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红楼从辽东开始》
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四百三十三章 内忧外患

儿子做的很好,在朝鲜获得良好的名声,超过了他的预料。

「父亲。」

唐晏乾又欣喜见到父亲,又觉得不好意思,做不到小时候,记忆中抱着父亲露出的亲昵姿态。

账房的先生们,算盘打的「啪啪」响,核对每项开支与收入。

各项事务中,马市本是大头,又要全部交接给官府,所以越发的繁琐。

事情很多。

他短短的童年,记事的时候开始,哪怕当初还没去朝鲜时,和父亲就聚少离多。

「回来就好,你母亲在家里等你呢。」

如此早熟的神态,让唐清安心疼,更觉得亏欠了儿子。

不过他是平辽侯,比起国内的乱民,辽东牺牲的士兵,他们父子这点事,又算的了什么呢。

收拾了心情,唐清安压下心里的惜子之情。

拉着儿子唐晏乾问了一番,正在唐晏乾祛除了心里的陌生,恢复了幼儿时的依恋,却听到父亲要离开了。

自己才回来,又要和父亲分别。

八岁的唐晏乾委屈的差点哭了出来,短短的亲情,就让他卸去了在朝鲜学会的伪装。

唐清安抱起了儿子,很快又把他放下。

离开了金州城门。

他是平辽侯。

身负责任。

金江镇的事,国内的事,国外的事,事事都关乎民族千秋伟业。

而人生匆匆。

只一个蛮族,就耗费了他八年的时光。

更有国内上千万的灾民,还有数千万饥饿线上挣扎的贫民,他不是皇帝,但他是中国人。

小冰河时期,各种天灾。

他不会允许历史上发生屠戮半个中国的事情,那么这都是他需要解决的困难。

土地旱的旱,涝的涝。

根据地方官员的奏疏,今年的北方又是大旱,而南方的海南下了冰雹,摧毁房舍无数。

这场巨大的冰雹灾害,会延续十一年,每年都会发生。

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就会发生遍布半个

大周的蝗灾。

同时。

也是连续九年的洪涝,江河决堤的开端。

至于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的大旱,已经连续了三年。

地震在未来数年中,高达数十起。

还有北方的瘟疫,乃至漫延到长江流域,从河北到京城,只京城的死亡百姓就高达四成。

历史发生了变化,环境却没有变。

而大周积弊数十年的矛盾,根本无法应对这连绵不断的天灾。

这些年。

陕西民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是更大,更集中,更密集的灾害,即将登场。

大臣们疲于应对,绝望的喊出国事已不可为。

但是。

唐清安有辽东。

辽东不同于奴儿干司。

而且比辽东更为苦寒的奴儿干司,败也于此,成也于此,比起国内异常极端的天灾,反而是净土。

年关临近。

国内的衙门都空了,金江镇的官员们,仍然没有放假,皆动了起来。

唐清安带着官员们巡视各地。

第一站就是旅顺。

最大的船厂船坞就设立在旅顺。

参观了新修建的船坞,船政的官员,向唐清安,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林如海等人介绍。

「目前船政主要的船坞,仍以福船模型为主,总共有六个规格,分别是一到六号。

其中一号,二号仍名福船,三号名哨船,也名草船,四号名冬船,也名海沧船,五号名鸟船,也名开浪船,快船皆用的此船型。」

在船厂里,台子上摆放了一排的模型船。

官员手指指着这些模型船,语气激动,努力保持镇定,一一向众人介绍,并详细的说出功能。

「承担海战的福船,一号又称大福船,不过这种船吃水太深,操纵困难,机动性能不好。

二号也称福船,比一号稍小,相应的吃水不深,在操纵性能也比一号福船强,因此水师们经常使用的是二号福船。」

唐清安知道西班牙的大帆船,知道大明的福船,但是具体怎么制造,他是不知道的。

据他现在所知,制造一艘福船的工序就高达上千种,每种工序都有各自的技术,根本不是外人用三言两语就能玩得转的。

更有水师的作战方式。

常言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已经说明了道理。

后世的大清,以一国之力都无法打败海上的郑成功,最后还是靠的对方投降的水师将领,才打败了郑成功的后人。

作为外行的唐清安,没有轻易的插手水师作战方式,而是在大方向上提出他的要求。

大帆船比起福船,更适合当今时代的远洋海战,不过金江镇,十年内没有争雄远洋的计划。

唐清安看着眼前的福船战舰模型,仔细的听着官员的介绍。

福船高大如楼,低尖上阔,首昂尾高。

船艏设有炮床,用来架设大口径火炮。在船头下方左右两边靠近吃水线的地方各装有一根长而尖利的金属杆,这是用来冲撞敌船时使用的撞角。

船艉楼有三层,旁有护板,上设木制女墙和炮床。

船舯部有四层甲板,最下层甲板装载土石,作为配重,防止船只发飘;

第二层是船员休息的地方;

第三层是存放帆篷索具和做饭的地方。

其左右舷各设一扇水门,用于人员上下船,甲板中间放置水柜,用来存放宝贵的淡水。

甲板前后设有木碇,系以棕缆,下碇起碇工作都在第三

层甲板完成;最上面一层甲板是战斗舱面,又称作「露台」,需要从第三层甲板缘楼梯而上。

甲板两旁有用竹木编成的防护栏板,战斗时,人员以护板为掩护,向敌船发射火炮箭石。

福船正是因为船体高大,防护性好,攻击力强,在海战中既可以用撞角犁沉敌船,又可以用火炮攻击敌人。

正适合当前金江镇的近海作战要求,而且比起大帆船,有更强大的运输能力。

既能满足金江镇维持近海安全的作战要求,又能达到补充船队运力,加强南方移民的计划。

水师参将沈有容,严中正,游击李二等将领也在一旁。

沈有容,严中正的家人们,已经悄悄移民到了金州,真正的融为了金江镇。

「听说南方海盗多,且有聚众的大盗,有窃国的实力,还有西方国家的战船也多,如果发生了战事,能否应对他们?」

军司谢友成对海上不熟,谨慎的询问道。

沈有容上前一步,笑着说道。

「咱们二号福船,也是军中使用的最多型号的战船。

有大发贡一门、大佛狼机六座、碗口铳三个、喷筒六十个、鸟嘴铳十门、烟罐一百个、弩箭五百枝、药弩十张;

储备粗火药四百斤、鸟铳火药一百斤、弩药一瓶、大小铅弹三百斤;火箭三百枝、火砖一百块。

火炮二十个、钩镰十把、砍刀十把、过船钉枪二十根、标枪一百枝、藤牌二十面、宁波弓五张、铁箭三百枝、灰罐一百个;

大旗一面、大篷(船帆)一扇、小篷一扇、大橹两张、舵两门、椗四门、大索六根、小索四根,每根长十八丈。

还有火绳六十根、绳十根、铁蒺藜一千个。

另外,各船的捕盗随身携带备用的有钉四十斤、油五十斤、麻六十斤、灰三担;

每名士兵随身携带篾盔一顶、腰刀一把、钉枪一根。」

沈有容用细棍,在半人高的模型上指指点点,详细的汇报各项事情,信手沾来。

可见哪怕他已贵为参将,水师的高级将领,对基层的各项事务仍然熟悉无比。

不然也不会旁人随口一问,就能做到口若悬河,回答的细致。

考虑到谢司马,乃至将军都对水战不熟,所以他没有采用军中的军事术语,用的通俗的语言。

「陆军的制式装备,军司提倡越统一越好,而大海茫茫,战船往往在海上航行月余之久,无法得到补充。

所以储备了众多的物资,让船上自给自足。

而且水战千变万化,靠的是船和工具,才各种军器都要储备,为了做到万全之策,适应各种需求。」

沈有容最后看向将军。

金江镇水师目前主要的对手是海盗,打败海盗船只虽然艰难,却也不难,难得是在大海上寻找和追击海盗。

耗费时间,常常无功而返。

现在的战船以及配置,大大的延长了船只在大海上巡逻的时间。

但是探春处理的有条不絮。

周氏得知后,还是告诉了秦可卿。

唐清安当然不迷信,不过习惯了如此说。

把唐晏乾放在地上,看着他小大人的模样,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顶,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

唐清安走到马车前,亲自抱下儿子。

丁胜安带着几名掌柜,和周吉等管家交接,内院的各执事媳妇们,纷纷聚集在夫人屋子中。

秦可卿闻言不置可否。

三姑娘没来金州前,她管理家事,马市虽然是将军提前打下的根基,却是在她手中扩大,成为了家里的核心生意。

一行车队很快出现在了天边。

「个子长高了,也越来越秤手了。」

后世的习惯。

孩子体重增加了,老人不让说变重了,只让说秤手,不然不吉利。

不过将军亲自去接大儿子,也带走了她的心思。

家里的事情,唐清安不插手,放心的离开了金州,本来是要去旅顺,不过知道长子即将抵达,于是专门停留了半日。

即想亲近,又放不下姿态。

毕竟过去了几年。

马车上的唐晏乾知道父亲在等他,当葛世峰告知已经看到将军后,他终于还是喜悦了起来。

「父亲。」

如今要交出去,以济州岛的人参贸易替代,虽然知道是将军的主意,心里难免有些波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