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团宠小女喜种田》
团宠小女喜种田

第38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找个中等规模的绣庄,直接下单一百套衣衫鞋袜,布料要普通但耐磨的,工费给的高一些,绣庄就高高兴兴接下了。

这么忙碌的间隙,怡安还没忘了跑庄园。

庄园的建造也进入了尾声,猪舍里已经抓了二十多头小猪,还在持续增多之中。

戍边军大捷,即将进京献俘。

有人兴奋,因为到时候皇上必然要庆贺,宵禁取消三日,也许还有歌舞。

甚至还会有赦免和减税,这都不定呢。

田里的青菜和粮食都已经播种了,基本用的都是空间出品的种子和菜苗。

即便长出来,味道不如空间长的,但味道也要比普通的好很多。

冯老太的安居大院能不能在京都重现,就全靠这些了。

若是再能挤出空闲,怡安就在城西和城北附近转悠,想找个好院子。

但一直没有合意的地方……

大将军府里,这一日,将军夫人忙完琐事,自觉大将军回来之后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妥当了,这才想起,还有个院子没有送给简家。

大将军对简大成是极其信任,倍加推崇,只要回京,保管会请简大成上门。

将军夫人就有些心急,赶紧喊了大管家过来。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但不等嘱咐安排,却突然有婆子慌张进来报信儿,“夫人,忠勇亲王府的王妃,派了身边的嬷嬷来见芳菲小姐。”

忠勇亲王府?

将军夫人听到一头雾水,虽然同在京都,忠勇亲王身为南周唯一一个亲王,地位甚高,当年和大将军也算有些交情。

但自从那年忠勇亲王府出了事,忠勇亲王闭门不出,两家慢慢就不太走动了。

除非是过年过节,宫里的酒宴上,她才能远远看一眼带着面具的忠勇亲王,还有亲王续娶的王妃。

若不是走个对面,她也从来没打过招呼。

倒是不知道,如今王妃突然派人到将军府,要见李芳菲是有什么事!

将军夫人狠狠皱了眉头,若是见旁人,她还不会为难。

但李芳菲就是个搅家精,她刚把人按下来,老实关在后院抄经。

这段时日,她也择选了几个人,只等大将军回来定下哪家,就要把李芳菲嫁出去。

这个时候,亲王妃冒出来,怎么都觉得没有好事!

“把人请进来吧!”

大管家听得女主人吩咐,赶紧亲自出去把人接了进来。

亲王府派来的嬷嬷穿戴很是不错,但神色太严肃了,瞧着就像宫里多年的老嬷嬷,刻板又规矩,让人不自觉就紧张了几分。

她进门就行礼,倒也恭敬,自称姓郭。

将军夫人请她在客位坐了,笑道,“不知郭嬷嬷今日登门,可有什么要事?”

郭嬷嬷半垂的眼睛里,闪过一抹不屑。

武将之家就是礼数欠缺,还没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氧气功夫不到。

她放下茶碗,说道,“将军夫人,我们王妃打算在王府办个赏花宴,下帖子的时候,突然想起许久不见芳菲姑娘了。

“所以吩咐老奴来看看芳菲姑娘,给姑娘带了请柬,还有两盒王府烤制的点心。”

说罢,她示意跟随在后的小丫头,送上请柬和两个点心盒子。

将军夫人挑眉,有些不喜。

整个京都都知道李芳菲做下的蠢事,也知道她把这个庶女圈在家里抄经,如今亲王妃却让人来送请柬,要李芳菲出门赏花。

这不是以势压人,明晃晃打她这个当家主母的脸吗?

于是,她就说道,“两盒子点心,我代芳菲收下了。但芳菲最近身体不好,她不能去陪王妃赏花了。这请柬,嬷嬷还是带回去吧。替我和芳菲给王妃娘娘赔个罪,改日有空闲,我一定亲自登门去拜访。”

说着话儿,她就把请柬推了回去。

郭嬷嬷许是有心理准备,倒也不意外。

毕竟那么丢人现眼的庶女,放到谁家都要打死或者送去尼姑庵的,将军府只圈着抄经,已经是仁慈了。

她也不知道王妃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李芳菲去参加赏花宴,但主子吩咐的,她必须办成。

她勉强笑了一下,应道,“夫人,王妃很是关心芳菲姑娘,还夸赞芳菲姑娘文采极好,念着再让芳菲姑娘作画呢。

“既然芳菲姑娘不舒坦,那让老奴去探望一下吧。这般老奴回去,也好同王妃交代。”

将军夫人彻底冷了脸,欺负人也没有这么欺负的!

她说李芳菲生病,一个奴才居然还想去确认一下,这就是在质疑她撒谎了!

喧宾夺主!反客为主!王府真是好规矩!

想想马上要回京的大将军,她也底气十足,直接端了茶碗,“嬷嬷说笑了,姑娘家病了,怎么好见人!”

但也有些自恃清高,或者同戍边军有过节的,在背后嘀嘀咕咕,“戍边军都是野惯了,进京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呢。不说旁人,简大成一个戍边军养马的,都搅和的大伙儿不得安宁。”

简大成也算躺着中枪……

到时候,家里要接收的,说不定就是几十个乞丐……

幸好,这里是京都,只要舍得银子,就没有办不到的。

到时候必定要有亲兵跟着,所以还要打通两间,可以烧大炕。

圣旨一出,很快整个京都都知道了。

但简家人听不到这话,就是听到也不会在意。

世上的人多了,总会有那么几个披着人皮的多嘴驴混迹其中,要学会习惯!

怡安也很忙碌,她要张罗的更多。

同样,亲兵们也需要欢喜衣衫和鞋袜。

她能想的出,哥哥兴许都不会等着圣旨下到塞外就已经提前启程了。

路上必定日夜奔波,只为了早一点儿赶到京都。

她们俩人留在家里,缝新衣衫,纳鞋底,忙的不亦乐乎。

恨不得给邹桓和金胜里外三新,做个三五套。

鸡舍建好了,通风晾晒不少日子了,地上铺了厚厚的金黄色稻壳,木架子也打好了,鸡窝也编了二百多个,统统安好了,只等小鸡雏,一出壳就能送进去。

暖棚也已经张罗好了,但马上就是剩下,没什么大用,只能搁置到秋日再说。

比如哥哥进京之后,回家要住在哪里。

这可不是原来,随便拾掇一个房间就好了。

冯老太和钱夫人都不去包子铺了,完全交给二丫和腊梅打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