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苦行by天空》
苦行by天空

第69章十七

我希望被跟踪,或者办公室里有被潜入的痕迹真的都是所谓的精神紧张,对此我倒是认识一批相当出色的同行,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并不喜欢逃避,如果真是我的心理问题我也愿意积极面对。

但假如这一切都是真的,解决起来的难度于我而言就太大了。我不能确定是因为什么得罪了什么人,也不确定对方所求的是什么结果。其实我曾经暂避到美国,在马里兰大学综合研究所我还有个合作项目正在进行。但返回津港后情况似乎没有好转,这才导致我第二次报警。遗憾的是,正如前面说过的,这次报警依旧无法受理。此刻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关队您了。可能津港优秀的刑警有很多,但这大概是您的不幸也是我的幸运,在这些人里我见过您,并且出于职业习惯,对您的刑侦水平有着深刻的了解。

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夜深人静的时刻总是特别多愁善感?每当想到如果一旦我发生了不幸,但真相却有可能永远被淹没时,我就觉得不甘心。也许负责我案件的同样是个好警察,但那要看运气,而我习惯预先把事情安排好,而不是听天由命。

这个称呼跟上一封信完全不同。

往往对一个人的称呼能体现出这两个人的关系。

那封信中“关先生”这种礼貌而疏远的叫法显然更符合林铮和关宏峰只见过一面,但却相互并没有进行过真的自我介绍的人。而这个称呼的另外一个妙处就在于,关系友善时可以用“关先生”,而关系敌对也同样可以这么叫。

而在解读那封信的内容时,他们感觉到的是隐隐的威胁。

假如是在一段敌对关系的指引下得到的这个物证,理论上来讲是不会进化成“关队”的。

我预计如果这封信真的被发现,那必然是我本人已经出了意外——这段时间里感觉到的跟踪挺真实的,并不像是因为接触了太多负面情绪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但当然,在没有任何证据甚至也没有像样的动机的情况下,我先后两次向辖区派出所报警时,都被和风细雨地安慰了一番,建议我减少工作量,好好放松——而那封写着您的名字的退信估计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给您添了这种麻烦,我真的非常非常抱歉,不过现在我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处理我面临的问题。

关宏宇翻了翻眼睛,继续往下看。

周巡发出了一声明显的吸气声,而关宏宇也转头疑惑地看向他。

通常称呼一个人的职级,代表着尊重、敬仰,而在明知道关宏峰已经辞职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如此称呼的人,几乎都是发自内心由衷地钦佩着关宏峰的。就比如长丰支队的干警们,还有海港支队的某些闲杂人等——周巡不想点名,反正其中有他很不待见的人,当然关宏宇在这事儿上观感跟他出奇的一致。

俩人对望了一眼,周巡把信纸举高了点,俩人又继续读下去。

因为仍在录像,关宏宇不能开口说话,他只是挑了挑眉表示自己的询问。

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您本人在看这封信,当然还有百分之二十,我把它们分给其他优秀的警察或者机缘巧合挖着这封信的路人——如果真是最后这种可能,那我也只能说这可真是百年难遇的缘分,所以,你好陌生人。

无论如何,我还是假定是关队您本人正在试图理清这件事情。

首先真要跟您说声抱歉。

这他妈什么意思?

关宏宇再次望向周巡,想要从他那里得到些提示——这是他们警察办案过程中常见的套路?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的只是跟自己一样的震惊和迷惑。

第一页到了这里就结束了。

“回头把信拿到笔迹鉴定专家手里,首先比对林铮的笔迹,其次检查在撰写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不正常停顿、与以往书写方式或者措辞不同等疑点,来确认信件真伪及书写过程中是出于自愿还是处于胁迫。”周巡像是在说工作安排,实际上也是在解释对于这种矛盾的物证,警方的处置方式。

确认信件真伪及书写过程中是出于自愿还是处于胁迫,潜台词就是这东西是不是犯罪嫌疑人,比如按照上一封信的提示,那就是关宏峰为了脱罪而预先准备好的伪证。

本人【林铮】要先澄清一下,在一封退信中,本人提到与关队2012年十月心理咨询往事,且内容带有威胁性质,是本人有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让关队跟这个案子产生连接——此刻,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本人知道关队已经离职,不仅是从支队长的岗位,也推辞掉了顾问的职务,离开了津港。所以按正常程序,长丰辖区的任何案子,关队是不可能参与的,因此不得不通过捏造事实的方式,强行将关队跟本人的案件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无论本人发生了任何意外,都与关宏峰无关。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