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事故科警事》
事故科警事

第26章 范傻子和杜仙女

杜小月紧跟在老汉身后,我和另外两个村民托举着棺椁,坠在杜小月后面,在我的身后是刘涛的两个堂兄弟。

两个堂兄弟放声痛哭,他们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刘涛哭丧,民间传言,葬礼上哭的声音越大便越容易打动阴吏,从而庇护逝去的先人。

十一点整,到达坟地,此刻这里已经被提前赶来的乡亲们挖好四四方方的一个深坑。

其实追悼会那天,江北电视台法制频道的报道记者正是杜小月,只不过当时我十分悲愤,并没有心情和她联系。

杜小月已经把康玲送到九月阳光幼儿园,她说她要来参加刘涛的葬礼。

挂断电话后,我十分不解,她和刘涛并没有交集,猜不透她为什么会来参加刘涛的葬礼。

我是被杜小月硬拽着离开坟地的,回到刘涛家中和其父母告别后,我上了杜小月的红色甲壳虫轿车,我是跟着烧尸灵车过来的,并未自己开车。

“回兴北吗?”上车后杜小月问我。

“回我老家,兴南县。”

“我差点忘了,你这几天休息,春节的时候你在上班,这几天肯定要回家走动一下亲朋的。”杜小月恍然大悟。

“你猜错了,我并不是要回家走动亲戚,而是要回去退婚。”

我苦涩一笑,回道。

杜小月突然把车靠边停了下来。

“你想好了?”

“对,我想好了,经过我受伤的事情加上刘涛的突然去世,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对待爱情这件事上,我宁愿一直在寻找真爱的路上,也不想凑合着和某人共度余生。”我坚定回答。

“我支持你!”沉默了几秒钟,杜小月把右手手心搭在我的左手手背上说道。

“谢谢你!”我不动声色抽回左手。

“一会你把我送到兴北通往兴南的大路上就行,你自己一个人回去时开车慢点。我等公交车返回。”

“没事,反正我这两天已经跟单位请了假,就给你当两天免费的司机吧。”杜小月道。

我想了想没有回绝。

路上,杜小月跟我讲起他下一步的计划,她准备着手拍摄一部关于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记录片,而她这次之所以赶过来参加刘涛的葬礼,是为了寻找素材,当然杜小月极其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她同时也是为了用自己的方式送刘涛最后一程。

到了村里,杜小月去商店买了牛奶和水果。

我并没有阻拦,我在想着刚才杜小月的建议。

杜小月跟我说,她要冒充我的女朋友,这样父母会更容易接受我要退婚的事实,这样说起来是我另攀高枝移情别恋,我爸对媒人也好交代些。

只是感觉有些对不住张燕娜,免不了又落个被人甩的名声。

可是,爱情这东西又有谁能够说的清楚对错?

此刻,我想了很多可能,也想到刘涛罹难前对我的嘱托,他说我和张燕娜不合适,不是长相以及家世上的不合适,而是我们发自骨子里精气神的不同,他说我和杜小月更加般配,如果杜小月能够成为我的妻子,他可以对他的朋友和同学吹嘘一辈子。

我决定不再压抑自己的内心,从心底接纳了杜小月。

我想,即使杜小月的父母再有钱或者权势滔天,可那毕竟只能给杜小月带来良好的教育环境或是一个好的工作,它左右不了杜小月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反过来讲,即使我的家庭再贫苦,可我的家庭也没能阻碍我上大学和当公务员,而且,我坚信,没有显赫家世的我,今后的成就绝对不会在家室显赫的王小青之下。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和杜小月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反而应当归纳为同一类人,我们都没有依靠父母,都在各自的岗位努力奋斗,都在尽力实现着自己的社会价值!

看到杜小月在前面搬了一箱我家乡最高端的‘白瓶’酒,后边小卖部的老板夫妇又各自拎了香蕉、葡萄、牛奶、八宝粥甚至还有两条香烟跟在后面。

我赶忙下车接了杜小月手中的酒。

“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上车后我责备杜小月。

“第一次见你的父母,现在又是春节期间,我拿的东西少了感觉有些难为情。”杜小月脸色微醺,怯懦道。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气质高雅落落大方的杜小月露出小女人的一面。

感觉现在的她颇为可爱。

“傻气飘飘仙女杜!”

我用手轻轻在杜小月鼻子上刮了一下说道。

“你发现那个微信了?”杜小月脸更红了,声如蚊蝇道。

“早就发现了,不过那时候我感觉配不上你,所以不敢对你有非分之想。”鼓足勇气,我把杜小月揽在胸前。

“现在你觉得你能配上我了?”杜小月顺从地靠进我怀中,呼气如兰。

“如果不比父母和家世,我感觉能够配得上你,如果比父母和家世,我感觉不久之后,照样能够配得上你。”

“范傻子,你的心跳真快,吵死了!”

......

杜小月到村口时,给我发了条信息,我去村口接。

我拿着杜小月递过来的花圈,带她到了刘涛家。

音容笑貌定格在黑白色的相框里,肃穆异常。

一个村里的老汉,手拿满是纸钱的簸箕,在前面引路,边走边向路边撒纸钱,那是替刘涛给阴间官吏的买路钱,以期他能顺利去到该去的地方,投胎转世。

如今国家早已经实行火葬,这些程序自然也被简化。如今的入殓也只是象征性地把骨灰盒放在一个缩小版的木质棺材。

葬礼这天早晨,突然接到杜小月的电话。

杜小月的到来无疑是刘涛葬礼上最大的亮点,人们首先被杜小月沉鱼落雁般美貌和优雅大方的气质所震撼,紧跟着有人认出她是法制频道的记者。

许多人争抢着要和杜小月合影,被我一一挡开。

10点整,开始入殓。

10点30分,开始出殡。

在杜小月的强烈要求下,征得葬礼管事人同意,她双手捧起刘涛的遗像。

相片上的刘涛满面欢喜,那是他在单位第一天上班的时候,要求我在交警队门口给他照的。

之后又领着杜小月来到账房写了礼金。

接着杜小月就和一群妇女打成一片,我夹在其中好不尴尬,于是悄悄离开。

把棺椁小心翼翼递给提前在坑里接着的乡民,摆放好位置,众人争先恐后轮流着给坑内填土,很快,一个小小的土包便已形成,最后土包上面插上预留的两个花圈,普通而牵人心魄的葬礼宣告结束。

众人走后,我久久不愿离去,想到这里将是刘涛今后永远的家,悲从中来,大哭。

入殓习俗原本是指将尸体装进棺材,然后在尸体四周均匀地撒上纸钱,把尸体的口中含上‘金锁’,手中放上‘打狗棒’,一人拿着脸盆给逝者净面,另一人拿着镜子对准尸体的面部意思是让逝者亲眼看到自己的遗容被洗的干干净净。

一切完成之后,盖上棺材盖并用铁钉固定的一个过程。

先是带着杜小月来到刘涛的灵堂,杜小月摘下墨镜,低头默哀。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