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开局被流放,我造反怎么了》
大明:开局被流放,我造反怎么了

第二十七章 朱允熥一定在酝酿大阴谋

台湾,特别是台北城以及基隆、桃园、宜兰三县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

这样的变化,若非自家这个孙子大魄力、强手腕,不可能在一年间就能发展成这样。

特别是台北贸易港,不仅带动了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民间商业,更引来无数西洋商人于此汇聚。

大明京师应天城的上空乌云密布。

紫禁城奉天殿内。

头发花白的朱元璋,看着手中一封自台湾送来的奏疏,眼中透着些许的欣慰。

大明有九边,驻在那里的王被称为塞王,战时他们都有统兵之权。

朝廷也没让他们出一分。

自家这孙子,如今是守卫大明东南海疆的塞王,调动水军为商船护航怎么不行?

朝廷又怎么可能让吴府出钱。

自己这孙子为了朝廷,为了台湾的发展,可谓是用心良苦。

自己这个当爷爷的怎么会看不到。

这臭小子长大了,懂事了。

“唉!”

想到此,朱元璋有些心疼的叹了口气。

大儿媳妇去世后,是妹子又当奶奶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给养大的。

那会儿允熥小模样着实乖巧可爱。

想到幼时的模样,老人的眼中充满了慈爱。

不知不觉间,十数年过去了。

自己的这个孙子一出生就没了母亲、现在连,连父亲也没了。

只为了给蓝玉那个乱臣贼子求情,不得已自请流放。

谁都没曾想到,他能在羽翼未丰之下,将一座荒芜、偏远的海岛,建城一个汇聚万国的富饶之乡。

自己这个孙子论起治国理政的能力来,不比他的父亲、兄长差。

可惜啊...

朱元璋不知想到了什么,无奈的摇了摇头。

“来人!”

叫来一旁伺候的老太监,朱元璋沉声道:“去,传皇太孙、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奉天殿议事。”

“诺!”

很快。

朱允炆并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将军全部来到了奉天殿中。

向朱元璋见了礼。

朱元璋挥挥手示意众臣起身,然后抬抬手把朱允炆叫到身边,将朱允熥的密奏递给他道。

“这是吴王上的奏疏,你先看看。”

“看完之后,给诸位爱卿们传阅。”

一听到是自家那个不省心的弟弟递上来的奏疏,朱允炆赶紧接了过去。

这个家伙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爷爷的样子很郑重啊。

打开奏疏,朱允炆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自己这个弟弟肯定酝酿着什么大阴谋。

看看,看看他这奏疏上都说了啥。

成立什么三省一府经济圈,建立什么不间断巡航制度。

这是要干嘛?

是想把大明最为富裕,水师最为强大的三省都抓在手上吗?

阴谋,绝对是阴谋,天大的阴谋。

不过朱允炆虽然心中如此想,脸上却没有任何的表现。

只是平淡的将看完的奏疏递给了一旁的老太监。

老太监拿着奏疏来到了群臣当中,递给群臣传阅。

在朱允炆看来,朱允熥这种哗众取宠的阴谋诡计,一定会被大臣们给否决。

至于皇爷爷怎么想,大不了后面给皇爷爷多做点思想工作嘛。

良久,大殿中的群臣都看完了朱允熥的密奏,一个个脸上精彩纷呈。

这位吴王殿下不简单啊。

那什么三省一府经济圈,还有那啥不间断巡航制度,一旦成了。

这东南沿海以后怕就是吴王说了算了。

只是这样的提议,就目前东南沿海的形势,以及台岛发展的情况来看,似乎又非常合适。

就是不知道皇上还有皇太孙对此是何想法?

“都看完了吧!”

这个时候坐在御案后的朱元璋开口了,说道:“都看完了就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这是他的孙子,吴王朱允熥直呈给他的密奏。

上面是关于请朝廷批准设立三省一府经济圈以及水师不间断巡航的请求。

御案后,看完了朱允熥的在密奏中的长篇大论,朱元璋認不住笑骂了一句。

一年以来,台湾岛的变化有目共睹。

谁还会去地里刨食?

这日。

看着奏疏中所言所请,朱元璋欣慰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

三省一府经济圈的提议很新颖也很有魄力。

只有农桑稳定,国家才能稳定,百姓才能富足。

时日一长国家非垮不可。

对于商业,朱元璋虽然知道其巨大的利润,但是心里多少都有些抵触。

“这个臭小子!”

说实话,若非大明立国之根本乃是农桑,这样的经济效益朱元璋也很心动。

在朱元璋固有的思维中。

这样的功绩放在偌大的大明朝,那都是最为耀眼的。

就是这臭小子在密奏中言道不间断巡航的钱由三省一府来出,这不是打朝廷的脸嘛。

商业,永远都只能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个不轻不重的辅助手段而已。

若人人都求经商营生,不劳而获,那庄稼谁来种?

这个经济圈成立以后给朝廷带来的收益,必将超过历年以来朝廷的商税收入。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