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北魏末年》
重生北魏末年

第一百四十八章 父子登台

两父子在大牢外分别,高澄往尚书省,高欢往渤海王府。

关于尉景这件事,他们还需要一场戏来收尾。

高澄回到尚书省,特意召集六部尚书以及三十六曹郎中议事。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高澄不愿意承受的。

跟姑母高娄斤结下死仇,她时不时的跑晋阳找高欢叙旧,聊聊怀朔往事,谈及与尉景一同抚养高欢的辛苦。

说得次数多了,高娄斤或许会被高欢厌恶,但高澄就能讨得了好?

“尉景触犯国法,孩儿岂能徇私,父王请回,孩儿决计不能宽纵了他。”

说罢,转身去了厢房,闭门不见。

高欢不得已,只能黯然离开尚书省。

高澄为了表示决心,暂时搬出了渤海王府,吃住都在尚书省。

当天,高欢为尉景求情却被高澄拒绝的事情,就传遍了整个洛阳。

人们感慨高欢重情的同时,又称赞高澄能够秉持公义。

一连三天,高欢每天都要往尚书省为尉景求情,又总会被高澄回绝。

直至高澄第四次拒绝高欢的求情,高欢才记起宫中还有一位天子元善见。

急忙入宫拜见元善见,向他倾诉尉景抚养自己的恩情,流泪乞求天子能够饶恕尉景。

《仙木奇缘》

天子于心不忍,于是下诏宽免尉景之罪。

身在尚书省的高澄闻知消息,亲入宫城质问元善见,为何因私情而枉顾国法。

元善见无言以对,羞愧掩面而走。

高澄回到尚书台,又上奏疏,请求罢免尉景官职,得到元善见应允。

当然,这些与高欢无关,他已经转场了。

高欢往洛阳大牢迎接尉景。

尉景年迈,在牢中窝了几天,腿脚不便。

高欢于是亲自将尉景从牢房里背了出来。

重情如此,观者无不动容。

高家两父子在这场戏里捞足了好处,高欢自不必说,高澄也借此再一次提升了自己的权威。

连高欢都不能强令他释放尉景,求了四次都没有作用,实在无奈,绕过高澄,直接向天子乞求,才成功让尉景免罪。

但还是保不住尉景的官职。

而尉景也让世人看到高欢对自己的态度并没有转变,他还是贺六浑最敬重的姐夫。

当然,也有人不开心。

寝宫中,元善见向自己的心腹宦官刘思逸哭诉道:

“朕身为天子,却被高氏玩弄摆布,分明朝政由他们父子一言而决,却非要将朕驱上前台,与他们演这一场戏,世间哪还有如朕这样的天子!”

刘思逸虽是阉人,但出身官宦之家。

父亲刘直曾任北魏武邑太守,因不满外戚弄权与宗室元愉在河北起事,兵败被诛,刘思逸随之获罪,年少时便被施以腐刑。

“陛下,万般诸事只在一个忍字,如今高氏权倾朝野,只有忍下去,才不至于落得废帝下场。”

刘思逸劝慰道,两人声音都放得很轻。

“朕究竟还要忍到什么时候?”

“陛下,高欢寿终之际,人心动荡,高澄必然往晋阳奔丧,那才是陛下兴复魏室的时机。”

元善见闻言,眼含泪水许诺道:

“朕能得卿,何其幸也,事若成,愿以王爵相授。”

宦官当王?这让本就忠心魏室的刘思逸心头一阵火热。

“奴婢愿以死报效君王。”

紧闭的门外面忽然有人报信:

“陛下,皇后要来了。”

刘思逸赶紧将门打开,元善见也擦干了眼泪,好似无事发生。

高皇后跑这一趟,也没别的用意,只是听说丈夫受了委屈,跑来慰问而已。

“皇后多虑了,高王重情,世子重公义,朕又怎么会怪罪。

“况且高王是我岳丈,世子是你兄长,朕年幼不能任事,国家交给他们治理,朕也放心。”

虚岁十二的元善见握着高皇后的手,温柔道:

“再说,若非高王,朕又怎能有卿这样的贤后,得妻如此,此生足矣。”

高皇后听着情话,心里满是甜蜜。

而高澄在尉景获释后,也搬回了渤海王府,顺便将尔朱英娥等人也接了回去,娄昭的侧室也随即归了家门。

娄昭君临近生产,高欢没有在洛阳多做停留。

在一个清晨,带着被贬为庶人的尉景启程回去晋阳。

临行前,他特意告诉高澄,不会让尉景久在晋阳,等风头过了,会把他外放。

高欢也明白,高澄跟尉景留有心结,不可能给尉景在晋阳结交将领的机会。

------题外话------

先更2000字吧,还剩5000,继续码。

感谢书友宫商徵于的打赏。

人心是会变的,尉景死之前,高党勋贵们不耻于尉景的作为,高澄整治尉景,大家甚至会叫拍手叫好。

但如果尉景被高澄处死,他们又会觉得,凭借尉景对高家的恩情,高澄说杀就杀,转而认为他刻薄寡恩。

心里话当然不能说,高澄会意道:

“孩儿明白父亲的苦衷。”

两父子结伴走出大牢,高澄抬头望天不语。

高澄当然有能力处死尉景,高欢终究不可能让嫡长子为尉景偿命。

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人真的会把平民的性命当回事,尉景犯的罪,他的死足够偿还,那么他的恩呢?

杀死一个尉景,承担这么多风险,这样的置换,旁人不知道,但精于揣摩人心的高澄肯定不会干。

在高欢的注视下,高澄被迫表态,只要尉景将来好好治理地方,善待百姓,他还是认这位姑父。

高欢能理解高澄心中的憋屈,他淡淡道:

“受人恩惠就是如此,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

高澄这才回过头来,心道:你逼死尔朱兆时,可一点也不像报恩的模样。

最终,面对尉景服软认错的局面,经由高澄提议,高欢劝说,尉景认罚。

尉景散尽家财,补偿枉死者家眷,由尉粲代父逐一登门致歉。

正询问在他离开洛阳期间,各部具体事务,高欢却跑来了尚书省为尉景向高澄求情。

高欢摆低了姿态,高澄却严词拒绝:

尉景也保证将来一定端正作风,用心任事。

就算这次革了尉景的官职,只要高娄斤找高欢回忆过往,尉景随时能被重新起用,只是冀州刺史注定是不可能再当。

甚至在高欢特意说和下,高澄都不得不捏着鼻子重新认下这门亲戚。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