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群雄乱》
群雄乱

第12章 庞远谋划展蓝

英东拱手道:“领命!”

拿上武器,带上手下兵士,马不停蹄地离开南阳城,直奔城外而去。

庞远和方肃站在一起,看着营帐外的清晨景色:“当我站到了这个位置,方知父亲当年的不易啊……”

“我巫里,上不能报效国家报效主公,下不能每战披靡以求自保,今日唯有一死则已!”

巫里发表自己的最后感慨,准备赴死,方肃唤左右来:“扶巫里将军去休息,好生照料,好吃好喝伺候着,不要怠慢了他。”

巫里依旧执拗:“这是何必,我是败军之将,唯一的愿望就是一死!”

方肃道:“主公内心不是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吗,何必问我呢?”

方肃直言:“与长沙韩家的父兄之仇,切齿之恨,我必须要报,再加上荆南四郡全部在他手里,为了巩固势力,荆州统一是大势所趋。”

庞远拱手道:“主公的意思就是我们臣子的意思,主公想做什么,我们做臣子的,必须一心帮助主公完成,这才是为人臣应尽的义务。”

方肃欣慰地笑着:“你也支持我的想法?”

庞远走向身后的地图:“我不但支持,而且我还替主公想好了我们的进攻顺序。”

方肃认真地看着,庞远依次指出:“我们此战挫败襄阳军,需要一鼓作气拿下襄阳,然后一方面向西进取魏兴、上庸、新城、南乡四郡,再让方尧将军从汝南进攻江夏,夺取整个荆州北部,再利用积攒下来的兵马,统一南下,先取南郡,再分兵进取零陵、武陵、桂阳和长沙四大郡,击溃韩家,荆州内部就可以基本平定,其他郡县,也都会望风而降。”

方肃不由得鼓起了掌:“庞远啊庞远,你真是我的智多星啊,我的一切忧虑,在你这里都显得那么简单。”

庞远笑道:“主公过奖了,这个计划只是个雏形,一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变通,其中的困难还有许多。”

方肃点点头:“我明白,我们南阳毕竟起于微末,以一郡之地立于荆州,兵微将寡,名仕凋零,要完成这些计划,简直是天方夜谭。”

庞远道:“没错,正是如此,所以襄阳一战过后,我建议主公立刻以此战为号召,广招名臣贤士,多提拔有才能的将领,力争让我们南阳不落于下风,不仅要让荆州士族知道我们的强大,也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绝非弱者。”

方肃想了想:“我倒是确实想到了两个人,他们这些日子应该也不好过,我如果能招得他们,对我和他们都好。”

庞远问:“不知道主公所说的是何人呢?”

方肃道:“你还记得,方介手下有一文一武两兄弟,来自颍川荀家的名士荀谅和他的弟弟荀恺?”

庞远恍然大悟:“主公提醒,我方才想起来,这两人确实有才能,方介不懂得如何去用,甚至冷落排挤他们,方才遭致兵败丧命。”  28429/11088990

方肃制止道:“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你对蔡先的忠诚,但我方肃今天就是要告诉你,人应该死得有价值,而不是像你这样,打了一场败仗就非死不可的!送巫里将军去休息!”

目送巫里离开,方肃无奈地坐下叹气,英东道:“这巫里,勇武过人,英雄气概十足,我与他交手百十回合不能分出胜负,我们从天黑打到天亮,打得好生痛快啊!”

“老臣谢过主公!”陈随被人恭送着离开。

方肃马上安排道:“英东,你现在立刻带人攻杀过去,他们此行必定还会从安昌逃回去,张惩顾叹和陈彻回来的部队应该也快要跟他们遇到,你们前后夹击,定能让他们全军覆没。”

果真不出片刻,陈随风风火火地冲进营帐来,一路上大笑不止。

巫里悔恨着:“我们带着襄阳的精锐,我们败了,襄阳就有后顾之忧,不等你们来灭了我们,我们也会被南面的其他荆州大族所攻灭,这个我们早已经有所预料了。”

方肃问:“你觉得,我应该留下他吗?”

英东点点头:“如果能让巫里诚心留下,忠心于主公,他定然能成为我们南阳军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方肃一拍桌子:“好,就这么办,现在只等陈随将军凯旋而归,等到陈随将军回来,我们立刻攻杀出去,打杨启一个措手不及。”

方肃眉开眼笑:“老将军,此行定有斩获吧!”

陈随道:“主公,此行我们把敌军的粮草辎重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粮仓守将被老夫砍下头颅,悬在军旗之上,襄阳军已经没有供给,准备向襄阳逃窜呢。”

“好!”方肃拉住陈随的胳膊:“老将军不下廉颇之勇,威风不减当年,我已经为您摆下酒宴恭候多时,还请立刻前往赴宴。”

方肃问:“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庞远道:“他刚才说了,他们带来了襄阳军精锐三千,此战一败,则襄阳危机,既然我们已经大胜,不妨乘胜追击,趁着襄阳危在旦夕之际,攻下襄阳。待抓到襄阳太守蔡先之后,我们以上宾待他,保留性命,到那时候巫里既然是蔡先的部曲,自然也就是主公的部曲,他自然会甘心投降的。”

庞远笑了笑:“老主公看到了主公现在的样子,九泉之下也会感到很欣慰的。”

方肃认真看着庞远:“庞远,依你之见,我们下一步应该作何计划。”

英东请命:“主公,末将愿意领兵出战杨启!”

方肃道:“好,将南阳郡现在所有的兵马交给你,等到陈随将军得胜回来,你就立刻冲出去,务必斩将回来,我现在就派人去给你摆酒庆贺!”

庞远道:“主公,巫里宁死不屈,我觉得无非两点,其一蔡先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忍心背弃而去,因此宁愿一死。其二,他打了败仗,如果我们放走他,他回去也难逃一死,干脆死在这里,起码青史留名。”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