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人世间:揍骆士宾,从卖鸡蛋开始》
人世间:揍骆士宾,从卖鸡蛋开始

关于小货卡的价格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有43%以上的家庭,都拥有了至少一辆自行车(资料来自网络)。

回到主题。

据小五找到的资料以及询问了长辈后得知,小货卡在当时并不是不能购买,只要有票,就能购买。

在这里我进行一个统一的回应。

由于这本书小五设定的是比较写实的,自然很多物价、人物都是进行过资料查询的,不敢说做到完全真实,但绝大多数,小五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比如小货卡问题。

真正有刚需的,也只有那些工厂了。

可当时的工厂都是国营的,这个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里面的道道,小五就不多赘述,总而言之呢,只要稍微有点损坏的小货卡,都会被当成废品给处理掉。

所以。

一个是被当成废品处理掉;

一个是普通老百姓都刚需的自行车;

相信看到这里。

大家都应该知道孰重孰轻了吧?

如果还不明白。

那小五就再打个比方。

比如:

在2022年的今天,一架民用双人直升机,国产的,最便宜的40万出点头就能买到了,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买个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汽车,反而不去买飞机呢?

就是因为实用性。

你飞机要起飞,可不是说说就行的,还得申请航道还得另外再考驾驶证。

同理。

一辆小货卡,还得加油,还得托关系,关键是它虽然是四个轮的,但跟小轿车完全是两个档次啊,并且也不能靠它赚钱啊,这价格自然就会很低。

这也是为什么范宏斌在前期组建车队时,需要挂靠在手表厂的原因了。

综合以上所述。

希望大家不要再纠结几百块买辆二手小货卡这件事了,感谢!

有人拿70年代初期的自行车来打比方,这个其实是不恰当的。

在统购统销的年代。

这就造成了自行车成为了俏销货。

换句话说。

公交车要凭票才能乘坐,而且票都是单位里面发的。

今天又看到有读者提出疑惑,说70年代初期,一辆自行车都要200块,一辆小货卡怎么可能这么便宜。

买东西都是需要凭票购买,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比如在《正阳门下》电视剧中,同大院儿的程建军在1976年买了一辆自行车,而韩春明也买了一辆,这里面就有学问。

程建军买的是80多不到90块钱,那是因为凭票购买的,可韩春明当时在修自行车摊子上询问的,却是100出点头。

70年代是工业盛行年代。

但也并非是所有单位都会发,并且当时公交车站牌又是少之又少,只会在几个比较标志性的地方停靠,还有就是两班车之间相隔的时间很长。

以至于。

老百姓就会想办法去买自行车。

凭票购买的肯定要比私底下购买的便宜,原因就是四个字:一票难求。

再加上。

但是。

在那个年代,做生意就属于违法行为,街面上倒骑驴、人力板车随处可见,这也就让小货卡的实用价值降低了。

老百姓们脑子里想的,就是上班,因为只要上班了就能有饭吃,甚至很多人都会托关系想办法的去上班,这个相信在很多怀旧电影电视剧里都有,大家可以自行去找。

那么在当时去上班有两种代步工具,一种是公交车,一种是自行车,至于私家车那就少之又少,一般都是领导级别的人物才能乘坐的,而且还仅仅只是乘坐,并非是拥有。

由此可证明。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