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专治各种摸金校尉》
我,专治各种摸金校尉

第19章随便买买

“哥们儿,看看这个,这个要不要?”一个人凑过来和他打招呼。

他一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罐子,粗糙而简单。就是手电一照,他就可以确定,不是什么精美的罐子,更像是一个腌菜的普通器物。

王明江本不想要,但自己也是学考古的,不看一下也忍不住。

夜晚冷清而孤单,李默农一开始走着,后来开始跑了起来。

王明江心道,好在自己五公里没有问题,也跟着他后面跑。

大街上没啥灯光,好在有月亮,可以看到他的人影。

“这破罐子,还少了一个耳朵,这也能卖?”一上来,他就贬低说。

“家里人说是老器物了,留在家里可不就是腌菜使得,想着来鬼市撞个运气,这个真的是老东西。”那人说。说话的是一个中年人,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黑暗中看不出来,声音比较沧桑了,穿的都是补丁衣服,一看就是普通人。言语之前还有些不好意思。

“我看看。”王明江把罐子要过来,让那人打着手电看了一下。

这个罐子高大概有40厘米,属于喇叭形,下面有个底座,比较厚,肚子鼓鼓地,为了放置东西,专业术语叫做球腹,再到上面颈部收腰,肩部有两个对称的耳朵,方便提起来,现在只剩下一个了,那个已经掉了。再看腹部,还有花纹,多少引起了他的兴趣。

花纹是方格纹路,像现在的格子衬衣,中间画了两条线,线外对称的格子纹路,大小也不一致,细看就是手绘上去的,然后还有一些黄釉,用手一摸,那些釉有掉落的地方。

晚上天黑,他也只能看这么些了。

反正制作不是太精美,看那些纹路应该是古物,收藏起来观赏观赏还是可以的。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了,他就有了一个梦想,多买一些文物,将来开一个文物博物馆。

为了这个博物馆,他也得多收藏一些,这个就算是开始吧。

正当的买卖,合法的交易,他作为一个公职人员,也是有权力买这些东西的。

更何况,这个年代几乎没人意识到这些都是宝贝。

“多少钱吧?破罐子一个,不过看上去是个古物。”他问。

“三块。”那人试探地说了一句。

“就这破东西三块,我看最多两块。”他说。同时,把罐子退还给他。

“那行,就两块。”那人生怕他反悔,又把罐子塞给他。

“行吧,行吧,你先拿着,我掏钱呀。”他觉得价格挺合适的,如果不还个价格,那人肯定觉得卖低了,现在他这么不情愿地买下来,他一定很高兴,回去还会吹牛说一个二傻买了他的破罐子呢!

“哎呀,您可真是一个爽快人。年轻有为,年轻有为。”那人很高兴,到底是小年轻,好忽悠,这个破罐子他的心理价位是一元也能接受。

王明江掏了钱,提着罐子走了,有人看到他买东西了,也过来打招呼。

不过,他摆摆手,不打算买了。

跟踪李默农要紧,这才1982年,粮票都在用着呢,他有的是时间淘宝,为博物馆做基础。

当下,任务为重。

他跟着李默农一路走了一百米左右,鬼市已经差不多逛完了。

有十几个人在卖,买的人就少得可怜了,加上王明江也不过四五个。

不过,他发现一个问题,李默农在每个摊位前都要看看是什么物件,但并不开口问价格。

好像是来逛博物馆了?

这是什么意思?

他心里暗自猜测,好在买了一个罐子做掩护。

万一被他发现了,也有个解释,嘿嘿,这个真是明智。

看了一圈,天色已经微微亮。

李默农竟然原路返回了,回到旅社,继续睡大觉去了。

王明江睡不着,在电灯下看他淘来的这个“破罐子”。

手电筒只是局部光,电灯下看的是全局,这么一看,他还稍有吃惊。

难道淘了一个宝贝?

先看釉面有点发黄,胎体是白色,那个釉色特别的薄,因为有破损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多也就2毫米,而且只烧制了中间的位置,底座都是保持粗糙的泥土风格,罐子上的纹饰也比较粗糙,基本是划上去,或者拍出来的纹路,纯纯的手工制作啊!

而且,在看釉面还有砂砾,一摸有粗粗的颗粒感,这说明当时烧制的时候,就是直接放上去,下面加柴火烧,而不像后来有了匣缽,烧制出来就没有了沙砾的感觉。

匣钵这个东西非常重要,一般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建盏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

在烧制过程中,匣钵对建盏有着举足轻重的保护作用,每一只建盏胚体都需要装入到匣钵中,才能够再次进入窑内进行焙烧。

但这个器物明显没有用匣缽烧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这个器物出现在匣缽应用在陶瓷技术烧窑的早期。

晚唐时期就有了匣缽,而且这个风格也不是隋唐的风格。

由此可以在往前上溯,这种花纹、这种釉面,这种烧制风格,绝对不是隋朝。

也不可能是五胡乱华,很有可能是晋朝或者三国?

就在他这么推断的时候。

忽然,只听得“叮”的一个声音。

系统忽然启动了。

李默农身体素质不错,一路跑过汴河,沿着河边跑,然后拐了个弯,走进了一条街巷。

王明江知道他来哪里了。

他偷眼看过去,发现这家伙人精神了很多,好像演员遇到了走红地毯、练武地遇到了趁手的兵器,整个人显得很兴奋的样子。

他手里也有一个手电筒,每看一个物件,也是极为认真仔细。

鬼市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王明江尾随着李默农。

这是汴城的鬼市。

鬼市一般凌晨4点开始,买卖的人差不多四点半的时候就都来了,五点半就都散了。

当然不能抓了审问。

街道一旁的树荫下,摆放着各式古董器物等待着交易。

也有的人手里就一个古董,就拿在手里,有人过来的时候打一下手电筒,为的是省电。

李默农停下了跑步,一来鬼市,王明江也跟着来,这里人多,好掩护。

“果然是和文物有关系。”这一点王明江心里挺高兴的,说明自己没有看错人。

只是他们这三个人和教授是什么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候,李默农忽然往回走了。

他急忙把那个人拉到树背后,借着他的手电筒看这个罐子。

他隐隐感觉到,教授似乎像潜伏里的站长吴敬中,老谋深算。

也许他在默默地观察警方的动静,不知道背后使什么幺蛾子呢。

在城市没有褪去黑暗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不少交易。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