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开明士绅》
开明士绅

第16章洋人的擂台

在台子的紧西侧把边儿的位置,放了一张小方桌,桌子后面坐着一个头戴瓜皮小帽儿留着山羊胡儿的人大清国人。

他打扮得有点儿像县衙里的师爷。李福全、王翰林都看出来了,这个人是擂台的中保人。

这帮西洋人嘴里哇啦哇啦乱叫,冲着台底下的人比划手势,他们把大拇指冲下瞎比划。

在遵化看守皇陵的王爷贝勒的格格都不会嫁给汉人更别说皇帝老子的女儿了。

年轻人都是爱好看热闹的,看到有人摆擂台李福全、王翰林就忘记给刀配鞘的事儿了。

他们也要去看个究竟。二人片腿儿下马,王翰林提议先找个地方拴马,刚好路边饭铺门前有拴马桩。

只见他掏出了一锭足五两的文银交到中保人手里。他双手抱拳轻蔑的看着排站在台上的五个西洋人说道:“”你们谁先来?小爷我就不信大清国就没人治得了你们了”。

看见有人上台挑战从这五个西洋人中走出来一个壮汉,这洋壮汉走路的声音咚咚响,仿佛整个擂台都在跟着震动。

年轻人把辫子绕在了脖颈上拉开了架子,李福全看出这年轻人拉的架子是武学最基础的骑马蹲裆式。

上台比武敢拉这个架子的人不用说一定是高手。就像下象棋一样第一步敢拱卒的,那这个人的棋求一定是深不可测。

洋人也拉开了架子,王翰林看洋人拉的架子很奇怪,只见洋人双腿一前一后两个大铁拳在胸前勾勾着。

这种武术李福全和王翰林还真没见过。拉架子的年轻人貌似不准备先动手,在等待洋人先进攻,他这是要以静制动。

洋人也不准备上前他勾勾着双拳,双腿一蹦一跳地蹦跶着,一直在做着像是民间神棍跳大神儿一样的动作,显得既滑稽又可笑。

李福泉心想这样的招式还真没见过,难道他师傅是关外跳大神儿的?

年轻人还是不动拉着架势等着洋人进攻,洋人就在那儿勾勾着拳头蹦跶。还是年轻人先忍不住了,他双腿一跃向洋人发起了进攻。

年轻人连着快速地拍出了三掌。这洋人不躲他反而双拳抱头,用胳膊护住了脸,这是个什么打法儿的?不还手先护脸难道你是靠颜值吃饭的?

但是当年轻人收掌的时候洋人猛地直出了一拳。这拳出得直不楞登,倒像是螳螂打架的动作,难道他练的是变异的螳螂拳?

这时年轻人又使了一招儿力劈华山腿这一腿可厉害,需要出招儿的人把腿抬高抬直过头顶。用力快速劈下去,脚后跟直劈对方的面门。

按照武学常理对方要想化解此招,应该迅速一个侧身躲过劈开的腿,猫腰侧身快速向前踏进一步出掌拍对手的肋骨,简单的化解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可是你再看这个洋人不但未躲他又用胳膊护住了他的脸,年轻人这一腿的力度实实地砸在了洋人护脸的胳膊上,砸的他后退了一步。

王翰林说话了:“没想到这洋人还挺抗揍,这要一般人挨了这一腿早趴下了”。

这时洋人开始反击,只见他左、右、前、后只会用拳,他的腿只是用来蹦跶的。“这就奇怪了,都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洋人把那腿闲着干啥呢?”。

听到王翰林嘀咕,旁边儿一人说话了:“你还不知道吧?我来这里看了三天了,这帮洋人都不会使腿就会蹦跶。但是他们的拳头特别硬,你打他十下他不倒,一旦你挨他一拳那你就再没有还手之力了”。

二人牵马行至饭铺门前,招揽生意的小堂官儿,正手持白布手巾边点头哈腰往店内迎接客人嘴里还还边唱着北京特有的吆喝小调,儿听起来有一种让人不进他家吃饭就白来了的感觉。

小堂官儿唱到:“后臀尖地肉啊,切的色子的丁啊。保定府的干黄酱啊,大豆油炸香啊。故安府的精白面啊,切的细又长啊,……来了您那,炸酱面两碗……”。

那胸脯鼓的看着比马屁股都结实,胳膊上青筋毕露,那拳头大的比打铁铺的大锤还要大三圈儿。

浑身是毛儿,头发都长到了脸上,胡子都长到了胸脯上。更奇怪的还有一个人好像是刚从墨缸里爬出来一样黑炭黑炭的,这还是人吗?晚上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说的是不是就他呀?

王翰林却兴致挺高“我说福全啊来都来了还不看看去?走,走咱们去看看这帮洋毛子有什么手段?咱大清国没人儿了吗?三天连一个赢的都没有?”王翰林的骨子里就有着赌性。

说是皇帝老子的女儿比武招亲,那是王翰林故意在开玩笑,他们都知道满人的格格是不会嫁给汉人的。

小调既优美,又能唱出饭食的特色。让你有一种听他唱你就想吃的感觉。

王翰林上前打招呼:“堂官儿,马栓你门口儿,你可得给我照看好喽”说着掏出些散碎银两塞给了小堂官儿“先赏你这么多,一会儿看热闹儿回来还有”。

小堂官儿又回答道:“二位爷有所不知,三天前天桥儿来了一帮洋毛子就在这儿摆了这个台子。这帮洋人都是身高马大,你上去打赢了他给你文银十两,你打输了你掏文银五两就行,规矩是他不打你太阳穴你也不能踢他的裆”。

不过王翰林这样一说也激起了隐藏在李福全心里隐隐的爱国情怀。看看去就看看去吧。

二人来到了比武擂台近前,抬头一看擂台上并排站了五个人高马大的西洋人。

这帮西洋人都光着膀子,看他们的身体结构确实和大清国的人不一样,长相也奇特他们个个那胳膊粗的比咱们的大腿还粗。

小堂官儿嘿嘿两声回答道:“看在二位爷给小的这么多银子的份儿上,小的劝一句您二位爷还别去了,去了也是输有多少银子输多少银子,这都摆了三天了小的都没看见一个人赢呢”。

这话让李福全和王翰林产生了兴趣,王翰林又问小堂官儿:“到底怎么回事儿呢?那儿不就是摆擂台子的吗?怎么还能输银子呢?”。

李福泉、王翰林二人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啥,但看他们的动作,也知道他们是在藐视台下的大清国人。

这时有一个身材高挑的年轻人蹭的一下就蹿上了擂台,从他上擂台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轻功了得。

李福泉和王翰林这回算是明白了,原来不是什么打擂台,这就是是一个赌博的局儿。

李福全最讨厌赌钱了,他就打起了退堂鼓:“咱们还是去配刀鞘吧,别看了没啥意思”。

小贪官儿接过银子,那种兴奋的表情早已溢于言表。“您二位这是要去看打擂台吧”王翰林赶紧问:“对呀,你怎么知道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