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成大明偶像:老朱竟是黑粉头子》
我成大明偶像:老朱竟是黑粉头子

第23章 野心家,都是待时而动的

朱棣听完,这才算是对思想上有所认识了。

也不禁佩服姚广孝的学识。

他只是怀疑,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真的是许北能做到的吗?

“现在任亨泰亲自下场登文,这算是儒家的回应吗?”

“这新思想究竟是好是坏,我大明应该打压吗?”

“天下人,认的毕竟还是儒学。”

他突然很有兴趣,想见见这个人。

“事情变得有趣了,现在礼部尚书和他直接交锋。”

“在天下万民见证下辩论学术,也算是大明文学盛事了。”

“主持觉得,他和许北,谁会赢?”

姚广孝笑了笑。

“学术上的事情,从来没有输赢。”

“类似这种事情,汉朝也曾有过。”

“关于盐铁论,你说是贤良文学赢了,还是桑弘羊赢了?”

“回到现在,真要论输赢,除非他们其中一方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土地兼并,不然就永远没有输赢。”

朱棣问道:“任亨泰的这篇文章,不就是儒家的解决方案吗?”

姚广孝不以为然:“殿下真的觉得此法可行?”

朱棣不说话了。

其实他也觉得不现实。

但是土地兼并的事情,他也很关心,目前还没有见到什么真正有效的方法。

他问道:“那么,此事究竟该作何解?”

姚广孝一叹:“此乃千古难事,难,难,难!”

朱棣想了想,继续问道:

“那许北的历史周期律,孤也看过。”

“的确异于儒家,但却令人惊绝,其思维视野更是高远,让人叹服。”

“本王也正是看了之后,才对兼并有深刻认识。”

“既然他的新思想,能将兼并看得如此透彻,那会不会有解决之法呢?”

姚广孝答道。

“至今日,许北也只表有一文,无法窥见其思想之全貌。”

“能否做到,还要看他走到哪一步了。”

“如果他能把自己的那一套完善完整,并且解决兼并的话,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新圣人。”

朱棣哈哈一笑,似乎很是开心,也带着几分期待。

“今日与主持一番交谈,尽释本王心中疑虑。”

“如此说来,这许北竟是天下少有之英杰。”

“如此人物,若有机会,孤定要好好结识,交下善缘,就如同孤与主持一般。”

“就是不知何时,才好去得京城了。”

姚广孝笑而不语。

但他盯着朱棣的目光却意味深长。

结识英才?

一个藩王,有必要去结识什么英才吗?

这位燕王,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已经泄露出他内心深处的一丝渴望了。

只不过这种渴望,连朱棣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但是却逃不过姚广孝毒辣的眼睛。

一个藩王,去关心什么土地兼并的问题,实在是多管闲事了。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该藩王来关心。

该操心的,是中央朝廷,是皇帝和百官。

朱棣这么关心,只能说他潜意识里,有社稷之心。

而这种心理,不是藩王该有的。

文人士子可以心忧苍生社稷,朝廷君臣可以心忧苍生社稷。

甚至什么都不懂的百姓,都能瞎扯说个一两句。

偏偏藩王,是不该想这些的。

而且朱棣对人才的渴求态度,表现的太主动了。

虽然洪武封实藩,允许藩王掌兵,也允许藩王纳府臣。

但是朱棣对人才,有些过于上心了。

对一个王府而言,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姚广孝闭眼捻着佛珠。

虽然他看出来这些,但是现在他什么都不会说,因为现在还不存在搞事的条件。

只要朱标还在上面顶着,那么朱棣的这种渴望,就永远只会藏在潜意识里。

野心家,都是待时而动的。

朱棣如此,姚广孝亦如此。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姚广孝认真思考了一番。

他虽然是个和尚,更当过道士,但对儒学也有一定造诣。

“别人虽然革新,但终究还在儒学这个框架之内,而他则是完全舍弃儒学,意图开辟一种全新的思想。”

“所以贫僧才会说,他一旦成功,就是改天换日。”

“现在的儒学,已经快走到头了。”

朱棣手指点了点桌上的报纸,问了一句。

华夏古代,儒释道三家的价值观,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文人或多或少,都对道家佛家有所涉猎。

“但是不论好坏,思想都是无法打压的,朝廷只能打压肉体,而思想是无形的。”

“其实儒学本身,也是一直在革新的,这种事,以前有,未来还会有。”

“思想是用来指导现实世界的,如果不适用了,先行者就会开始寻找新的道路。”

“许北只是做的更加彻底而已。”

他对华夏之思想,也有自己的体悟和见解。

“殿下,思想之事难以言说,对大明可能好,也可能坏。”

听说,这个家伙才二十岁而已。

实在是太年轻了。

“即使没有许北,未来也还会有其他人探索新思想。”

“儒学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已经被研究了一千多年了。”

像姚广孝这种家伙,你更是难说他是哪一家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