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李白全传》
李白全传

23.干谒苏长史

行到府衙,衣未拂尘,苏颋便对刚刚落座的众官员道:“诸位,先不劳大家兴师动众接风洗尘,我倒要看一看中道拦驾的少年才俊,蜀中人才济济,从中也许可见一斑,这是一件快事哩。”

“苏大人雷厉行风,素来惜才,令下官等钦佩之至!”众官员几乎同声说。

不一会,李白被唤上堂来。但见他一身素色袍衫,连巾帻也是白的,气宇轩昂,飘然若仙,朝苏颋深施一礼道:

(太白编年:玄宗开元10年/23岁)

李白听说“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尚书苏颋要来益州做长史,立即决定投刺请见,便着手赶制大红名帖,筛选得意诗文,恭谨地缮写清楚。

正在认真封表的时候,接到王宗之派人送来的急信,说吴指南又要找刘敢拼命,说什么也拦阻不住。李白一听,心急如焚,收拾收拾,便和月圆上路了。

“回大人,”李白慨然答道,“谁人不知,您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于造化,学究于天人,龙盘凤逸之士趋之若鹜,李白卑陋,日夜渴慕,常叹无缘。听说您来绵州任上,不胜欢欣,斗胆于路上投刺,请您大雅含弘,恕之谅之,不胜感激之至。愿您不以富贵骄之,寒贱忽之,则三千宾客当中自有毛遂,使李白脱颖而出。”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广汉太守在一边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暗想:“我举荐你,你回绝了,如今竟然主动找上门来,这分明是没把老夫放在眼里嘛!刚才在路上,我真不该说‘正是’二字!”

“嗯。”苏颋听了李白的回答,往后靠靠,“说一说你的身世和特长吧。”

李白朗声道:“小人本是陇西布衣,从小随家迁来蜀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通已涉猎。常横经籍书,读写不倦,如日试万言,倚马可待。自谓胸藏王霸殊略,可以佐皇极,安社稷,宁根固本,革易时弊,兴亡治乱……”

“嗯,口气不小。”苏颋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狂徒,便是奇才,就想故意煞煞对方的锐气,慢悠悠地说,“如果我将你比作无德无名的小山,何如?”

李白听了,并不气馁,侃侃道:“大人岂不闻,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达人庄生说过,尺鲋不羡于鹏鸟,秋毫可并于泰山,由此看来,山本没有小大名分之别。”

“噢?说得不错!”苏颋似乎更感兴趣,把身子往前探探,望着眼前这位睿智逼人的年轻人问道,“你怎样评价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心呢?”

李白不假思索答道:“最皎美的人,应该是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有巢父、许由那样的节操,洁身而自好。”

苏颋立刻单刀直入:“听说你曾与东严子隐居岷山之阳,那山、那境界有什么好的?”

李白神往地说:“可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沙,如此一来,童颜益春,真气愈茂。”

苏颋不动声色地转而又问:“除了寄情蜀中山水,你还有什么打算?”

李白两眼充满光彩,无限神往地说:“我将辞亲远游,倚剑天外,持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苍茫。为方丈、蓬莱之人。”

苏颋笑道:“你果真打算这样,何必干谒王公大臣,以求晋身之阶呢?”

李白正色道:“那是借以含操养德,然后卷丹书,匣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而成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苏颋略一沉吟,问:“那,功成名就之后呢?”

李白抑扬顿挫道:“功成名就即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学陶朱公范蠡、留候张良那样,浮五湖,戏四海,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此乃理想的退身之境,既不暴敛一己之才,又能坐守风雅节操,此本先哲之明。”

问到这,苏颋终于满意地点点头。那边崔达始终为李白捏一把汗,听到这,才松口气。彰明县令和广汉太守一直倾耳相听,心里酸溜溜的。

“你送上来的这些是什么?”苏颋摆弄一下手里的诗文,故意问。

李白从容道:“是在下的几篇小文,恐怕雕虫小技,尘秽视听,不合大人。”

“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给我呢?”苏颋仍然问得很直接。

李白不疾不徐回答道:“我听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李白是卑贱之人,并非天地造化,怎能不言不语,以剖心析肝,表明心迹呢?”

“如果我不接受你的拜见呢?”苏颋定定地注视李白问。

李白立刻接道:“我将膝行于前,再拜而去,永辞大人,黄鹄举矣。为何王公大臣门前,不可以弹长剑呢!”

“呵,这是你的骨气。”苏颋笑了,“如果我举荐你会怎样?”

李白豪迈地说:“如您惠以大遇,洞开心颜,我李白一定精诚动天,白虹贯日,直渡易水,不以为寒。”

苏颋呵呵地笑了:“倒也义气。其实,路上我认真看过你的这些诗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给我认象最深,多奇妙峭拔之句。《拟恨赋》也写得不错,但不知你几时写成的?”

“回大人,《拟恨赋》是我十五岁写出来的。”

“十五岁?了不起……”苏颋不禁惊叹道,“噢,对了,你刚才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果能如此吗?那……老夫可要开眼了。”

苏颋注视着他,略略想一想说,“李白,你知道,明堂是天子宣明正教的地方,你就以此为题,当场写一篇美赋颂辞,如何?”

“若赐观刍荛,请给以纸墨。”李白胸有成竹地说。

听了此话,全场一片嘘声。颔首的,摇头的,瞪眼的,挠腮的,交头结耳的,各种情状,应有尽有。广汉太守心想:少年成名忌猖狂,你小小年纪,敢在“燕许大手笔”面前舞文弄墨,真是自找出乖露丑!彰明县令也在等着看热闹,心道:你年纪轻轻,读过多少书,写有几篇文章?躲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翻翻典籍,东抄西摘几句,骗骗人还可以,当场来真格的,哼,自找尴尬!

纸墨已经摆上,李白执笔在手,展笺而书:

昔在天皇,告成岱宗,改元乾封。经始明堂,年纪总章。時缔构之未集,痛威灵之遐迈。天后继作,中宗成之。因兆人之子来,崇万祀之丕业。盖天皇先天,中宗奉天。累圣纂就,鸿勋克宣。臣白美颂,恭维述焉。

苏颋领着众官员见李白文不加点,如行云流水般写到这里,不禁点头道:“开宗明义,为下文张本,已经不错。”

正自叹赏,见下文又已写就:

其辞曰:伊皇唐之革天创元也,我高祖乃仗大顺,赫然雷发以首之。于是橫八荒,漂九阳,扫叛换,开混茫。景星耀而太阶平,虹蜺灭而日月张。钦若太宗,继明重光。廓区宇以立极,缀苍颢之颓纲。淳风沕穆,鸿恩滂洋。武义烜赫于有截,仁声馺乎无彊。若乃高宗绍兴,祐统锡羨。神休旁臻,瑞物咸庆。元符剖兮地珍见。既应天以顺人,遂登封而降禅。将欲考有洛,崇明堂。惟厥功之未辑兮,乘白云于帝乡。天后勤劳辅政兮,中宗以钦明克昌。遵先轨以继作兮,扬列圣之耿光。则使轩辕草图,义和练日。经之营之,不采不质。因子来于四方,岂殚税于万室?乃准水臬,攒雲樑。馨玉石于陇,空材于**。巧夺神鬼,高穷昊苍。听天語之察察,擬帝居之將將。虽暂劳而永固兮,始圣谟于我皇。苏颋看到此处,笑道:“辞欲壮丽,义归博远,果然深得大赋笔法。好,再往下看。”只见伺候纸墨的人往还奔走,一纸未干,一纸又就,不一会,已到结尾:芎崇明堂,倚天开兮。巃嵷鸿濛,構环材兮。偃蹇坱莽,邈崔嵬兮。周流辟雍,岌灵台兮。赫奕日,喷风雷。宗祀肸蠁,王化弘恢。镇八荒,通九垓。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徵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

李白落墨停笔,连那些摇过头的,也开始啧啧称奇。苏颋看过一遍,又看一遍,对围在左右的僚属们道:

“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和相如比肩了!”

“真乃后生可畏!”官员们纷纷随声附和。

只有彰明县令和广汉太守一言未发。

“李白,”苏颋和蔼地说,“把东西都放在这里吧,待老夫好好看看。不过,我现在就可以说:西蜀人才,当数赵蕤数术和你李白文章!”

李白听了,满怀希望地深施一礼,告别而去。

彰明县令望着李白走去的背影,像是自言自语道:“这个年轻人是有些歪才,不过,才高还得配人品。”

苏颋听他话中有话,不禁问道:“此话怎讲?”

彰明县令故作醒悟状,随后讨好地说:“大人,言为心声,请恕在下一时走嘴。不过,但凡他的乡里人谁都知道,此生狂傲张扬,好淫好杀,并非正道中人,大人千万别受此人牵累。”

苏颋听了此话并不高兴,冷冷地问:“何以见得?”

彰明县令有些胆怯,但还是坚持说:“前些日子,这个李白还带着女孩子游逛峨嵋山,和人争峰吃醋,行凶斗狠。这件事,此地几乎人人知晓。”

广汉太守也见机附和道:“是啊,大人,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苏颋不再说什么。笔者有诗吟道:

才高自古遭人妒,

凤未露首强按头。

一朝高举上浩旻,

人间遥拜青云路。

不知李白干谒苏颋结果如何,能否得到荐举,一举至卿相,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前尚书苏颋出为益州长史时,他曾于路中投刺,其文才得到盛赞。本回即依此史实展开。创作时似与古人通灵,颜色语气均在眼前,虽为虚构,属文时作者却句句信实。

赶到锦城,吴指南已经和刘敢在散花楼遭遇完毕,虽然受伤,并无大碍。

王宗之出去买食物,回来时气喘吁吁地说:

那边的彰明县令刚要说什么,谁知广汉太守在旁边抢先应和道:“正是,正是。”

苏颋道:“东严子我倒是早有耳闻。既如此说,叫他一起跟到府衙去吧。”

“噢?竟有这等胆量!”苏颋手捻须髯,想一想道,“不是非凡之辈,便有非凡之事,我初到益州,不能不见。先把他的名帖及携带之物拿来我看!”

第23回李白干谒苏长史县令诋毁少才俊

“李白兄,尚书苏颋已经下船,蜀中有头有脸的官员几乎倾巢出动,都去江边迎接了。你要前去投刺,正是时候。否则的话,一旦进入府衙,侯门似海,如你这样年轻的布衣之士再想求见,恐怕难上加难了。”

李白一听,拿起准备好的名帖和诗文,冲出门去。

“在下乃蜀中布衣青莲居士李白,请求进见尚书苏大人!”

不一会,李白手捧之物便被递上来。苏颋展开大红名帖,只见上面写道:“蜀中布衣青莲居士李白,诚惶诚恐,顿首拜上。”他不置可否地放过一边,及展开诗文,刚读过两行,神情立即为之一振,凑近读上两页,口中连说“好,好”,便挑帘问外面围拢来的官员道:

“诸位,可有认识这位年轻后生自称青莲居士李白的?”

也是合该李白有此一面之缘,正好江油尉站在跟前,应声道:“此人蜀中才俊,乃诗琴剑三修之士,虽然年轻,却博学韬今。曾师从著名隐士东严子隐居岷山多年。”

大队人马不禁停下。

“前面是什么人?”领队的官员高声喝问。

“蜀中布衣青莲居士李白拜见苏大人。”

苏颋心中更是惊奇,仍不动声色问道:“李白,你为什么非要面见本官?”

苏颋正在乘舆内端坐,忽见队伍停下,不免挑帘问道:“出什么事了?”

领队的官员赶紧跑上前来:“回大人,前面有一个自称蜀中布衣青莲居士的年轻后生李白拦住队伍,要投刺进见!”

他沿着通向江边码头的大街向前疾步而行,刚刚走出城门,见前面车盖如云。前队是整齐的护卫,个个手按钢刀,满脸威严肃穆。队中高举回避、肃静方牌。中间百官围绕着的,是一个豪华乘舆,红顶珠帘,奢侈备极。李白见了,有些踌躇。心下又一转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索性捧着大红名贴,拜迎在道路中间。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