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陈大人儒道之耻》
陈大人儒道之耻

第12章形象代言人

所以他此番回家的目的,就是拿下书馆生意,这样一来,银子不断,就能买更多的书,自己才气增长越快,也就越有希望考取举人文位。

读书人就是如此,需要阅读各种书籍,就如同武道需要**粮,道教需要资质,佛门需要慧根等。

这也是为何世人常说:寒门难出贵子。

甄茜之父甄案,安澜府有名的太学辖下教书先生,曾获举人文位,不喜官场争斗,从而当起了普化世人之职。

这里值得说道的是,按理说冯庆年这种文盲是配不上甄茜这种大家闺秀的,可是命运使然。

早些年冯庆年前往安澜府做生意,途中恰遇甄茜出城赏花遭遇歹徒绑架,于是上演了英雄救美,舍身忘命救下了甄茜,不过家中之人反对,于是私奔回平安县。

话到这里,语气陡然一转:

“不过嘛,你冯家无文位,想必所售之书,也都是古板印刷,我就说怎么赤城近些年童生录取越来越少,想必你所售书籍才气太低,大家阅后没有收获导致。”

此话一出,百姓们又开始窃窃私语,顿觉乌二爷所言有理。

更有人暗中扬言,自家的孩子怎么就一直考不上,然后将根源归结到明静馆售卖的书籍上。

冯庆年咬牙切齿,气的浑身颤抖,读书人自己考不中怎么能怪书籍,但眼下却无法反驳。

人群之中,陈长寿探着脑袋,先是拉着围观的几人询问了一番,又看了看这番场景,心中已然明白事情经过。

“看来不仅前世内卷严重,这古代也内卷。”

陈长寿咕噜着眼:“这是要抢我家生意,要是真抢了过去,日后家道中落,吃糠喝稀,不行,美好生活不能被这么夺了去。”

冯家上上下下十多口人,全靠书馆养着,没了书馆,往后日子不敢想象。

陈长寿一念至此,当即挤过人群:“让让。”

冯庆年正气头上,尴尬局面不知如何处理,瞧见外甥陈长寿走来,露出希翼。

他突然想起,木秀才和许大人说的,陈长寿已经是儒道八品,距离秀才只缺文位罢了,但足以证明自己家也是有读书人底蕴的。

按照这个世界的逻辑就是,你是儒道八品就等于秀才的文学教养。

陈长寿的出现,使得冯庆年莫名的来了底气。

“哼!乌常贵你不就是仗着自己小儿乌明德中了秀才,抢我家生意!?”

“大家都是生意人,莫要以童生录取来栽赃我明静馆所售书籍,须知读书一道当通晓明理,全靠个人悟性。”

说话间,冯庆年一把将陈长寿拉到身边,然后指着陈长寿说道:

“再说了,谁说我冯家无书香底蕴的?我这外甥正是靠着阅读自家所售书籍,无师自通,如今已经臻至儒道八品,媲美秀才文学!”

此话一出,四周百姓尽皆露出诧异、怪异之色。

陈长寿之名他们皆知,毕竟是衙门里的阳捕,平日里免不了有所交际,不过大家都知道陈长寿是一介莽夫,啥时候修了儒道,还成了八品?

“虽说是捕快,但也是靠着走后门才混了门阳捕差事,怎地啥时候修了儒道?”

“我也奇怪,陈蛮子这种粗鄙武夫,居然也读书了?”

“陈捕虽然热心肠,可是他样子都不像读书人,一点书生气质没有,莫不是冯三爷气昏了头,胡乱言语?”

众人一阵怪异,冯庆年也知道自己外甥名声,可是眼下不破局,自家书馆生意就被人砸了,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先化解尴尬局面,日后在行对付之策。

“安静!安静!”冯庆年挥着手,示意大家听他说:“我知道大家怀疑,不过许大人和木秀才都确认过了,确实是儒道八品,我之前府邸的街坊邻居都可以作证。”

话落,人群中传来声音,证实冯庆年所言非虚,毕竟那日恶妖进府,赤城也有人私传,当然关于陈长寿入儒道八品的事情也有人在议论。

冯庆年抓住机会继续道:“我这外甥大家也知道,平日里虽然莽了些,不过暗地里实则勤奋好学,我曾劝他放弃捕快职位,专心读书,不过他却对我说,捕快之事为国为民,前几日更是为了替李家沱铲除恶妖,险些丧命,哎。”

一边说着,一边抹着眼泪,将陈长寿述说成一个默默好学、为国为民、具备大无畏牺牲精神的人。

四周百姓也有人呼应,特别是其中有李家沱的百姓,更是连连称赞。

“冯三爷所言我可以作证,当日场景历历在目,如果不是陈捕出手,我李家沱险些被那鲶孽蛊惑。”

“陈捕原来除了为国为民之外,居然还是一个读书人,真是我辈典范。”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文武双全吧,我家那不争气的孩子若有陈捕三分,我就欣慰了。”

陈长寿愣在原地,听着耳边传来的赞美声,一阵傻眼。

又瞄了眼挽着袖子以泪洗面的舅舅,顿时明白了。

这是要把自己包装成书馆的形象代言人啊。

虽说家人不认可这门亲事,但毕竟自己女儿,谁能不疼。

于是这些年甄案也托人暗中帮助冯庆年做书馆生意,不然以冯庆年的文化,是不可能做书馆生意做的顺风顺水的。

虽说乌家是平安县第二商贾之家,但读书越往后所学书籍需要越多。

翰林学著、儒著皆为难得,往往价值千金,没有银两购买,自己如何能够再进一步,取得举人文位?

街坊邻居、路过之人,你一言我一语,既败了冯家脸面,也给自家立了门楣,毕竟秀才世家,书馆之书定当不同。

冯庆年之所以能够于赤城经营书馆,且处于垄断地位,是因为夫人甄茜的缘故。

还有一事,许昌安曾是甄案的学生,故而也有他帮助的水分在其中。

当然这些都是私事、暗事,故而平安县之人不知。

“怎么办!”冯庆年挺着肚子,冒着汗。

“我儿此计甚妙,这下子冯家这书馆日后生意是一落千丈了。”

乌常贵心中窃喜,如今天下新帝登基,广开恩科,读书人肯定越来越多,书馆生意是未来商业趋势,成本极低,利润颇丰,早些拿捏手中,可使子孙不愁。

乌明德依旧一副风度翩翩,他早些年就觊觎书馆生意,如今学成归来,自然要抢了过来。

他只恨自家为什么出不了秀才,哪怕出个童生也好,这样一来也不会有人背后指指点点。

眼下乌常贵借乌明德秀才之势,摆明了抢自己饭碗,却也无可奈何。

除开阶级打压之外,还有就是本身不富裕,书籍之物极少。

乌常贵看着手心冒汗的冯庆年,一阵笑呵呵道:“冯三爷,这做生意嘛,讲究的是公平竞争,如今我家书馆既然已开,日后就各看本事了。”

他明白今日此事不摆平,以后谁还来自己书馆买书,生意都叫乌家抢了去。

乌家父子则是早已暗中买通人,给自家造势。

冯庆年此刻是羞煞己身,同时也憋着火,可是面对百姓和乌家父子的咄咄逼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