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北宋新水浒》
北宋新水浒

第二十九章 新坐次

“宋哥哥,往日里鱼价不过三四文,遇到行情好时也不到五七文,十文钱是不是太多了?”

宋万笑道:“不多不多,寨主吩咐了,不能叫乡亲们吃亏!两位兄弟,且随我去聚义厅会会众英雄,这里的小事,交给孩儿们便好!”

阮氏三雄兄弟三人也是洒脱之人,大笑着应了,回身吩咐同来的那些听闻鱼价都面露喜色的渔夫们,把那近两千斤鱼抬上岸来,与梁山交接。

“久闻诸位好汉大名,早想来大聚义,今日一见,果然皆是豪杰之人!佩服佩服!”

众人忙热情回礼,这番举动直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三个豪爽汉子有些措手不及,同时心底又生出一份异样的自豪来。

宋万在一旁瞧得笑了起来,上前拍了拍杜迁肩膀,吩咐道:“带孩儿们把鱼称了,一斤按十文算钱,不可慢待了村里的好汉!”

一路过往,阮氏三雄和葛平只见关卡雄壮,刀枪如林,心中都喜。

阮小七远远便喊道:“寨主哥哥,我们兄弟今日齐来,特来见见山寨的威风!”

陈涛哈哈大笑,道,“今日不知是什么好日子,竟叫英雄齐聚!”

等迎了阮氏兄弟,朱贵又带着笑面虎朱富上来拜见陈涛,朱富见了陈涛,纳头便拜,引得陈涛一震自豪,连忙扶起。

待大家都笑过了,朱贵拉着弟弟朱富,上前朝阮小五、阮小二和阮小七抱拳道:

“石碣村的阮氏三雄,我早有耳闻,想不到如今成了一家人,真是山寨之福啊!”

阮氏兄弟慌忙还礼,只见阮小七喊道:“朱贵哥哥,我却早知道你,李家道口开酒店的不是!”

朱贵哈哈一笑,道:“你既知我,何不早来相见!”

阮小七嘿嘿一笑,对众人神秘兮兮道:

“我怕叫哥哥作成人肉馒头,哪里敢来!”直说得众人是笑的笑,骂的骂。

陈涛笑骂了一声,申明道:

“小七,咱们山寨里都是光明磊落的好汉,蒙汗药都不使了,哪来的人肉馒头!你可不要坏了咱自家的名誉!”

不得不说山寨伙房还是很有效率的,在周直的主持下,近千人的酒肉宴席一个时辰之内就全部准备好了。

山寨头领和小头目的酒宴摆在聚义厅中,而厅外一片平地上则密密麻麻的摆放了六七十张大圆桌,供不当值的小喽哕们按编制围坐,享用这不常有的酒肉盛宴。

要说杜迁、宋万打仗本事没有,恐怕除了宋清、孔明、孔亮这样的纯混子外,便是菜园子张青对上杜迁、宋万中单独一人,都有不败的本事。

管后勤当管家倒是一把好手把梁山管理的井井有条,倒是被陈涛发现了新用法。

酒席上,陈涛被众头领轮番敬酒,要不是酒量过人,怕是早就喝的呕吐出来。

一顿豪饮后,陈涛拿出此前准备好的对梁山诸头领进行了新的排座次,并划分职事。

陈涛之下,依次是:

第二把交椅:瘦桓侯邓宗弼

第三把交椅:白面镖王辛从忠

第四把交椅:三锤天官葛平

第五把交椅:立地太岁阮小二

第六把交椅:拼命三郎石秀

第七把交椅:短命二郎阮小五

第八把交椅:活阎罗阮小七

第九把交椅:云里金刚宋万

第十把交椅:摸着天杜迁

第十一把交椅:金毛犬段景住

第十二把交椅:旱地忽律朱贵

九百人为步军设置三队,每队三百人,一队邓宗弼、辛从忠、葛平分别担任各队主将。

一百人为陈涛亲兵,队长为石秀。

一百人为马军,主将暂缺,段景住担任马军教头。

由阮小二招募水手,筹建四百人的水军,阮小五和阮小七任副将。

杜迁、宋万、朱贵居原职务不变。

.

小二和小七一听很是惊讶,竟然十文钱一斤?

须知此时运输不便,导致产鱼地鱼价甚低,

这里说的‘三十金’并不是金子,而是三十文钱。只需三十文钱,就能买到二十尾大小不一的鱼,这价格足够便宜。

故而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兄弟三人,一听梁山以十文钱每斤收鱼,忙道:

宋徽宗时期,市场上的鱼价持续走低。

阮氏三雄见状,忙向这石秀介绍的几人抱拳施礼:

又有记载,北宋灭亡四十多年后,在黄州长江段,只需一百文,就可以买到可供二十人吃撑的巨鱼,可知此时渔价在湖泊河流等产鱼地区价格之低。

当然,在东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鱼价基本以每斤百文钱记,但前提是你运去的鱼经得起路途颠簸,不曾发臭。

例如:北宋中期,出产于汉阳长江的淡水鱼干若运到江西,每斤就能卖出一百文的高价,相比之下猪肉便宜多了。

或许是因为吃货们都已吃够了鲜鱼,爱上了其它珍味,在东京汴梁,五斤大鱼也

至于那些沿海城市或水乡,鱼价更是便宜,哪怕东京汴梁这样的大都市,五斤的鱼三十文就能搞定。

蔡京退休回家的过程中,泛舟于高邮新开湖,“呼得一艇来,戏售鱼可二十鬣,小大又勿齐。问其价值,曰:‘三十金也’”。

北宋鱼类的市场价,和现在不一样,经常跌宕起伏。

行情不妙的时候,一尾鱼价值千钱;便宜的时候,则只需几十文。之所以宋朝的鱼价起伏不定,大抵是因为长途贩卖、不易保存的缘故。

宋万连上杜迁两人指挥着小喽啰们,收完鱼,请乡亲们一起,上山喝酒。

辛从忠和邓宗弼两个山寨二三把手就上来携着阮氏兄弟的手,直往山上走来。

北宋后期,登州特产真鲷鱼的价格突破数贯,虽然这种“皮厚于羊,味胜鲈鳜。至春乃盛,他处则无”的价格昂贵,但热衷此味者不计其数,往往有价无市。

外来的鱼价格贵得离谱,那些专门经营鱼肉生意的商人乐开了花,但老饕们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正因为宋朝人的脑回路清奇,所以当时发生了许多因吃鱼而引发的奇闻轶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