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翻山记》
翻山记

第二十四章

俗话说得好,欲求天下事,需用世间财。曾明泽早就想好了,即便是用真金白银砸,也得把李同方这只大腿给砸到手。

不过上次那顿酒倒也不是一点用没有,起码让自己在李同方那里留下了个印象,等再上门去拜访时至少不会显得那么唐突。

从曾进贵那里打听到李同方的住址之后,曾明泽专门让爷爷翻黄历挑了个宜访友出行的黄辰吉日上门拜访。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这句话是曾明泽从爷爷给他的那本《增广贤文》里看来的。

尽管他认为这本书的作者想以几句话就概括总结人生百态的企图是愚蠢可笑的,但客观上来说,那当中一些关于人情世故的观点即便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来看,也是相当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或者触了人家的霉头,等于是给双方添堵,要想办成事更是绝无可能的。

曾明泽寻思着李同方不比周裕,送些茶油、鸡鸭、腊肉之类的土货给县领导也不合适。他毕竟没多少这方面的经验,翻来覆去也就只能想到那几样。后来还是杨建升给出了个主意,让他送红酒和茶叶。

按他的说法,这年头,送这两样东西是最对领导胃口的,喜欢就留下自己喝,不喜欢也好办,现在外头有不少名烟名酒店就是专门回收这个的,过道手就能换回一袋真金白银。

曾明泽仔细一想,还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世上可能会有不爱喝红酒、不爱喝茶的人,可是不爱钱的人,还真不可能有。

为了让李同方满意,也为了在他那里留下个好印象,他没敢在县城的那些小店里买红酒、茶叶,而是专程联系了一个在市里工作的同学,让她帮忙代买。

“悦姐,你可得认准了牌子再买啵,千万别想着帮我省钱,这酒和茶叶我是拿来送人的,要是买到假的就不好了。”为保险起见,曾明泽在电话里反反复复的叮嘱了关悦好几遍。

电话那头的关悦郁闷不已,心想不就买盒茶叶、两瓶酒嘛,至于搞得这么郑重其事的?

关悦买好东西,曾明泽去拿的时候,又紧张兮兮的确认了一遍:“是真的吧?是大牌子的没有?”

关悦哭笑不得,不满道:“大哥,你就放心吧,茶叶跟酒都是在我们单位定点采购的地方买的,这要还是假的,就没地方能买到真的了。”

曾明泽这才放下心来,说道:“那就好!这东西我是要拿去送给县领导的,就怕买到的是不好的,人家不满意就麻烦了。”

关悦家里条件好,一毕业就被抽去了市教育局办公室帮忙,这一年来,时不时的跟着局领导出去应酬,不知见过了多少高官权要,眼界自然不是曾明泽这种乡巴佬可比的,曾明泽嘴里比天还大的县领导在她眼里也不过尔尔,较真起来顶多就是一基层领导干部,要在领导前面加个大字,在她看来都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下衍生的僭越之举。

“我当多大个领导呢,不就一县处级嘛,我们局长都才喝这个档次的茶叶!哎,你要不说,瞧你那紧张样,我还以为这东西你是要送给国家ldr的呢!”关悦向来是个嘴里不饶人的主,听曾明泽说完便忍不住揶揄道。

一样米养百样人,看惯了山巅精致的人不会在意山脚的泥泞。

曾明泽不敢跟这个传闻家庭背景非常吓人的同学分辨,道过谢,约好下次再来市里时请她吃饭之后就匆匆赶回了同乐。

——

从云亭居出来,曾明泽沮丧不已。

方才他去拜访李同方,对方不仅没收下礼物,对待他的态度也显得格外冷淡,与那晚在曾进贵家里平易近人的模样简直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当时李同方开门,见到提着东西的曾明泽,就只是站在原地随口敷衍了几句客套话。曾明泽还没来得及说出此行的目的,李同方便借口要出去开会,毫不客气的对他下了逐客令,从始至终都没有表露出半点邀他进屋的意思。

曾明泽再有心交好对方但到底也是个要脸皮的人,只得又将东西提了出来。

客来主不顾,自是无良宾。

不过曾明泽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无良宾客,李同方拒绝自己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他眼里自己还不够格成为他的座上宾。

无论关系亲近程度又或者实力水平,都是如此。

下楼梯的时候,曾明泽突然就羡慕起从来不屑于应付人情世故的陆澄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曾明泽所认识的人当中,就属陆澄最为懒散,可以说是随遇而安至极。除了看书,他好似对其他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一般。在学校时,每天独来独往也照样安之若素。偶尔同学间出去街上小聚一下,有人叫他他也去,没人叫他他就不掺和,这幅无所谓的态度就连素来自诩洒脱的赵朝晖都要甘拜下风、自叹弗如。

有一次曾明泽问他为什么从来不会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因为我觉得为了去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是一件最愚蠢不过的事情。我不想去讨好别人,实际上也讨好不了任何人。如果你也想通了这一点,再有聚会什么的,可能你也会去参加,但至于会有多高的兴致,我看难。

曾明泽那时其实没听懂,只觉得读书多的人说出来的话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让人听了啥都没弄明白却还是愿意伸出大拇指,由衷的夸赞一句:高!实在是高!

在被李同方拒之门外的那一刻,鬼使神差的,曾明泽又回想起了当初陆澄说的那一番话。

在短暂的回味之后,他陡然就悟透了其中的关键: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各种利益的总和,每一次所谓的交际实则都是利益交换的过程。有利则交,无利则散。一句话足以解释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

想通这一点,曾明泽刚好走完那段昏暗冗长的楼道。站在明媚的阳光下,他感觉整个人都为之一振。

东西买了总不能浪费,在自己享用和转送他人之间,曾明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虽说现如今赚了些钱,可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打小就缩衣节食惯了的农家娃,上百块钱一斤的茶叶对他而言还是过于奢侈了。

好的东西还怕送不出去?李同方不收,难不成就没人收了?

吃过苦的人,那不屈不挠、越挫越勇的基因会被深刻进骨子里。

曾明泽很快就恢复了往时昂扬的斗志。

在前往平顶乡的班车即将发车之际,曾明泽突然改了主意,跑下车将票退掉,转身又上了一辆从同乐发往玉洪的班车。

坐在车上,曾明泽闭目凝神,在脑海中不断复盘刚才那次失败的送礼。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后思量事事宽。

他觉得,或许是自己太心急了些。

对一件本不甚急切的事情过于急切,本就不是明智之举。才见过一次面就找上门去,换了旁人怕也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心生戒备,如此一来,自己被拒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转念他又想到,今天自己这样冒冒失失的过去确实不合适,要是先搞定曾文林,再找机会让他帮忙引荐会不会好些?

一番思量之后,曾明泽豁然开朗。

说到底,其实还是自己没有经验,考虑事情过于简单了。

其中最大的症结就在于自己搞错了重点,把关注点放到了礼物本身上面。殊不知,送什么礼物固然重要,但送礼最关键的其实在于怎么送、什么时候送。送礼的方式、时间都对了,事也就成了,礼物的价值大小反倒在其次。

只是曾明泽此刻还没有意识到,在多年以后,他又会否定掉今天自己做出的这个判断,转而认为送礼这件事情本身其实都不重要,从本质上来说,送礼同献祭并没有什么不同,重要的是人们需要通过这种仪式来寻求归属感和庇佑。

下面的人借送礼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忠诚,上面的人通过收礼明确地位、划定阵营。而对于送礼者来说,最难得的是怀着物归原主的心态送,收礼者则要抱着不要的态度要,如此才够得上一句皆大欢喜。

(本章完)

.

曾明泽从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然而他学以致用的本事,却让号称读书破万卷的陆澄都叹为观止。

用老同学陆澄的话来说就是,他看十本书都不如曾明泽读一页纸来的裨益大,他只善于从书里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曾明泽却生来就有以微知著、触类旁通的天赋,从不会为书籍道理本身所桎梏。

所以在听曾明泽说起李同方的事后,杨建升就一直在极力怂恿他再去走动走动。

一顿酒的交情有等于无,曾明泽从不奢望靠那一顿酒就能让人家认可乃至帮助自己。

目前他与刘登远、杨建升三人合伙经营的木材生意渐入正轨,尤其是在银行的贷款到位之后,刘、杨二人四处圈地,大肆扩张,发展势头节节攀高。

第二十四章

曾明泽也自认为是个务实的人,为人处世的风格甚至近似于事功主义。

于他而言,道理不分好坏,只管有无用处。有用则学,无用则弃。

中国从来都是政治经济,只会是政治决定经济,也只能由政治决定经济。这既是经验,也是规律,更是趋势。

按照杨建升的话说,就是如果单论手里囤积的木材而言,他们已然是平顶乡乃至整个同乐县内首屈一指的木材商。

本来按照现在的情况,就是不去抱李同方的大腿,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木材生意没那么复杂,只要搞定下家和货源就成。唯一需要常打交道的无外乎就是林业局和交警大队那两个单位,而这两个单位杨建升都有熟人,一般的麻烦他出面完全可以摆平。

可是曾明泽知道一个县委常委的能量,现在用不上不代表将来就没有求人家的地方,何况李同方还不到四十岁,在一众县领导里算是年轻的了,未来再进一步的可能性很大。用杨建升的话来说就是如果现在不未雨绸缪,先把冷灶烧好了,以后事到临头再去求人家可就晚了。

那晚从曾进贵家里出来,曾明泽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

在中国做生意,有无关系、靠山可谓云泥之别。就像胡雪岩、盛宣怀之流,之所以可以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地步,除了其自身具备超强的商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则是因为站在他们背后的是左宗棠、李鸿章等重臣大吏。

在给李同方准备礼物时,他费了好一番心思。

送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送得好、送得妙,双方皆大欢喜。送的不好,被人挡回

曾明泽曾在一本财经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观点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与权力脱节的生意或许有,不捆绑权力而做大做久的生意却绝不会有。以前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将来更会如此。

看到这句话后,曾明泽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件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如何攀上李同方的关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