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开局暴打渣男,反手娶赵盼儿》
开局暴打渣男,反手娶赵盼儿

第十七章 评卷2

唐宋期间出了很多的书法大家,大多以飘逸为美,尤其以唐朝时期的王羲之为代表。

这种书法风格风行一时,许多士子皆以这些书法大家为标杆,喜欢把自己的字练的潇洒俊逸。

在平日里的进学,自然无人说什么。

甚至之前还出现过其他老师给了“上等”的卷子,再经过了诚斋先生的手,就变成了“中下”的。

很多考生在考试之前都求神拜佛,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考卷落到诚斋先生手里。

而因为袁实的高标准严要求,池南书院的策论卷子往往都是在策论一项中得分非常高的。

一目十行就能看完,可以大大提高阅卷效率。

在一大片仿唐宋书法大家的字体中,能看到这样一张整洁、干净、方正的台阁体,让人心情十分愉悦。

袁实还未看题便立即就对这位考生有了好感。

他再看整张卷子干干净净,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墨迹,甚至连洇墨都没有。

考试发的宣纸和墨都是很普通的文房,质量并不太好。

袁实很清楚,如果下笔力道拿捏不好,就会立刻洇成一个墨团。

可见这位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没有任何停顿纠结。

袁实不由赞叹地点点头。

他又去看那位阅卷官非常纠结的墨义一题。

确实离标准答案接近,但又不是标准答案。

这道墨义题本身就具有一些争议,也是最近文人们讨论比较多的一道题。

这道题本身就是用来拉考生差距的。

在袁实看来,虽然这题答案不符合标准,却不能算错。

袁实先生已对这位考生抱有十分的好感,便答:“此回答虽有瑕疵,但也应该算对。”

接着他又随口一问:“这张卷子错了几题?”

这位阅卷官突然面露诡异笑容,吞吞吐吐道:“如果这一题也算对的话,那便是全对。”

袁实的手顿时一顿。

这份卷子出的时候,曾经询问过临安府几位文学大儒的意见。

因为州府解试是按比例录取一定数量的考生为目标。

所以在墨义一项中,虽然说不全是难题,但其中也有至少三分之一是为了淘汰考生而设定的。

这些题要么偏僻,要么晦涩,对考生理解九经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目的就是筛选掉一些中等及偏下的学生。

袁实相信,如果要全中的话,那几乎是绝无可能的。

袁实半信半疑,有点怀疑是这阅卷官的水平不够。

于是他坐下来把这张墨义试卷从头到尾重看了一遍。

他越看越心惊,这位考生对于墨义的要点概括竟然如此精准!

就算是换他自己来写,也未必能答得如此精炼,而又恰到好处。

他甚至都不能从这些答案中减出一个字。

想加上一个字,也觉得是在这些答案上画蛇添足。

等到看完这张试卷的时候,袁实的下巴差点掉下来。

他做书院教授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接近完美的答卷。

他忍不住啧啧称奇,把这张试卷带回自己的位置上,交与许知州一起欣赏。

许知州也对这份卷子大加赞赏,把这份卷子放在一边,道:“这份墨义必是今年的范文了。”

州府解试在阅卷完成之后,会把前三名的卷子放在院外进行公示。

以示公平的同时,也供大家交流学习。

袁实先生也点点头,在脑中回忆自己书院中是否有这样优秀的学生。

但他想来想去,自己书院中那些平日里优秀的学生,都没有办法答出如此完美的答卷。

他不禁有些可惜。

不过墨义只是三项科目中的其中一项。

墨义答的好,不见得诗赋和策论也答的好。

所以他也很快就把这件事放在一边,重新去看策论卷了。

这一天很快就结束了。

一般州府解试的卷子批阅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

袁实年纪比较大了,每天批到下午便告辞回家休息。

第二天,袁实一早来到府衙。

他一进阅卷堂,就看到阅卷官们都聚在一起。

大家窃窃私语,都在传阅一份诗赋的卷子。

许多阅卷官看过之后,都在口中默默念叨。

有些人不禁摇头晃脑,大声说:“妙哉妙哉!”

【新书,跪求鲜花打赏评价票,跪求读者大大们的支持!!!】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这也是池南书院之所以能一直矗立在解试名次前排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快袁实手里的卷子就批完了,负责传递卷子的衙役一张张把卷子整理好。

袁实接过卷子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笔非常漂亮的台阁体。

台阁体是考试中最端正的一种字体,方正,圆润,容易阅读。

此人则刚巧一抬头,看到了诚斋先生路过,立即面露喜色,恭恭敬敬的站起来。

任何人的卷子在袁实的手里,往往得分要比在其他阅卷官评定的成绩掉一个档次。

他发现整整一叠几十张卷子,其中能得到“中”的不过三四张。

其他的不是“下”就是“中下”。

当他走到墨论那一列时,正好看到有一个阅卷官踌躇不定。

道:“诚斋先生,在下有疑问想请教。”

袁实略一点头,表示可。

那阅卷官指着手上的卷子:“这一题如果按照标准答案来说应该判错。但据我对《论语》的理解。虽然答案上略有偏差,但意思上却是接近的。这又该如何给分呢?”

这些卷子的考生基本上也告别殿试,可以准备三年之后,下一次的州府解试了。

袁实起身去拿下一摞卷子。

但如果到了科考上,字体越飘逸,看起来也越累。

考官最喜欢的反而是那种工工整整一笔一画的台阁体。

只见那阅卷官手上的朱笔悬在空中,迟迟不能落下。

袁实觉得此人效率太低,正想走上前提醒他几句。

“上等”的卷子居然一张都没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