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李白全传》
李白全传

47.改葬刮骨

“鹦鹉洲……上面这种鸟多嘛?”

“呵,哪里,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那里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才由此得名。”

“江那边清晰可见的,就是汉阳城吧。”

洞庭改葬细刮骨

鄂城移埋重见君

(太白编年:玄宗开元15年/27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怔怔地惊在那:“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太白还是止笔为好。”看看落款处,题着崔颢二字,“怪不得,据说此人与孟浩然伯仲之间,此可信实了!”

李白正自感叹,身后忽有一人拍肩唤他:

“太白,你神仙一样人物,也对此诗发怔吗?”

有诗曰:

自信珠玑千万斛,

如驭仙风吟未休。

纵使才薄九天上,

当谦亦使居上头。

不知身后唤太白者谁,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太白洞庭葬友,本书前文已经写过,本章改葬经过,亦所本。至于李白黄鹤楼胜景无题,乃为崔颢诗倾倒所致,史上亦有所载,人人皆知,不再赘述。

李白见刘胜反来相救,也是一怔,刘胜借机逃走,隐进茫茫夜色中,转眼不见了。李白百思不得其解,摇摇头,回到自家宅院。许氏、梁二叔一家都等在院子里,梁柱、梁平拿着器械已跑出院子,大家见李白平安回来,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李白决定马上动身,南下洞庭。第二日,恰好有清客上门来访,捎来孟浩然口信,欲经江夏去广陵,问太白可否同游。李白嘱其带回口信,约期在黄鹤楼相见。

“好美的传说!”李白心中感叹一句,不禁举步登楼。走到顶层,也没看到孟浩然。游目向楼外观瞧,但见浩浩长江冲决巴山群峰,接纳如烟云水,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那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此山与对面龟状山相夹处,是宽阔的江面,亮亮的,舟楫如织。

“看,那就是鹦鹉洲!”一位游客向另一位介绍道。

“这里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第47回

他隐秘而行,先用心寻选风水宝地。走到鄂城之东,见那里背靠主山,山环水绕,来龙深远,气贯隆盛,是藏风养气的好地方,开好墓穴,一切准备停当,这才直奔洞庭。

赶到那里,正是烟雨茫茫的天气,八百里洞庭汪洋浩渺,想到好友吴指南,不禁横添悲戚。走到当初草葬的墓址,坟上早已荒草丛生。李白含泪拔去蒿草,把坟一点点剖开,但见筋骨尚在,便用剑一点点剔净,耗费多半天时间,才将二百零六块骸骨找齐,小心放进事先备好的包裹中,扎好背起,这才离开洞庭。

李白安葬祭奠完毕,担心刘胜发现指南墓址,不便在此久留,便径奔江夏,会见等在那里的孟浩然。

“是啊,不然,江夏名士何以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呢!”

“为什么叫黄鹤楼呢?”

“自然是因黄鹤得名。据说曾有位道士到此,在一辛姓酒家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引得店家生意分外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坐背上飞去。店家感念,便出资兴建了此楼。”

“你到底是什么人?如此五次三番暗算于我!”

那人并不答话,见一击不中,只管转身逃去。李白暗想:“看来此人无意指南骸骨,是奔杀我来的。可到底哪路仇家,死缠不放?他虽剑术一般,但轻功不弱,所以总是偷袭施招,不成便逃之夭夭。他下次再行现身,一定想法把他缠住,弄清他的身份不可。”

“正是。”

太白登临多有题咏,何况面对如此胜境呢!忽然眉头一动,诗成胸中,便寻墨索笔,想于壁上题句,往上一看,一首诗已然落在墙上:

紧赶快行,黄鹄山终于在望。但见此山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插闹市,那天下闻名的黄鹤楼,就雄倨于黄鹄山顶。往山上行来,花树掩映,到处是楼阁亭台。路旁幽石中,时有寒花点缀。这里桃树、桦树最多,林木疏朗,那处处高阁,在四周招摇着,天上云轻日朗,充盈着无限暖意。翠楼上,年轻的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似乎着意与周围风光竞美。

终于走到黄鹤楼跟前了,仰首望去,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翘角凌空舒展,恰如黄鹤腾飞,不愧天下名楼。恰听两位游人边走边谈。一位向另一位道:

到鄂城放进定好的乌木棺中,运到那块墓地下葬。立好墓碑烧冥纸钱的时候,李白忽听身后有轻微的脚步声,转头一看,斗笠人挺剑已欺近身来。李白不等剑尖刺到,已然躲过一边,早拔剑在手,喝道: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