广泛,掌柜的倒是立刻看出了表格统计的优势,当即倒是很认真的跟着陈策学了起来。

对于西方人来说,卸磨杀驴绝对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想要得到的已经拿走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支付那笔所谓的转手费了。

可是对于大明的商人来说,只要花费值得,商人们还真就没有西方人那种野蛮习惯。

这一点也不是说大明的商人真就比西方商人更文明,单纯就是传统华夏人对于知识的认知和西方人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方式。

换在一个西方人的理念中,陈策这个小屁孩能懂得这些知识并没有什么,人家也不会考虑陈策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这些东西,只要自己能够学会,实实在在的拿到东西,管你陈策背后是什么情况,都不在人家的考虑范畴之内。

而换在大明商人这边,传统理念中这些没有公开的知识都是大家族祖传的东西,哪怕是家族没落,能够传承这些知识的人也不是商人们愿意得罪的。

毕竟华夏传统理念中可是有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念,鬼知道人家会不会日后科举入仕,得罪一个有知识的人可不是什么好事。

其他的中介商人没有在马尼拉城中建立起牙人名气的主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经营过于分散,完全就是遇到一个客户专门去服务这一个客户,其中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根本就无法提高效率。

而在当前这个时代中,牙人生意首先需要的是仓库和完善的中介体系,甚至还需要提前收取一定的佣金才敢开启中介工作。

“因此小子斗胆估算一下,一年下来仅仅是这门中介生意便有个200银比索的收益,刨除海上风浪和其他人效仿的因素,小子愿意作价50个银比索转售这门生意,不知道掌柜的意下如何。”

那掌柜眼珠微微转动,转瞬间便觉得陈策开出的价格还算合理。这们生意看起来只有陈策推测的这个收益量,可是一旦自家接手了这门生意,客栈自然也会吸引到更多往来商人入住,实际上自己的收益还会更多。

掌柜的能够发现商机自然也能想到这一点,或者说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许会是掌柜的最根本的目的。

陈策其实能够猜出掌柜为什么会找自己转手这门生意,说起来其实也是一种信息和认知方面的差距。

陈策的做法不提前收取买卖双方的中介费用,完全抱着后世销售的态度联系上下游渠道,也没有赚取中间差价,仅仅靠收取少量中介费来帮助买卖双方尽快达成合作,说白了就是一种理念上的差距。

相比于当前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来自后世的陈策明显是一种主动出击的策略在进行中介行为。

所以趁着这个名气刚刚打起来,陈策倒是不介意赚取一笔转手费,直接把这种模式卖给对方。

所以掌柜立刻拱手说道:“还请公子开价,若是合适,小老儿立刻筹备银钱,咱们立契交割。”

陈策想了想说道:“昨日和今日两天,小子一共赚取了20枚银比索,看起来不少,实际上港口中的商船有限,海贸出入港口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折算下来,怕是一个月最多也就能收益到60枚银比索左右。”

这都是陈策大概估算的结果,也不算是信口胡说,所以说起来陈策还是很有底气的。

生意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或许在后世人眼中看来这是一门谁都能做的生意。可是在商业模式相对传统的当前时空里,还真就不是所有人都敢冒险主动出击,去直接开拓市场的。

陈策很清楚自己这个中介不是适合自己的长久营生,同时掌柜能够看到其中商机,自然也就意味着只要对方愿意,用不了多长时间对方就能梳理出自己操作的流程。

陈策无所谓的笑道:“契约立定便直接交割,趁着小子刚刚打出些许名气,倒是也能让掌柜的直接开始盈利,这也算是小子一番诚意。不敢保证这门生意能够长久盈利,最起码小子敢说掌柜的不会亏损了这50枚银比索。”

眼看着陈策如此有诚意,掌柜的自然是眉开眼笑的吩咐伙计取来银钱和纸币,双方当场便在店内订立契约,陈策也随即将自己收集的那份信息直接交给了对方。

短平快是目前最适合陈策起家的方式,任何一个行业都不适合自己长久经营,至少目前自己的年龄和身份都不足以支撑一个长久的生意,所以陈策也没有开出太过分的价格。

“若是掌柜的感兴趣,小子倒是可以帮助掌柜的梳理好这门生意,到时候只需要掌柜的在客栈中留出一个专门的屋子贩卖这些消息,不敢说能够赚大钱,至少也能给客栈多吸引一些客人上门。”

而掌柜的不了解陈策的底细,更是不清楚陈策这门生意的背后究竟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才愿意主动开口承接,用转手费来尽快接手这门赚钱的生意。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