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开局被流放,我造反怎么了》
大明:开局被流放,我造反怎么了

第二十一章 岸基火炮

“诺!”

这一次朱允炆脸上表情变化不大。

应承的时候也很干脆。

文华殿内。

众人听说吴王竟然上书朝廷,若准他开海,将每年给朝廷上缴五万两黄金和六百万两白银。

对于这样的夸口,着实把众人震惊到了。

在他看来,西洋上危险重重。

即使吴府三卫现在有一万五千人,水军八千,战船四十艘。

但是面对茫茫大海,这点儿人,这点儿船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到时候若那倭寇与海盗王陈祖义联合,怕是没有自家这个弟弟的好果子吃。

嘿嘿,他就在应天等着了。

等着自己这个弟弟阴沟里翻船。

不对,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弟弟呀,哥可等着看你出丑了,别让哥失望哦。

准许吴府试点开海的圣旨很快就发出了。

......

与此同时。

台湾兴港兵器局。

之前按照朱允熥要求打造的六十二门新型火炮,五百柄火枪全部打造完毕,并在今日全部交付王府水师。

如此大事,朱允熥怎么可能缺席。

一大早,他便率领王府亲卫,在谢贵、铁铉、常继祖的陪同下赶到了兴港。

站在兴港的码头上,看着一门门新式火炮,一柄柄新式火枪交付水军,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来。

六十二门新式火炮,分别装在了五艘大福船上。

五百柄火枪,同样配属于五艘大福船上作战的精锐士卒。

至此,吴府海军,总共装配了拥有新式火炮的大福船七艘,新式火枪六百柄。

不过,随着山中铁矿的开采,越来越多的精钢被练出来。

不久之后,现有四十艘大福船全部装配新式火炮和火枪,也并非不可能。

倒是朱允熥要求的射程更远,可架设在海岸上的岸基大炮的研制,似乎也进入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殿下!”

走在巨大溶洞内的武库中,一名兵器制造的工匠,微微落后朱允熥半步。

指着大型车间中忙碌的工人们,开口向朱允熥介绍道。

“兵仗局根据您的要求,年后便把重心放在了研发岸基火炮上。”

“如今火炮已经到了最后的组装阶段,最迟本月中旬,便可进行试射。”

“此火炮,炮管长约一丈七尺,底座笨重如大象。”

“但是,根据您上月提出的要求,底座上安装了齿轮,在六人推动下可转动。”

“此火炮最大射程当在十里左右。”

“不过据臣推算,六到八里内,其射击最为精确。”

闻言,朱允熥微微一笑道:“辛苦你们了,能有六到八里的射程,已经是火器研发上巨大的突破了。”

“铁知府!”

说着朱允熥看向一旁的铁铉道:“传本王令,凡是参与火器研发制造的工匠,全部有赏。”

“诺!”

在朱允熥的印象中,火炮的发展到了十八世纪才有了质的飞跃。

期间射程最远的当属欧洲研发出来,明军在天启年间装备的红衣大炮。

据说射程能够达到十里。

如今随着他穿越而来,加上系统自带的bug,提前两三百年实现这一飞跃正常得很。

若非他前世对于炼钢,武器这块实在没有什么心得。

他巴不得把近现代最好的炼钢工艺,甚至于燧发枪、针发枪都搞出来。

不过,朱允熥也不担心。

他相信,按照目前兴港兵器局的发展速度,找到新的炼钢工艺和火枪制造技术,绝非难事。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这个臭小子!”

稍作震惊过后便回过神来的朱元璋,笑骂一句后,看向郁新道。

“故两相对比,朕准许其以台湾为试点。”

“两年内,吴府若能每年上缴朝廷黄金五万两,白银六百万两,朕便准许台湾吴府永不禁海。”

“这样...”

阳光洒在文华殿碧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

“你是户部尚书,你觉得吴王所言可信吗?”

“回禀陛下!”

闻言,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吴王在台湾,台湾又处在大洋之上。”

说着,朱元璋看向朱允炆道:“太孙,你去拟旨。”

“就说咱说的,吴王请求开海之事,实属国策不可更改。”

“然朕能体会其发展台湾的急迫心情。”

“不过,如今西洋上倭寇和海贼猖獗肆掠。”

“若吴王能够保证商船在西洋上平安航行,每年上缴六七百万两给朝廷倒非难事。”

甚至听到爷爷准许自家那个弟弟以台湾为试点开海,他还有点小兴奋。

没办法呀。

“想要发展不论是与朝廷交流,亦或是与南洋诸国交流,都需要跨越海峡。”

“吴王发展台湾心切,咱能够理解。”

郁新答道:“跟西洋贸易确实有着丰厚的利润。”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