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纯原乡》
纯原乡

第七十章 六月雨

我想起一种感觉,

就像这场雨,曾

把我们困在六月,

现在是下午,确切是已经接近夜晚了,天斗倾斜,将水写的思念溢满异地,云没散够,腐烂的雨息尚存,一滩又一滩波浪镜,将走过的人切割成两个视界,树的发梢还在吹风,淋湿的石板显露出深情的颜色。

我是想在这种情况下好好走走的,可是,雷声重掌乾坤,电光一闪而过,于是风和雨相约而至,我看见地上有些脏的水幕被一次次打乱,又将伤害扩散出去,然后迎接更多的打击。

还是老妈有办法,找了几个大黑塑料袋,套在身上,我们像怪人一样顶着风雨走回家,别说,不仅挡雨还挺暖和的。

打趣着,敞开着,

简单地,笨拙地,

吸引着,伤害着

……

最终那些画面

会定格在心扉,

犹如相册。

那些年,我们

读过的诗章,看过的电影,

写过的公式,罚过的站,

挨过的打,装过的逼,

发过的呆,

哼过的歌……

就像顶着太阳的雨,

轻快地落下,又静默离开,

不留痕迹。

匆忙不是理由,

我们从未许下不变,

不必难过,也无需小心,

我知道早已瞬息万变。

是否被看穿已经不重要,

看着他们的欢喜,

将手插进裤兜,

将眼镜再次扶起,

将书包提在手上,

将那句迟到的“喜欢”

尘封着就好。

灵感虽然是今天的雨给我的,想写的却还是那些平时藏在心里的话,写出来会坦然一些。

我在创作上总是依赖感情,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惯性,所谓诗歌,是某些人用别人想不到的语言,去抒发那些人人都有过的感受。因此无论个人风格多重,它总该是尽可能被人读懂,而不是故弄玄虚。

昨天有月,亦作诗一首,为了修改,日常熬夜失眠,内容如下:

露宿的月光渐渐高,

她离开夜,

徒留时间惨淡;

心事,越千回

还是沉默,

但我还是想

透过泪灯,好好看清

未完成的青春序章

和那逝去的

月高枝繁夜。

不死,便只能忘,

还剩什么,

青春,还是甜蜜?

一去不复返。

尽管我只身海角,他们

连照片都没有寄给我。

多少悄秋萤火,

陨灭于遥远银河,

或者更远,这祈愿

寄于烟花易冷的时间

与火树银花的童年;

而我却停止不了

和所有人去迎合

渐渐严肃的明天。

夜尽头,回忆于梦中疯长,

你说过会回来的,

我呢,数度寻你不见,

窗台的蚊也会害怕孤独,

彼此都很认真,在说

一遍遍烦着呢。

我与空气拥抱在冰冻

似的四角大楼,

未曾了解爱,

也不知道

该和谁相互取暖,

只是一个人受着,

像什么都不存在

也不想理会似的。

关于诗歌,需要的素材和灵感并不比少,只是在这个娱乐烂大街、艺术无人问津的时代,写诗终究难成,因此我愿意把更多精力放在通俗文学上。我创作诗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尽可能给人一种直观的美,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意象,事实上我确实比较依赖意象,不过常常是抽象的意象。

写诗对我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心里的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但这并不容易,所以有些时候别人觉得很好的,对于作者本身而言却并非如此。

一首好诗并非出于偶然,是作者心有所感然后写下来后,将其再三修改才是一首完整的诗篇,而修改上花的时间精力常常是创作时间的数倍。

对于一个初级作者,他首先要做到的是完整地表达内心,并且被人读懂,否则纵然有满腹才华,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作者,因此我觉得要成为一个好的创作者,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生活,这样,他的心才不会因为残缺而更加寂寞。

其实我的风格一直都是很晦涩的,就好比上面那首诗,倘若我不解释,你或许永远想不到我心里想的不是月亮,也不是情人,而是对萤火虫的想念和对蚊子的厌恶,以及对于学校不把毕业照寄给我的埋怨,当然,就算没有蚊子的生活依然很烦。

我不说倒不是因为我故意有所保留,因为这就是诗,它让你以为你看懂了,其实你只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而已,让你得到残缺心灵渴望的安慰,从中受到感性的影响,而不是直接而且枯燥的说教。

小时候的记忆倒是渐渐清晰了起来,只是家乡和校园生活渐渐疏离,无论在哪里都觉得陌生。

在此之前,我用诗的语言写过一点,风格尽可能浅显,也可能表达并不措意,内容如下:

都尽可随着那大块的云

被噼啪地打落。

希望你也看见这场雨,

小时候最喜欢刮风下雨,如今也是,六月的雨每年到底还是有的,我也保留着童年的心情,可是那些伙伴一个个都不在,只能够听着杰伦的晴天,对这匆忙的季节发出一些无用的感叹。

人间六月天,不用想太多,

这回夏和以往那般

雨可以狂怒,我却无法多言,

却不希望

你靠在某人肩膀。

什么不开心

和多变的雨。

心里积郁了太多。

然后我们才能彼此依偎,

在小小的教室里

只把一张单调的脸孔

印在灰暗的玻窗上。

没有意外,只有嚣张的日头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